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说改革文言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说改革文言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性学习,这同样体现在文言文教学中。但由于受考试的影响,一些师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存在误区,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心理上怕学古文,怕做古文练习,导致成绩上不去。本人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阅读量不够,词汇积累少,不查工具书,缺少主动性是最主要的原因。于是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新课标为纲,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三个方面的改革,希望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标中的要求。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改革 误区 阅读 兴趣

翻开高中语文课本,就会发现文言文所占比重很大,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教师愿意教文言文,学生也似乎背得很起劲,总觉得花了工夫可以提高语文成绩。但实际上,这几年从各高校文科专业反馈而来的信息表明,青年学生一般并不喜欢文言文,觉得内容枯燥乏味,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借助工具书阅读的习惯,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更谈不上。在这一点上,我进行了认真思考,发现师生对文言文认识上存在误区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注重练习,忽视阅读

也许是受考试的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会做标准化客观型试题,会背诵大纲中要求的必背篇目,就算完成了文言文教学。所以在高一时,就过于重视语法、规律,将重心放在实词虚词的分析研究和句式概括上。

试想一下,一个初中生读过的文言文不过二十多篇,能背诵默写的更少,积累的词汇也很少,根本谈不上语感。刚到高一,立即要学“词类活用”“倒装句式”,结果常常使学生大眼瞪小眼,越搞越糊涂,越学越没趣,最终将文言文视为畏途,怎么可能实现新课标中要求的“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二、阅读面窄,阅读量少

由于做大量的练习,自然减少了阅读量。有些教师只把重点放在必考篇目上,花大量的时间反复分析、肢解、背默,然后将重点词语选出来,叫学生死背加点词的词义,然后再默写。虽然可以应付一些试题,但是长久下来,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最终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其实,每个词是在具体的语句中习得的,对词义的理解绝不可脱离上下文。而对上下文的理解又少不了语感,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语感是很难培养出来的,更谈不上运用分析了。

三、师生过多依赖“标准答案”

在文言文备课中,一些教师会认真地准备译文,上课时把这些“标准答案”一一讲给学生听,学生也必须一字不易地照搬它,课后再将“标准答案”体现在作业上,以便教师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从表面上看,似乎师与生、教与学配合得相当成功。但实际上,由于学生过多依赖“标准答案”,学生的主动性没有了,探究更谈不上。学生学文言文舍本逐末,课本里的注释根本不读,遇难字也不查工具书。认真的学生,将老师的译文逐字记下,古文课变成听写课;不认真的学生,干脆搞一本课外译文翻译,应付作业。于是为了应付考试,不管理解与否,只要将答案背出即好。等到考好以后,这些词语知识点都成了不相干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

看来,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受考试的影响。标准化客观型试题妨碍了词汇的扩大以及文化知识的积累。学生只背考试篇目,永远不肯多背诵一些精典古文。

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改善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我觉得应当改善“教法”,提倡有效的“学法”。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各有各的学习习惯,但规律性的东西总是存在的。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阅读要求很重要:“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文言文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以此为纲,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尝试: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

如果不看注释,上课依赖老师的讲解,结果师生积极性很高,但成绩反而提不高,兴趣更提不上。让学生学会读注释,读工具书,学生就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发现”的乐趣,从而扩大知识面。

比如,我在讲《师说》时,有位学生发现,书本中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传”的解释与字典中不一样。书本注释中是“传,传记,解释六经的着作”,而字典中却是“传记,是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很明显,书本上的注释不妥。对于该学生,我在全班同学面前给予了表扬,他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因此,适当地鼓励学生质疑,然后师生共同查阅探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整体”把握,注重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如果像之前所说的,本来一篇很精彩的古文小故事,偏要让学生放掉故事,去研究“词性”“语法”,生动优美的文章被分割成一个个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还让人有什么兴趣可言?还有谁会愿意读文言文?

所以我们首先应当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承载着历史的沧桑,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将精彩情节提出来一起研读。如学习《史记》,我们将重点放在人物性格的对比上,以“性格决定命运”为话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学习“先秦散文”,可以让学生了解谋臣策士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培养兴趣,从而化为阅读的动机。

三、教学应以“词汇”积累为中心,与阅读相结合

在学习文言文时,学生觉得内容看不懂,主要原因在于一句话中的某个词的意思不明白。因为词汇古今变化很大,所以理解文言文的难度也增大。而词汇的积累不是靠练习就能解决的,要靠多读多思考。除了积累课内古文学习中的实词,还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所以词汇的积累与阅读分不开。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精选的文言文名篇名段,都是几千年来留传下来的文化瑰宝。不管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的锤炼,都有值得青年学生学习的方面。教师可能谈得比较多的是古人的思想,其实古人的智慧还体现在写作的章法上。如《劝学》《师说》的中心论点都在开篇提出,做到了“开门见山”,观点鲜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上。

再如《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主要想表现西山的“怪特”,但是当他登上西山之后,而是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不直接描摹眼中的西山,而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教师除了讲解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到记叙文或散文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因此,文言文的考点很有限,但若是教师能把有限的知识变成无限的能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文言文,那么很自然地就会对它产生兴趣,真正的“爱”上文言文,还怕学不好吗?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还是以鼓励为主,教会学生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多阅读、勤查阅、善积累,要理解背诵,而不能靠死记硬背。夯实文言文学习的基础,让学生在学习中品尝乐趣。这样的话,文言文阅读不但能完成任务,而且会促使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