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言在文化的沃土中成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言在文化的沃土中成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的学习需要文化的沃土,离开了文化的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无论如何也是很难搞好的,语言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文化的沃土中才能茁壮成长

一、语言的学习和教学需要有对文化的了解

几年前,曾经有两位老师上现行人教社修订版教材第二册第34课,教材上讲的是一位中国人Mr.Fang在伦敦旅行,向人打听路线,他所问的人从内容和图片来看,自然指的是一位英国警察,在警察帽子这一细节上两位老师采用了不同的做法,一个借了一顶中国警察帽,而另一个却自制了一顶英国警察帽。由于后者构筑的语境得体、逼真,符合英国文化习俗,因而更加成功地渲染了课堂的交际气氛,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语言的差异

中国人学英语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很多,如:社会准则(交际中必须遵循的各种规则及风俗习惯,如称呼、招呼、问候、询问、致歉、道谢、告别、打电话等用语的规约等);社会知识(指家庭成员、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等);价值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宗教观念、道德准则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等,如西方社会强调的个人奋斗、独立性、隐私权);思维特征(指中西方思维特征的差异,比如讲时间和地点时,一个从小到大,一个从大到小)。另外在语言交际中还存在着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如体态语、服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

三、《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意识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既是英语课程的目标,也是英语课程的内容,最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知识 、语言技能、文化素养以及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基础之上。由此文化意识或文化素养被提到了英语教学的“议事日程”中。

四、教材编排中的文化意识

从第二册(上)教材的编排看文化意识。第一单元主要涉及的教学内容是“介绍英美人的姓名”,自然要与中国人的姓名进行比较,以及交际中使用的习惯或规定;第三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介绍、对比“中秋节”与“感恩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节日风俗;第十单元虽然围绕一个虚构的瑞典摇滚乐队在中国的演出经历学习一般过去时态,但所涉及的是英美流行音乐以及著名的乐队;第十一单元围绕“安和贝基的生日”(Ann’s and Becky’s birthday)这一主题,把有关邀请和请求许可的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结构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在课文中,同时展示英语国家的过生日、举办聚会的文化习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展示并渗透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这正是文化意识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

五、让文化的阳光照耀我们的课堂

如有的老师给学生同步的相关内容的阅读材料,打开眼界,丰厚文化底蕴;有的老师在感恩节、圣诞节的前夕举办专题讲座,再开展活动,让学生获得对不同文化的体验;又如,九年级教材第十二单元中围绕“习俗”的话题,感受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意识。有的教师在教学本单元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如音乐,影片,图片等,创设与本单元相关的情境进行教学。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任务,如礼仪大荟萃,玛丽亚做错了什么?餐桌礼仪知多少,中外文化对比等等,通过完成这个任务,同学们将进一步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差异,时间观念和饮食文化的不同。提高了学生对文明生活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六、让语言植根于文化的沃土

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先进思想、进步观念去感染、教育、激励学生。《英语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强调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承。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引和各级教研员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了文化的内容,当然在比较、融入和体验的同时还需注意遵循实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让语言植根于文化的沃土,生机勃勃;让学生沐浴在文化的光辉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