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呼应地形,尽享景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呼应地形,尽享景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千岛湖位于杭州西郊淳安县境内,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后花园,碧水呈奇、千岛百姿,自然风光旖旎,生态环境佳绝,因湖内拥有1078座翠岛而得名。阳光公寓位于千岛湖景观大道―阳光路,三面环山,一面临江,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小区由高层、小高层、配套商业及一座六班幼儿园和社区用房组成。

小区总建筑面积可达11万平方米左右,居住户数732户,户型90-120平方米的户型为主。除住宅外,小区还配备了六班幼儿园、商铺、变电所、社区物业用房和社区经营用房等配套设施。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结合项目用地的地形、地貌、三面环山、前低后高等特点,设计方案打破了传统小区以建筑围合立面的手法,考虑将传统院落、景观与周围自然山体充分结合,使整个布局体现江南园林开放空间的特征;这样的布局,围而不断,疏而不散,将建筑之间的场地化为山水之间的地形,重新连接了山水之间的空缺。

方案采用点式高层和小高层分区布局,呼应地形尽享景观,高低有致,远近山色,尽收眼底,街景协调。将整个用地划分为两个区块:沿街区为3层商业建筑沿景观大道呈弧线布置,形成有韵律的扇形格局,并与4幢小高层垂直布局,住宅山墙面与道路垂直,减少道路对住宅的噪音干扰,同时拥有较好的朝向,在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完成大手笔的“都市链接”;沿山体区―9幢点式高层依次排列在基地的东西狭长地带,沿山体走势,兼顾建筑朝向,取东南和南向为基本元素组合建筑布局,构成丰富的小区内外空间,取得良好的景观视野,建筑的形态和基地的山势走向一致,形成户户有景的小区格局,提高整体环境品质,同时赋予小区鲜明的个性特征。建筑布局连绵而通透,建筑由西向东逐渐抬升,构成了丰富而有变化的s型曲线,建筑布局形态与山势相协调,建筑完全置于自然之间;

在诸多影响设计的要素中,如何减少基地东、南、北三面的山体对小区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此,方案有针对性地将点式高层在北侧山体区和沿街区布置,南侧山体区则布置9-11层的建筑,沿山体走势均匀排布,并由东、西向的景观轴线,将每幢建筑有序地串联,从而呈现出一种扇形格局。这种布局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⑴ 小区南面的建筑可以尽可能地远离山体,而留出的东西向的地带恰好用来布置小区集中绿地,成为小区的景观带;

⑵ 统一的扇形布局将小区的所有建筑有机地组织在一起,避免通常小区设计中容易出现的无组织的零乱布局。

(二) 总平面设计特点

1、场地概述

基地南北狭窄,东西向进深较大,前后两端外部环境迥异。用地东西最长约415米,而南北最窄处仅约57米。地块由西向东逐渐抬升,东西最大高差为12米左右;城市主要道路阳光路的道路标高为110米。基地三面环山,山体海拔高程约在160米至170米之间。

2、总平面布置

基于这一强烈的基地特征,设计采用了分区组织的策略,将基地沿东西向分为两个区块,即沿街区和沿山体区。

沿街区,靠近繁忙城市主干道阳光路,南向开敞,格局开朗。在这一区块布置面向城市服务的配套商业设施、六班幼儿园一座、4幢小高层住宅,以充分利用阳光路的商业氛围,强调对城市景观的作用。

沿山体区,在东西狭长的南北山体区,布置点式高层住宅,提高品质,气势恢宏。

3、竖向设计

基地现状场地内由西至东标高为110~122米,设计利用现有地势,将基地分为三个不同标高的台地,由西向东标高逐渐抬升,设计室外场地标高分别为110.2米、113米、116米,考虑到周边山体排洪及地表水对基地周边及建筑的影响,竖向设计中考虑了截洪沟和地面排水设施。

4、交通组织及停车措施

相应的交通组织也分成三个区块,三个区块的交通既相对独立又有所联系。

住宅区主入口和次入口均布置在阳光路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不分流;在内部道路上布置两个车库出入口,车流主要在西侧解决,以避免对基地的横穿。停车布置在地下一层,地下车库均设置直接入户的通道,方便居民直接从地下车库入户;地面停车进考虑在基地西侧的商业用房前,供外来访客使用。如建设单位金色阳光公寓二期地块地下车位有余,调配到本小区使用,则本小区地下车位根据总规划车位数不变的原则予以调整。

