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探究桂枝厚朴杏仁治疗小儿感冒咳嗽的临床症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感冒后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观察测量治疗前后患者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并对疗效做出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日间、夜间咳嗽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对比观察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小儿感冒后咳嗽;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美敏伪麻溶液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455-01

小儿感冒是季节变换时期常见的儿科疾病,由感冒引发的咳嗽通常具有治愈困难,易转入慢性咳嗽的特征[1]。小儿感冒后咳嗽的临床表现为咽喉痒痛、口干咳痰,该病在流行期发病率可达20%~50%[2],是威胁儿童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运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5例感冒后咳嗽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范围为1.5~12岁,平均年龄为(4.50±1.27)岁。患儿病程为4d~26d,平均(13.54±3.60)d。患儿在入院后均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感冒后咳嗽,诊断标准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3],具体为:感冒消退后仍有咳嗽症状,一般表现为干咳或者咳痰;发病初期伴有呼吸道感染;经X检查胸片无异常。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家庭支持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

1.2 一般方法:对照组使用传统西药治疗方案治疗,具体为:美敏伪麻溶液,口服,2~8ml(根据患儿体重增减),3次/d,2周为1个疗程。如果患儿伴有支原体感染或者衣原体感染,加用阿奇霉素治疗,10/kg,1次/d,1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使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具体内容为:桂枝8g,炒白术10g,生姜3g,大枣5枚,炙甘草6g,杏仁6g,化橘红8g,浙贝母2g,芍药5g。根据患儿病情加减治疗:咳嗽剧烈加五味子8g;脾胃虚弱加六神曲10g,太子参12g;痰重难咳者加玉竹8g,玄参10g。以上药物煎服,2次/d,2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治疗后对患儿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进行评分。日间症状评分标准如下,5分:剧烈咳嗽,患儿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4分:咳嗽频繁,影响日常生活;3分:频发咳嗽,但对正常活动无明显影响;2分:偶有咳嗽,不明显;1分:短暂性咳嗽,表现轻微;0分:无咳嗽。

夜间评分标准如下,5分:咳嗽严重,夜不能寐;4分: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正常休息;3分:频繁咳嗽,间歇性发作;2分:夜间是由咳嗽,能入眠;1分:入睡前及清晨偶有咳嗽,不影响睡眠;0分:无咳嗽。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基本消失,外界刺激偶见咳嗽;好转:症状减轻,时有咳嗽、咳痰;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 结果

2.1 咳嗽症状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症状均有所改善,相比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和治疗组日间、夜间咳嗽症状评分(X-±s)

3 结论

感冒后咳嗽属于中医理论中的“咳嗽”范畴,发病率较高,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病情加重将会严重影响患儿生活[4]。儿童通常肺气不足,自身生理机能尚未完善,在气候寒温交替时难以产生有效的抵抗机制,进而引发外邪内侵,再者小儿脏腑娇嫩,邪从口鼻而入,极易导致肺气失于宣肃而引起咳嗽。

因此中医治疗应以温肺养气为主,进而止咳化滞、兼调虚实。本次研究运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对小儿感冒后咳嗽进行了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冬亚.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感冒后咳嗽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3(04):49-50

[2]毛晓露,李归宁.血清降钙素原和血清前清蛋白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8):2258-2259

[3]戴晓华.探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治疗小儿100例感冒后咳嗽的效果[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2):1239-1241

[4]杨辉.加味小柴胡汤治疗小儿感冒3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02):2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