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注重新旧知识连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教师要想讲好一篇文章,在教学中就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去启迪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接受新的知识。如,在教学《小站》一文时,我先仔细研究了教材。通过研究,我觉得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掌握作者叙事中抓重点的写法。这种方法在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中就出现过,因此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叙事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踊跃,说了很多,如《避雨》、《赶羊》等等。

在教学词句的时候,我还经常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究理解新的词义,使学生既能巩固旧知识,又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运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事物之间一些规律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养成独立学习和自觉探索新知的良好习惯。如“瞬息万变”一词,教学的时候,我先让学生读带有这个词的句子,再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然后再出示“瞬息”这个词,引导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想想这两个字的意思。有个别学生开始把“息”理解为“休息”,但是也有学生能举出“鼻息”。这时候,我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告诉他们在“瞬息万变”一词中,“息”应作“呼吸”讲,指在呼吸之间,事物就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对“瞬息万变”的理解就深刻而扎实了。另外,我还利用“息”字在不同词中表示不同意思这一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同一字在不同词语中表示不同意思的句词定义方法,使学生对词语有更清楚透彻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独立理解词句的能力。

二、注重设疑和解疑,指导学生探索思路

在教学《小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审视课文标题,然后问学生,看了课文的题目,你体会到了什么?或者你想知道什么?这一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设疑,再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通过阅读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小站》一文,是通过车站的“小”和车站设计的“精”这样两个要点进行叙述的,这是叙事的主线。当学生在理解小站中“小”与“精”的关系时,我让学生找出描写这部分内容的句子反复阅读,掌握叙事的主线。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说出这两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单?为什么写“小站”没有重点写“小”,反而详细写“精”呢?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呢?这样层层深入的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思路,使探索的路径更加清晰。最后大家理解了:课文展示的重点是赞美车站的精心布置,通过“小”而展示“精”,赞扬小站工作人员在为旅客服务的过程中不但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而且体现了一种对美的追求。教学实践使我意识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索思路,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

三、注重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在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将所学知识由此及彼的得到拓展。举一反三的读书方法,能使学生触类旁通,由一个知识过渡到另一个知识,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自觉探索新知识。在教学《别了,我爱的祖国》这篇课文时,采取如下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学习课文:

整个教学环节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由我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课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1. 指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包括指名读和齐读,让大家体会句子的含义。

2. 然后让大家思考课后练:“船渐渐地离岸了,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让大家分别说说哪一段、哪部分内容最能表达作者离开祖国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为什么?可以说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支持或反驳别人的观点。

3. 得出结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船渐渐地离岸了,作者看到( ),听到( ),作者通过对( )的描述,表达了对( )的思念之情,这是借( )抒情。

教师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第一段的方法,然后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联想、对比或者借鉴等方法,举一反三地自学第二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