人流由小区主干道通过宅间路进入单元门厅,景观长廊、底层架空,使小区内部形成独特的步行系统。

小区内主要车行道路设计宽度为7米。

5、消防及疏散

(1)、总平面防火设计

基地南北狭窄,东西方向进深较大,前后两端外部环境迥异,南北向呈两端宽中间窄的格局;三面环山,仅西面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接。

(2)、消防环道和小区主干道合用,消防车道沿用地周边设置并环通,最小净宽7.0M,且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均大于5.0M,转弯半径不小于12M。

每栋高层沿长边均设置消防登高场地。

应急消防车道在南侧山体区沿山体布置,通过阳光路上的次入口与城市道路连接。

消防车由西侧阳光路进入基地,在地块内自成消防环路。

消防人员可通过各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抵达各楼层。

所有楼层均配置有栓口直径为65MM的室内消火栓。

沿环形消防通道每隔120M设置室外消火栓,每个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

(3)、消防控制中心

消防控制中心设在12#楼的架空层内,有直通室外的通道,并通过附近楼梯间与地下室水泵房联系。消防控制中心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采用240厚混凝土砌块非承重墙和150厚钢筋混凝土整体楼板,面层保护层厚度50MM,耐火极限分别达到3h和2h,消防控制中心设有与市消防部门连通的专用消防电话,对整个区块的消防情况实施安全监控及控制。

6、日照和间距

由于基地三面环山的特点,设计将山体对于建筑的日照影响作为日照分析的重点。在总图布局中,建筑均为南北向布置,与山体走势平行,向阳面尽可能与山体留出足够的间距,满足日照和间距的要求,在建筑高度的控制上,南面布置小高层,减少前后建筑自身高度对日照的影响。通过日照分析,方案能满足要求;

建筑间距计算方式(单位:m)表1

⑴高层间距【(56-24)x0.3+32】x0.9=37(m)

⑵小高层间距【(35-24)x0.3+32】x0.9=32(m)

⑶多层间距:取1.2h为22.5(m)(h为建筑高度)

注:多层建筑日照间距计算方法,按《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8年6月11日版本)计算,L=1.2H,且≥13m。

7、景观设计

住宅区户外环境的质量对于建设文明小区,改善居民整体生活质量、提高小区品味和档次以及提高居民择屋购房的吸引力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小区环境设计多用建筑围合空间,而本方案基地的三面环山的特殊性,沿用既往手法将导致建筑割裂环境,使整体景观支零破碎。

沿山景观带、景观轴、景观节点、组团庭院是整个景观、绿化设计的核心内涵。方案突破了这种建筑制约环境的理念,利用场地现有的高差形成台地,将基地自然地划分为三个不同高程的区块,高层建筑底层架空4.4米,环境贯穿其中、融为一体,将小区作为一个整体的园林进行营造。一条东西走向的绿色景观轴贯穿整个场地,构成了整个景观的主线;沿山景观带即对原有南侧驳坎结合山体改造为景观带,成为整个小区中心景观;组团庭院由高层、多层住宅、景观长廊等围合而成,形成组团集中绿化,结合下沉广场设置有雕塑、健身活动设施等绿化小品,并结合底层架空层,形成立体绿化体系。下沉广场、休闲平台和小品点缀其中,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又有行人步道穿插其中,形成步移景异的效果,住户游其中而忘记身处高楼之下。

另一方面,景观又分为个四不同的层次,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城市景观在沿湖景观道的界面上,利用高层和多层不同的天际线的变化,疏密错落的空间层次,丰富小区对城市景观的作用;贯穿东西的步行休闲道作为区块的景观轴,是连接两个区块的半公共空间,也是城市景观对小区景观的渗透,强调人流的合理组织;集中绿地位于多层建筑的南侧,自然山体与园林景观相结合,以高大树木绿化为主,间插少量活动场地,它将会是小区的“绿肺”;而多层建筑之间的院落空间则是相对私密的活动空间,是小区住户日常活动的场所,其中布置了不同主题的活动内容。

8、土方平衡

根据甲方提供的地形图,场地内标高至西向东由110米升高至122米,前后高差12米;但根据现场踏勘,现状场地基本趋于平缓,标高控制在110米~112左右。土方平衡计算中,考虑以地下室底板标高为土方平衡计算的基准点,综合考虑场地绿化覆土,计算得出:挖土量约为29600立方,填土量约为13360立方,其中16240立方为场地覆土,填挖基本平衡,无外运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