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口服降糖药用药合理性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口服降糖药用药合理性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32-02

糖尿病是社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社区医师在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重点管理的慢性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1]。临床上DM主要分为1型和2型。1型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2型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正确掌握药品的药理作用,合理使用并监测药效,既是临床医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也是药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1 糖尿病治疗常用的口服药物。根据药理作用不同,口服降糖药共分为五类。

1.1.1 磺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发挥降血糖作用。一般应用于经饮食、运动等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病人。

1.1.2 非磺脲类。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其作用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非磺脲类促泌剂有一个新特点,作用时间短,副作用较小。实际应用时一般不把磺脲类与非磺脲类同时使用。

1.1.3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格华止。可抑制肝糖元异生,减少葡萄糖的来源,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它对胰岛功能正常或已丧失的糖尿病人均有降血糖作用。

1.1.4 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指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类具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其机制通过增强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降低它们对胰岛素的抵抗,降低肝糖原的分解,改善胰岛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反应,改善糖代谢。

1.1.5 α糖苷酶抑制剂。目前有阿卡波糖、拜唐萍等。机理是抑制小肠内用来分解葡萄糖的α-葡萄苷酶,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进而改善餐后高血糖,对于餐后血糖作用较好[2]。

2 糖尿病的用药原则

糖尿病用药时应遵循: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强化治疗;注意保护β胰岛细胞功能。针对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和方案[3]。

2.1 按糖尿病类型选择药物。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运动及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效果不好、出现急性合并视网膜病变、尿毒症等应激状态(严重感染、急性心梗等)、围手术期及围孕产期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除上述情况外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2.2 按高血糖类型选择药物。如果是单纯的餐后血糖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果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有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首先考虑苯甲酸衍生物;如果空腹血糖、餐前2小时血糖高,不管是否有餐后血糖高,都应考虑用磺脲类、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兼有基础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而且基础与餐后血糖相差<5.0mmol/L者,除可选用上述药物,还可选用中长效磺脲类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等;单纯餐后高血糖可选用格列奈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兼有基础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而且基础与餐后血糖相差≥5.0mmol/L者,应首先控制基础高血糖,可选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酮类、中长效磺脲类。

2.3 依患者体形选择药物。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 %,首选双胍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因为该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10 %,应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很合适。

2.4 按有无其他疾病选择药物。如果患者还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等肺通气不良的疾病,慎用双胍类;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全身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2.5 按年龄大小选择药物。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降糖药物,如诺合龙。另外要充分考虑到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对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病人,选择每天服用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合适,顺应性更好。

3 讨论

3.1 药物开始剂量不宜太大,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一般情况下,短效药物每1~3天调整一次;中长效药物3~7天调整一次;血糖下降明显者,表明对药物敏感,调整幅度应偏小,反之,调整幅度应稍大。

3.2 除掌握适应症外,联合用药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降效、失效,甚至使病情加剧恶化。某些药物本身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例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均能增加肝糖元,促使血糖升高。如果将它们与降糖药合用,可产生对抗作用,使疗效降低。育龄妇女应用雌激素、黄体酮口服避孕药,对降糖药也有降效作用,需改用其它避孕药。还有冠心平及闷可乐、优降宁等,均会引起低血糖,应避免合用。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时,药物的合理性选择更为重要,应根据不同的疾病慎重选择。

3.5 糖尿病人在用药期间,饮酒极为有害,酗酒会抑制肝内药酶的活性,使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引起严重的低血糠,甚至死亡;少量多次饮酒却能促使药酶分泌,使降糖药加速代谢,降低疗效。同时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如乙醛的氧化受到降糖药的影响,能使血液中乙醛浓度增高,产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出汗口渴、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因此必须禁酒[4]。

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正确掌握疾病诊治方面的知识,积极进行饮食疗法和药物治疗,科学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发生,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参考文献

[1]王信琪,党瑜华,夏冰等.大内科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553-565.

[2]金有豫.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301-306.

[3]夏杭州. DM治疗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9,6(3):225-226.

[4]赵士凤.糖尿病预防与治疗的指导[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92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