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科学实验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科学实验有效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效的科学实验教学设计应该以实验、实践为载体,以文本、生活为依托,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科学过程的探究,从而最终实现对文本的融合,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并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那么如何结合实际,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地设计实验教学呢?下面是我们结合教学实践,设计科学实验有效性教学的一些做法及思考。

一、精心准备――明确目标,分层实施

1.明确目的,计划周密

实验目的明确与否关乎实验效果的好坏。在备课环节,一方面,要明确引导学生观察什么;另一方面,要拟定周密的实验方案,要求尽可能地预见被观察现象的各个方面,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如,蛋白质燃烧的实验,在实验之前笔者告诉学生:闻――在燃烧过程中闻到了什么气味;看――什么颜色的烟。还要求学生把全部的窗户和门关上,让烧焦的羽毛味充斥着教室的每个角落。在实践之后的描述环节,学生都没有错过稍纵即逝的重要环节。

2.分层设疑,层层落实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实验教学的设计目标首先要基于对学生的分析。因此,备课要立足每一位学生现有的知识与技能,结合课程标准,分层次,分步到位,让学生有一个逐级攀越的过程和攀越成功后的喜悦。如,在实验设疑时要考虑到学生层次:A层(学生能基本掌握《科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课后及时复习,遇到疑难问题及时询问);B层(学生能掌握《科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能正确掌握所学内容,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勤于思考,成绩较好);C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知识并能归纳总结,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能力上进步明显)。

二、走进课堂――实验演示,媒体演示

1.增强体验教学

(1)重视演示实验。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启发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它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因此,设计演示实验要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吸引学生的注意,通过它获得丰富而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启发思维。如,《大气压强》教学,笔者就分组进行学生实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动手设计、操作,进行实验探究。各组选择不同的器材:玻璃管、吸管、塑料杯、针筒、玻璃板、牛奶、吸盘挂钩等。然后各组代表上台实验展示:①吸盘挂钩能吸附在玻璃板上。②针筒能吸进水,并且吸进水后水不会流出来。③用吸管吸牛奶,吸完后牛奶包装盒变瘪。④塑料杯装水,盖上纸板,倒过来,纸板不会掉下来。⑤两个吸盘挂钩相互挤压后再拉开很费力。⑥用嘴贴着塑料杯吸气,塑料杯吸附着不掉下来……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科学实验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若能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改变传统实验过于“严肃”的面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收到喜出望外的效果。

(3)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新《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实验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如,“水与酒精混合”实验,通过“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了”这个事实,说明分子之间是有一定空隙的。那么,如何将实验设计成一个探究性实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笔者的考虑:①引导学生进行预测,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大胆地进行猜想与假设。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大胆地进行猜想并按照“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进行设计,如让50mL水分别与50mL水、酒精混合;让50mL酒精分别与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③对所设计的实验加以实施,“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在这里应该是对混合前后物质体积进行测量、记录。④对所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进行整理和加工。⑤引导学生对探究的问题进行“解释”并“得出结论”。

2.“小插曲”提升教学功能

实验教学注重的是客观事实的呈现,实验的实施过程会有一些小插曲,有时还会出现失败的实验。此时,教师应从诸多因素引导和启发学生,寻找原因,收到意外的科学成果。

如,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五节的《二氧化碳》。笔者让学生分组探索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都比较顺利,完成后,相互交流。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报告实验结果,报告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性质。笔者表扬了一下,然后继续问:“你们还有其他发现吗?”

这时,一位学生举起了手,笔者点头示意他发言。他站起来说:“老师,我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现象和他说的不一样。”

“哦?”笔者有点意外,笑了一下:“是吗?你说说看。”

“我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是变浑浊了,可过一会儿石灰水又变澄清了。”

经过课堂研讨,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我想是这样的,二氧化碳一开始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物质。这时,如果不停止实验,继续通二氧化碳,继续通入的二氧化碳就和生成的白色物质反应了,把它反应掉了,生成的物质应该是溶于水的。”

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鼓掌。

3.运用多媒体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有些实验,如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由于跨越的时间较长,一节课很难完成。如果运用录像快放,并将不同的生长特征点播放给学生看,这样联播的分镜头,就使学生有整体性的了解,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很多学生很想深入物质内部剖析问题,但由于实验设备和操作技术的限制,学生难以观察到微观世界的现象。而利用多媒体的Flash虚拟演示,就能让同学看到细微的结构,如酸碱盐的电离现象、花粉的构造等,了解微观世界的秘密。

有些实验实际操作不仅危险,且难度较大。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中,一氧化碳有毒,而且不纯会引起爆炸,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它与真实实验几乎一样,既安全也不会污染环境。这种虚拟实验还可以重复操作,节约资源,避免真实实验带来的危险。

三、引领实践活动――带好兴趣小组

1.兴趣小组活动设计

课后兴趣小组活动是对课堂知识的有益补充,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动手实践的广阔天地,能激发学生的灵感,点燃猜想的火花。实验教师应起到指导辅导作用,避免学生无所适从。当然,教师不可包办代替,应让学生经历适当的挫折,从而总结教训,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兴趣小组活动要密切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小制作活动设计

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了小制作活动。学生自制量筒、密度计、弹簧秤、潜望镜等。让学生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如用多种方法测定液体的密度,学生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出了五种方法,且动手完成了实验和实验报告。这些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四、进行科学实验有效性教学的反思和体会

1.新的教材必须有与之配套的实验设备

实验材料要为有效教学提供支撑。教师要提供让学生有效操作的材料,明确究竟选什么材料最合适。

2.实验操作要保证学生的有效思考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适时设疑,让学生在整个过程带着疑问去探究。避免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动手很兴奋,很热闹,有时似乎也很投入,可是讨论实验现象的时候,却冷冷清清,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的现象。

3.实验分析要实现学生的有效交流

对实验现象的交流分析是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实现成果共享,相互取长补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科学知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