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将粤剧粤曲唱词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将粤剧粤曲唱词融入中学语文教学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从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出发,探索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以粤剧粤曲唱词为审美价值导向内容的特色教学方法,并以粤剧、粤曲唱词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既能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语言遣词造句的技巧,又能提升自身的审美品味。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粤剧粤曲唱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8-0027-02

作者简介:陈以怡(1977―),女,广东广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

中国戏曲和曲艺,是由多种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其中语言(文)尤为重要。戏曲和曲艺语言(包括唱词和宾白)具有多种功能,是完成艺术表演的重要手段。作为地方戏曲和曲艺品种的粤剧、粤曲,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岭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还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粤曲的语言既具有艺术风格,同时又由于广东方言的特点,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古诗文的教学应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不能呆板单一,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就如何把粤剧、粤曲唱词引入中学语文教学作几点探讨。

一、粤剧粤曲唱词与人物形象塑造技巧融合教

中国古典小说之所以有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和永垂不朽的文学价值,归根结蒂在于作者塑造了形形、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中学语文课文里的典型人物形象也都需要学生解读,除了基本的破读方法,笔者发现,戏曲和曲艺作品的创作也如其他文学创作一样,其中心任务是通过语文手段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粤剧、粤曲作品常常以质朴无华的本色语言,把各不相同的人物性格及其各不相同的思想情绪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因此,在讲授不同课文的时候,笔者都会通过解读粤剧、粤曲唱词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塑造技巧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和选自《红楼梦》的《林黛玉进贾府》时,笔者都会让学生欣赏传统粤剧《季札挂剑》的唱词:“夕阳古道迷荒草,墓门专冢绕蓬蒿。浮生若梦何时了……一声野鹤归华表,十里寒云销断桥。”这段唱词情景交融,写出了英雄落魄、人在天涯、夕阳古道、浮生若梦的凄凉感慨,饱含看破红尘的出世思想和历史沧桑感,引起了不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与《天净沙》和《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在讲授《项羽之死》时,结合南音一绝《霸王别姬》唱词:“耳边忽听人喧噪,惊觉前营系散楚歌……真系愁闷坐,心如火,怨句苍天唔悯我,致令江山难挽要舍却娇娥。”同时,借萧何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回顾马致远的《[双调]蟾宫曲・叹世》,其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道出世道之险恶,人心之叵测;结句以“醉了由他”突出“叹世”主题,表明自己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态度。这首“叹世”曲,由“咸阳”――秦王朝说起,秦国“百二山河”,何等强盛,最后还是灭亡了。学生们由此可以感悟到:这些兴衰成败,是非恩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不过是一场梦。

二、粤剧、粤曲唱词与文言文句式融合教学

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皆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感到文言文学习枯燥无味,因而毫无兴趣。而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又是这样学习文言文的:当老师补充相关背景、疏通文意、解说词句时,他们不以为然,而当教师一旦进行口头对译时,他们则专心致志,挥笔疾书,当教师进行复习检查时,他们就可以手持课本,眼观笔记,流利地进行对译了。这种死记硬背的学法,学生很难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笔者认为,粤语被称为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了很多古文的词语用法,因此可以借助粤剧、粤曲唱词的欣赏教学法,让学生从中发现文言文与粤语口语的共通点。经过学习,学生们都感觉很奇妙,发现自己好像同古人很熟悉似的。譬如常见的文言文句式中的状语后置句,经常在自己口中出现,“你食先啦”“我走先啦”;形容心情烦躁,不想再提起旧事,粤剧里会用古词唱:“恹恹闷闷”,“恹闷”是古文的说法,粤语里有时也会这样说。细细体会当中意境,古文的那份华丽是不能言喻的。

在教授《童趣》一课时,笔者搜集了几首有关童年趣事的古代诗歌让学生自学。同时,针对《池上》(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一句,笔者选取了粤曲小调《采莲》,让学生自己分析曲词中的句式问题。曲词如下:“小艇泛过青波上,人在水中天;莲花开透了香扑面,和风吹送采莲船。去年共你把花栽,今年并蒂开。好花折朵向哥送赠,问哥可记当初约誓言?愿交花好月又圆!”由于曲词内容比较简单,不少学生已经能自己找出省略句和倒装句,从而巩固了文言文句式的知识点。

三、粤剧、粤曲唱词与古诗词融合教学

在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由于古诗文创作年代久远、社会背景的不同以及古人和现代人在心理上的差异,给学生的审美造成了一定的困难,需要语文教师加以正确引导。

例如在教授《孔雀东南飞》时,为了让生活在幸福年代的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切身感受,笔者结合由已故著名编剧家黄锡龄改写的数十年历唱不衰的粤曲《孔雀东南飞》进行对比教学。诗歌与粤曲都描述了一段脍炙人口的凄美爱情故事――主人公焦仲卿和刘兰芝的不幸婚姻和悲惨命运。粤曲唱词的文采很令人叹赏,开始一句“黄昏更下潇潇雨,孤馆闭春寒,府衙寂静,不堪时听杜鹃啼……”便把人物所处的悲凉萧索的环境和盘托出,更可借此让学生自行对比“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等词中“孤馆”“细雨”“杜鹃”等意象所抒发的凄凉悲伤思绪。

又如在教学陆游的《钗头凤》一词时,笔者选取了陈冠卿的新编粤剧《梦断香销四十年》部分唱词,如“残夜泣笺”一场中唐琬的唱词:“钗头凤,凤何从?……春自怡人我自情惨痛,凄酸无过那日步芳丛。”唱词借物兴感,引物喻情,而且比喻贴切,对比工整,词连情牵,以怡人的春色景致反衬弃妇的惨痛心情,更加哀婉动人,文采斐然。

四、粤剧、粤曲唱词与文学经典融合教学

粤剧、粤曲中的唱词许多是来源于唐诗宋词的,可听、可读、可唱,非常有欣赏性。比如说唐涤生写的《南海十三郎》,写得非常美,简直可以当作诗来读。有鉴于此,在不同的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笔者都穿插了相应的粤剧、粤曲赏析环节。如讲授李商隐与苏轼的作品时,笔者会让学生赏析由邓芬撰曲、徐柳仙演唱的粤曲《梦觉红楼》,曲词中的“冰肌玉骨,自是清凉无汗;桂魄初生,轻罗已薄,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东篱把酒黄昏后,叹满城风雨近重阳”等句,不但文采斐然,其化用坡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李商隐的诗《九日》,既畅达而又不着痕迹。

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笔者结合同名粤曲《风雪山神庙》让学生赏析。出场前一句追信引子“朔风冷,一天飞絮银海翻”,一段念白“望乡关,可怜无数山,白茫茫,怒雪报冬残。听悲笳心情惨……”字字如同血泪,使学生加深对林冲这位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赖宇翔.应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研究粤剧史――与李日星教授商榷[J].南国红豆,2009,(1).

[2]陈碧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