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鸟语兽言 第8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鸟语兽言 第8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古代传说中描述过很多具有和动物自由交流本领的奇人异士,孔子七十二贤徒中的公冶长就是其中之一。相传公冶长少时在山上打柴,听见乌鸦对他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獐,你吃肉来我吃肠!”公冶长到南山一看,果然有只死獐,于是公冶长就把死獐拖回家,剥皮煮熟后美美吃了一顿。可是他忘了乌鸦的话,没有把肠子留给乌鸦,而是埋了起来。生气的乌鸦因此捉弄他,把他指引到了一个命案的现场,差点让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鸟类和哺乳动物作为与人类血缘关系最为贴近的高等种群,它们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渠道,通过沟通来为种群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基础。如果能够掌握这种交流技巧,也就是能够听懂那些独特的“鸟语兽言”,显然对人类了解其他物种传递的各种信息大有裨益,甚至能够避免很多人类自身无法侦测而动物却能通过本能预知的潜在危险,比如读懂大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行为。

八哥和鹦鹉作为最具模仿能力的两种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经过专门驯养的八哥或鹦鹉甚至能和主人进行简单的对话,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交流。以八哥或鹦鹉那简单的大脑而言,它们并不明白自己说的是什么,它们所说出的词句只是在长期的机械模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简单来说,它们只是“口技”超群而已。

曾有一只不起眼的灰鹦鹉在英国举行的一次鹦鹉学话比赛中一举夺魁,因为它在被主人掀开遮挡鸟笼的布帘之后,环顾四周兴奋地大叫:“哇噻,这儿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鹦鹉?”这句话被认为最符合当时情景而受到评委青睐。后来这只鹦鹉被一位商人以高价购得,准备在自己的家庭聚会上让它好好露一手,结果鹦鹉看到四周围观的客人居然还是那句“哇噻,这儿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鹦鹉”,弄巧成拙的主人差点晕了过去。所以,指望培训鸟类或者其他动物能够以人类语言和主人交流显然是不可能的。

大脑更发达的哺乳动物似乎有着更高的可能,比如宠物狗或者受过专门训练的马、猴子,乃至与人类血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等,能够遵从人类的指令做出种种举动,这似乎为它们能够听懂人的语言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但研究人员认为:这依然是长期相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因为再聪明的哺乳动物,也无法听懂初次见面的人发出的自己不熟悉的指令。但无论是鸟儿还是哺乳动物,它们相互交流过程中那些啼鸣或者温柔的呼噜声是不是也在表达着什么讯息呢?

有动物学家认为:动物发出的声音仅仅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比如说鸟类以鸣叫表示情绪欢快或者向异性献媚;猛兽以低沉的吼声威慑潜在的竞争对手;吃饱的小猫围绕在主人脚边喵喵寻找等等。但它们无法像人类那样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沟通,哪怕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你好吗”,因为进化过程中它们没有产生像人类一样精密的语言系统。而日本京都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或许某些动物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

鸟类学家安倍健太郎主持了一项以孟加拉燕雀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工作。他们首先录制好一些燕雀鸣叫的音频文件,向孟加拉燕雀反复播放,直到它们熟悉这些鸣叫为止——孟加拉燕雀凡是听到不熟悉的声音便会发出类似警告的叫声。然后他们打乱音符的次序,组成了四种顺序的新音频文件,再次向孟加拉燕雀播放,结果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在四种混乱叫声中,孟加拉燕雀只对其中编号为2的音频文件做出了反应,而对其他三个置之不理。研究小组用几百只孟加拉燕雀进行了相关实验,发现90%以上的孟加拉燕雀做出了相同的反应。他们因此推测:孟加拉燕雀叫声的音节顺序中或许存在一种特殊的规则,这种规则类似于我们语言中的语法,2号音频文件在重组过程中恰恰违背了这些规律,因此才会让孟加拉燕雀剧烈反应。为了进一步佐证自己的观点,研究小组进行了针对幼年孟加拉燕雀的研究,他们让幼年孟加拉燕雀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封闭环境中,结果这些个体对2号音频文件没有明显的反应,而当把这些孟加拉燕雀放归种群两周以后再对其进行测试,它们就会慢慢掌握这种“鉴别语法”的能力。这说明,孟加拉燕雀的“语法规则”与人类相近,并非天生具备,而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习得。

最后,安信用化学手段损坏了燕雀脑部的“inldopalum”区域,结果受测试的燕雀彻底丧失了辨别“有语病”歌声的能力,这说明孟加拉燕雀的大脑中也有着一个类似人类“布洛卡区”的语言中枢(布洛卡区是19世纪60年代由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的,位于靠近大脑外侧裂处的一个小区,通常认为此处是语言的运动中枢,主要功能是编制发音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