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徐霞客南红玛瑙考察纪实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徐霞客南红玛瑙考察纪实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家志:

中国石林喀斯特地质博物馆首席顾问

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与艺术顾问

云南省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呈于圣殿无喜,掩于泥沙无悲。

在《中华奇石》杂志2013年4月及5月刊对南红玛瑙两期连载的认识基础上,笔者认为:对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关于南红玛瑙考察结论,值得和读者再做一次深入的理解和学习。

这样一来,不仅是加强我们对“南红玛瑙”的认识,而且还能激起广大玩石、爱玉者自觉地学习徐霞客精神,学习他徒步颠沛一生勇于探索、乐于求知的精神;学习他考察细致、论据充分的科学精神;学习他虽饥渴病累缠身,仍百折不挠的精神。

关于《徐霞客游记》“南红”考察的说明: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于公元1639年农历七月上旬,趟过“乾海子”(今为云南省保山市大海子水库)一带的沼泽泥泞湿地,眼见乾海子的湖面大约千亩,有乡民临湖而居,湖西一带峡深林密,危崖耸立,而极具供奉价值的南红玛瑙就隐藏在其中。

明代徐霞客的考察全为自费,隔三差五地常遭绝粮露宿之灾。加之沿途多遇深峡林崖阻隔,语言不通致问路困难,又逢雨季浇淋,其考察经历可谓艰难。苦探多日至农历七月初六,才辗转得遇玛瑙山之主马元康。由于元康之弟元中曾以书嘱之:徐霞客将至玛瑙山考察“南红”,其兄待其久矣,所以元康一见即认出徐霞客,遂作揖恭迎,并杀鸡款待,又引见两个儿子给徐霞客作考察玛瑙峡谷的向导。徐霞客感动得在游记中挥毫赞道:“深山沓蔼之中,疑无人迹,而有此知己,如遇仙矣!”

笔者今据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徐霞客游记校注》((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下册第1105页载文,对云南保山杨柳乡玛瑙山所产南红玛瑙考察描述的原文,作些许解读,盼与玛瑙爱好者一道学习和共勉。

徐霞客“玛瑙”原著的解读

1、原文:

“从庐西下坡峡中,一里转北,下临峡流,上多危崖,藤树倒罨(yan,掩盖、隐蔽),凿崖迸(beng,爆开、崩开)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其色有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sheng,古代底大口小,方形的粮食量具,此处应指十合为一升的“合”,其体积与柚子近等),圆如球,中悬为宕(dang,拖延、搁置、就此而止),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精莹坚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cu,忽然,冒然,随便)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

2、译文配图解读:

“从庐西下坡的峡谷中,行进一里后转向北,下方靠近峡谷里有溪流,山上到处是危壁悬崖,矿洞被倒伏的古藤老树掩盖,在崖壁上凿岩崩石,即可见有玛瑙嵌生在岩石里了。玛瑙有白有红(即:色红而夹白芯)(图1),都不太大而仅如拳头,这只是像瓜的藤蔓一样的次要矿化体(图2)。继续追踪而往深处寻采,有时就可见到像结瓜一样的主矿体(图3),即可采到体大如升、形如球的大玛瑙晶腺体(图4),其为悬于矿带内而集中孤立的大晶腺体,与围岩界限分明而易于剥离,当晶腺体中有地下水浸润滋养时,就被优化得晶莹剔透且细腻致密(图5),此不同于常见的普通玛瑙矿,这是南红玛瑙的珍稀上品(图6),不是随随便便就见得到的,那些聚集在市面上经常看得到的,都是从像瓜藤一样的次要矿化带里,开凿出来的普通小玛瑙晶腺体(图7)。”

“南红玛瑙”解读感受

此段114字的记述,是徐霞客在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农历七月上旬(初六前后),对保山杨柳乡阿东寨所产“南红玛瑙”的特质及其产出环境、地貌特征、矿体形态、矿化规律的观察,短短百字的记述,完美地展示了古代乾海子一带玛瑙山的自然环境风貌,以及“南红玛瑙”矿石的规格、形态、矿化富集规律、自然优化现象、珍品与常品的等级区别、市场简况等等,整个描述淋漓尽致,精辟深入,并展现了很多自然科学哲理,读之历历如在目。虽时光流逝,374年后的今天再细细品来,仍让人回味无穷,仍可谓“超越当今考察者的认识深度”。

更难能可贵的是,虽晚年病痛缠身,盘缠紧缩而常遇露宿、断粮之忧,但徐老“寻奇求解”的兴致不减,且观察描述都极为独到、全面、准确。为使读者更能理解其对南红玛瑙的描述,笔者特以此“依文配图”的形式而与同好者共同学习体验。

说明:1、不同来源或不同版本的原文中,对南红玛瑙的颜色存在两种说法:其一称“其色有白有红”,其二称“其色月白有红”。因笔者详细拜读的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徐霞客游记校注》((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其下册第1105页载文,为“其色有白有红”。2、注①:合(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