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专业发展谈教师职业道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专业发展谈教师职业道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决定了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有清醒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难以履行,故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根据当前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反思教师有职业道德认知却无法践行的原因,并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积极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培训进行探讨。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培训

一、对“教师职业道德”概念界定

唐代的韩愈曾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在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提到“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职业的某些特征,也存在着不足。本文对“教师”的界定是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我们可以将“教师职业道德”界定为“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当前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受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的冲击,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部分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有清醒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难以履行。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教师的敬业精神。2.只教书不育人。3.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4.不重身教。5.价值取向滑坡。

三、教师有职业道德认知却无法践行的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其诱发的种种思想与观念,对学校教师的思想意识、道德和人生价值观影响极其深远。

2.虽经过高等教育,甚至修过“教师职业道德”相关课程,对教师职业道德价值有清醒认识,在他们心中并不是没有“爱岗敬业”的概念,但在实际履行中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跟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相当大的关系,然而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又有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因素。

(1)社会原因。社会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使教师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日益加剧。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与其劳动强度不成正比,极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2)组织原因。学校的组织气氛和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若学校对教学好坏的评价仅重视升学率的高低,那就会导致教师只关注班级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而对忽视后进生,甚至在后进生破坏学习氛围时对他们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

(3)个人原因。研究表明,那些具有低自尊和外控倾向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自尊是教师职业倦怠一个重要和起控制作用的因素,缺乏自信更易感受到压力和产生倦怠。如教师在教学时很勤奋、很认真,但是班级仍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时,教师便会对教学失去信心,觉得自己的付出是无用的,于是对备课开始随便,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

四、教师职业道德培训

1.培养教师专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反映了个体从事教育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是个体实现职业理想,形成高尚职业道德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针对自己的学科特点,巩固专业知识。苦练多元基本功,不断与学生、同事、家长、名师反思交流。从趋势看,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日趋重要。“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旧教学模式,扼杀了许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教育观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扩大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常教常新”。

2.培养教师的专业责任。教师对国家、社会负责主要是教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学校计划,切实履行教师的专业职责;教师对学生负责,主要是教师了解学生是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的一个前提,能够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对家长负责主要是教师能够尊重家长,并且能够与家长加强沟通;教师对自己负责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不仅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

3.培养教师专业精神。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必须模范地遵守职业纪律。认识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表率。要提高教师廉洁从教的自觉性,自觉抵制市场经济对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抵制以教谋私、唯利是图的不良风气。教师有了这些专业精神就可以确保教师专业价值的充分发挥,可以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与完善,可以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培养教师专业良心。我们经常说教书是个良心活。其实理论上的所谓教师专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其内涵包括热爱、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学生,恪尽职守,自觉工作,团结执教,知耻心、自尊心和自爱心等。教师的职业良心反映了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综合上面的阐述,只有当教师有了崇高的专业理想,他们便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知道自己从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于是就会产生专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便会以极大的热情和动力全身性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发扬专业精神,默默奉献。当教师有了专业精神,他们便会以一种精神来支撑自己,脚踏实地,坚定不移,不折不挠地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努力刻苦学习,为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而提高自身素质,在内心产生一种良心的道德感,最终通过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的自主、自觉意识行为表现出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汪鹤肥,《职业倦怠:教师专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04

2.钟启泉,《教师专业化:历年、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

3.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转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现代教育科学》

4.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