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藏富于民”――扩大内需之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藏富于民”――扩大内需之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却教育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国出口锐减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大范围、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极其明显地凸显出来,出口和投资都是靠不住的。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赖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消费这驾马车的拉动,扩大内需需要调整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导向,并相应地改革财税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真正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藏富于民;内需收入分配;税负

一、金融危机下的“藏富于民”的内涵及由来

所谓藏富于民,主要是指防止或消除、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现象,防止公共权力以及少数人对民众财富的不恰当占有和侵害,防止政府“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鼓励民众积累财富,让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主要人群。世界现代化进程说明,藏富于民是任何一个国家走向真正繁荣富强,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必由之路。

最近在中国走出金融危机、进行“十二五”规划时候,华尔街看空中国的舆论日益高涨,中国国内“国进民退”态势不但没收敛,反而大有扩张之势,中国改革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众多救市措施的纷纷失效,一个观点悄悄流行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藏富于民”。

二、金融危机下“藏富于民”要把握住“度”

关于如何藏富于民,各种方案五花八门:有提议直接给老百姓发钱的,有说发购物券的,也有说把国企股票发给老百姓的,甚至还有人提议把国家的外汇储备拿出一些给百姓分。

藏富于民的本意是倡导决策者对待危机时的一种冷静态度,主要反对的是凯恩斯主义在衰退背景下的盲目刺激经济的学说。藏富于民的含义并不复杂,就是让百姓减少支出,增加储备,养精蓄锐,说得再直白些,只要你不老惦记着让老百姓花钱就行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要适度地增加百姓的财富厚度,也是可以的。减少百姓税负是适度之举,因为义务的减少是价值提升的一种方式;加强医疗、保险、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在适度之列,因为危机时百姓最想要的就是安全感。但要超出这个“度”,非但不能藏住老百姓的“富”,反而会危及百姓生养的根基。就拿分国企股票这件事来说,表面上看,把股票分给老百姓增加了百姓的财富量,但如果百姓此时把这些无成本的股票低价抛售的话,其结果会严重挫伤国企的市值,扰乱市场反映职能,进而还会干扰国企的决策和管理信号源,对于刚刚开始推行的“以市值衡量管理水平”的国企改革来说可能是致命的,而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这种干扰影响的就不只是国企本身了,而是百姓的共同利益,如此这般何谈“藏富”呢?更有甚者,提出要分国家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对外的债权,是国家经济价值的构成部分。尽管国家出于政治、外交等多方因素的考虑,有时不能按照经济原则最大效率地使用储备,但谁又能证明这部分价值到了老百姓手里效率就一定高了呢?更何况,国家在外汇储备使用上的所谓次优选择,一定是多种利益的利弊权衡,某些地方是“失”,其他地方很有可能是“得”,最终保全的一定是国家经济利益的整体价值,一旦国家的价值丢失了,老百姓又能得到什么好呢?发钱也好,分国家的资产也罢,这都算不得我们想要的“藏富于民”,因为没有把握好“度”,只有适度而为,分寸得体,方能发挥藏富于民在危急时刻的真正作用。

三、金融危机下“藏富于民”的相关措施

无论政府在多大规模上采取赤字财政政策,也不管企业投资和扩张是否有新一轮的启动,但无论是从长期来讲,还是从短期来看,如果中国居民的消费需求继续疲软,在国内生产能力大规模过剩而世界经济又频临衰颓从而中国产品出口增长将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任何启动内需的政策都将会落空或收效甚微。换句话说,改变多年来国内居民和家庭消费持续疲软的状况,是拉动内需的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否收效的最终决定因素。而近些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低于同期的政府财力增长,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财富占有中的差距不断拉大,低收入家庭收入增加了,大多数低收入家庭还是不敢消费等因素影响我国居民家庭消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通过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劳动收入税率和增加工资等多项政策选择,来较快地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尤其快速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尽快并迅速扭转劳动收入占GDP份额下降的趋势。在这方面,要学习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做法和经验,制定出鲜明的且切实有效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富民”计划。

2.要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上做些文章,扭转并切实改进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在快速和较大程度上提高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同时,要有意识地且大幅度地降低60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和份额,并通过推出一些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提高政府财政收支的透明度,加大人大代表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监督,推行依法行政和阳光财政,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官员权力寻租的渠道和可能。这将是改进中国社会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仍在不断拉大的根本之策。

3.尽快推出能使全社会绝大多数城乡居民能得到真正实惠的医改方案,并投巨资加强社保体制的建设。譬如,在未来的财政预算支出和4万亿诸如此类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方案中,要真正舍得切出一大块来用于医改和社保方面的支出。在目前财政状况相对还比较宽余的情况下,与其花巨额资金来扶持生产能力已经大幅度过剩的钢铁、汽车、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9大产业,与其把巨额资金投向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等已经相对宽余的大型工程和设施的建设,不如把巨量资金投于医保、社保、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等公共服务部门,从而提高全国的医疗效率、教育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以及教科文卫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反过来说,只有医保、社保搞好了,普通家庭子女教育投资的私人花费相对减少了,人们才会对未来有确定的预期,才敢花钱,才敢消费。也只有这样,居民家庭消费和国内需求才会被真正撬动,中国的经济增长才会是可持续的,才会走向一个财富增加拉动消费、消费增长拉动投资、企业投资扩张推动整个经济增长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在目前国内宏观经济的基本格局和世界经济趋于衰颓的大环境中,要真正启动内需,要确保中国宏观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的长期增长,在目前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实施新的“减税计划”,大幅度地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负,并加大在医保、社保、城乡公共设施和其它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改变目前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以及再分配向政府倾斜、财富越来越向国家转移和集中的趋势,并要彻底改变积累率远远高于消费率的现实格局,真正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只有这样,才能预期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步富裕的同时,全体国民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够彻底消除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内需不足的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昌黎.中国经济外贸依存度高的误区[J].国际贸易,2009(3):31.

[2]刘煜辉.中国政府真实负债率高悬[N].香港商报,2009-04-09.

[3]新华社调研小分队.我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N].经济参考报,2010-05-10.

作者简介:王楚(1988―),男,湖北监利人,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