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由于在栽培措施上没有完全配套,致使本身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品种推广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相信良种;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脱节;重培育品种,轻栽培研究;种田者素质低等。因此要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要因地制宜,正确选用良种;种子推广部门加强售后服务;重视栽培技术研究;提高种田者素质。

【关键词】杂交水稻;推广;问题;对策

良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因素,是农业生产其他措施不可代替的重要生产资料。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由于在栽培措施上没有完全配套,致使本身的增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据调查,同一品种大面积产量与自身的生产潜力之间相差在750~1 500 kg/hm2。

一、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相信良种

选好良种不需要更多的投入就能获得较好的收成,但是每一个优良品种都有其不同的栽培技术要求,有的农民认为良种是万能的,无论怎样种都应该高产;有的农民看见别人种什么品种,不顾自己的实际生产条件,同样种该品种;甚至有的农民购买了良种,不索取品种介绍,不阅读栽培方法,仍按老皇历种植;许多农民虽然舍得投入购买良种,但舍不得投入与良种配套所需的化肥、农药等物资[1],如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是一个好品种,但很多农民在种植时,化肥施用量上仍按照一般杂交稻的施肥水平,致使其达不到所需要的需氮量,而使两优培九减产。

(二)良种与良法配套推广脱节

目前,我国的种子推广与技术推广分属2个单位,种子推广单位认为,把种子卖出去,推广有关技术不属于自己分内工作,所以重视品种推广,不重视配套技术推广。而技术推广单位对新品种配套技术不了解或了解不详,也就谈不上推广配套技术,这就从体制上制约了良种良法的配套推广。

(三)重培育品种,轻栽培研究

培育一个品种相对于栽培技术的研究方面,更容易出成果,而且获取的经济效益要直接得多,审定通过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卖专利权,少则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千万元。这就导致了科技人员的研究重心向育种方面倾斜[2],品种出来后,在栽培方面只是介绍、标明一些大同小异的栽培技术,不能指导种植者针对品种特性而采用配套的栽培技术,如有的品种需要稀植,有的品种则需要适当密植,有的需肥量偏大,尤其是需氮量偏大,结果都按生产7 500 kg/hm2稻谷施纯氮150 kg/hm2的标准进行施肥,而无法获取高产。

(四)种田者素质低

现阶段农村真正从事种田的农民多为妇女、老人和儿童。许多中青年(甚至包括妇女)都外出打工,留下的种田者体力弱、文化低、接受(科学种田知识的)能力差,迫使多数农民种植应付田。

二、 解决的对策

(一)因地制宜,正确选用良种

良种在作物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不用置疑。但是选用良种也要注意因地制宜,根据使用者所处的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田土肥瘦,选用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良品种。一般要注意选择生育期要适中(主要是适合当地)、抗性要好(尤其是抗稻瘟病)、丰产性要稳定、米质较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3]。

(二)种子推广部门加强售后服务

在目前的情况下,种子推广单位在实施育、繁、推一体化的过程中,从增强售前、售中、售后优质服务的角度出发,不但要搞好种子硬件推广,而且还要搞好配套技术软件推广,在推广新品种的同时,组织技术力量对育成品种所介绍的配套技术,结合当地情况进行试验,提出更加完善的品种配套技术。在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田的同时,建立起该品种的配套技术示范田,以明显的示范效果,让广大农民直观地认识、自觉接受良种与良法。

(三)重视栽培技术研究

国家应在水稻新品种的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投资人力、物力、财力,加大研究力度,使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有机结合,让新品种充分发挥其品种特性,发挥其增产潜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和生产者素质弱化等问题,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突出轻简高效技术的应用[4]。目前,简化旱育秧、免耕移栽、免耕定抛、再生稻等技术已经成熟,可实现增产5%以上,增效1 500元/hm2以上。当前,提高水稻产量的关键是提高先进实用、简化高效栽培技术的规范化,到位程度,大力开展高产示范,既要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果,又要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企业抓订单,大力推进水稻产业化开发,真正把高产创建示范片建成“盯着市场转、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示范窗口,建成“产业链条延长、产品档次提升、农民收入增加”的长效基地。有条件的地方,要整合项目,转变技术服务方式,积极推进品种统供、秧苗统育、专业队统栽(机插)、肥料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机械化统收,以专业化服务促进环节性流转,提高水稻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技术到田到位率。要借鉴江苏、浙江等省的经验,在加速推广机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机播机插的研究和示范,通过效益来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四)提高种田者素质

农民是最终选择良种和从事其良种栽培的主体。因此,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培养新一代青年农民,让其在家庭经营中发挥主力作用,如果从事种田者人力实在不足,可以走调整结构的路子,把相对土质较差、阳光不足、保水保肥能力弱的低产田土调整种植其他作物,或栽成原料林,良田好土种植粮食作物,减少逗工和劳动力投入,从而确保农村经济增长而粮食产量不减。

参考文献:

[1] 郑家国.关于水稻持续增产的技术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1996(1):3-4.

[2] 廖华松,刘振芝.新化县水稻新品种推广刍议[J].作物研究,2005(1):60-61.

[3] 赵民军,何吉昌,罗继进等.水稻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种业,2006(10):47-48.

[4] 江冉,王洪敏,王秀梅.水稻品种推广中主要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05(9):48.

[5] 赵宝成.水稻新品种的推广 [J].中国种业,2007(110):27-28.

[6] 王秀梅.水稻品种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2009(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