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倾听、疏导、引领中重塑生命 吴海龙的监狱心理矫治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倾听、疏导、引领中重塑生命 吴海龙的监狱心理矫治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进高墙内采访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几年前在山西榆次女子监狱,本刊记者面对面采访了3名因故意伤害罪入狱的女服刑人员。3个女人原本柔弱,皆因家庭矛盾激化,心理上走了极端,跳进犯罪深渊。采访后心情很沉重,倍感心理健康对人生成长是多么重要。犯罪心理一直是本刊重点选题,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药家鑫案、李天一案、复旦学子林森浩投毒案等,《人人健康》都先后做过深入采写。

9月3日下午,本刊记者来到隶属于辽宁省监狱管理局的锦州监狱。这里是辽宁省最大的监狱之一,也是全国司法系统的一所模范监狱,2008年成功创建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被授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集体一等功。

为什么选择锦州监狱来做这个选题:因为这里是辽宁省首家为服刑人员特辟“心理宣泄室”的监狱,这里还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救治及康复服务。

这里更有辽宁司法界的一面旗帜,他是吴海龙,荣获过全国文明执法先进个人、“辽宁省优秀青年卫士”、省直监狱系统“十佳干警”“全国监狱系统心理矫治工作标兵”等称号,是我国监狱理论研究专家、辽宁省监狱管理局警务训练基地客座教官、渤海大学心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研究生导师、辽宁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国家级会员、中国应用心理学会理事、辽宁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锦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1987年就来到锦州监狱工作的吴海龙,当年的职务是分队长,1994年开始负责锦州监狱心理矫治工作,2002年担任锦州监狱教育改造科科长,现任锦州监狱心理矫治室主任。在锦州监狱招待所的会议室,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吴海龙警官带我们进入一个未知世界。

心理矫治作为继监管改造、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后的第四大重要手段进入中国监狱,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吴海龙介绍,中国监狱系统对罪犯群体提出从心理学方面改造的要求,最早是在1980年代,由司法部监狱管理局提出。

1992年吴海龙通过考试进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学习时读的专业就是监狱管理和教育改造,毕业后又在中科院心研所进修了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回到锦州监狱,担任教育改造科科长,负责罪犯的思想、文化、技术教育和包括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心理矫治。

我国《监狱法》对心理矫治有专门规定,指出心理矫治既不能定位在纯粹的医学概念上,也不能与改造工作雷同,它包括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与行为矫正、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以及与此相关的服刑人员心理诊断、疗效评估、再犯罪心理预测等项内容。

那么中国监狱开展心理矫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呢?

吴海龙告诉记者,我国在罪犯改造中引入心理矫治手段是在1980年代末,而早在1981年11月3日,《光明日报》就刊发了《研究罪犯心理学的实践意义》一文。当年12月,时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的潘菽教授发表谈话,倡议开展包括司法心理、罪犯心理、罪犯改造心理等几方面内容的法制心理学研究。

之后随着这一领域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和各省司法警校普遍开设了“罪犯改造心理学”课,推动了心理学知识在监狱系统的普及。

吴海龙介绍,目前全国监狱都已开展了心理矫治工作,在28个省、市监狱里,从业者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心理咨询师。这项工作对于稳定罪犯情绪和狱内管理秩序,改善监狱心理氛围,提高改造质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刑人员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吴海龙分析,“不少服刑人员走向犯罪,不仅是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也存在着某些情绪障碍、变态心理、人格障碍等方面原因。再有监狱是一种用强制力剥夺人身自由的特殊环境,这一环境具有的威摄与约束作用,也容易使服刑人员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和行为异常,加重原有的心理障碍或产生新的心理疾患。”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吴海龙在谈到罪犯时使用的称呼都是“服刑人员”,他说自己在给服刑人员作心理咨询时,也尽量会制造一个相视而坐、喝茶交流的谈话环境,创造出平等、融洽、放松的气氛。

“取得服刑人员的信任往往是进行有效心理咨询的关键。高墙内是小社会,高墙外是大社会,要把服刑人员当一个社会人来对待,疏导他们的心理,使他们适应社会,而不仅仅是当作罪犯来惩罚”。

第一个主动来找吴海龙做咨询的服刑人员告诉他:“我想变好,可是总有冲动想袭击干警。”

面对服刑人员,吴海龙首先要实现从警官到心理咨询师的身份转换。他告诉记者:“进入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用术语讲就是‘脱马甲’,有时会换掉警服,穿上医生用的白大褂,这样便于服刑人员接受认同,阻抗心理会小一些。有时候也会穿警服工作,这种时候会先介绍自己的工作,通过语言引导沟通,消除对方的阻抗心理。”

海龙还记得他做的第一个心理咨询案例――

当时(1994年)很少有服刑人员会主动要求做心理咨询。主要是队长觉得有反常表现的,由队长提出要求,服刑人员被动地过来做咨询。所以这第一个主动来要做咨询的就让人很难忘。这名服刑人员因伤害罪入狱,40岁左右。他坐在我面前时刚开始没吱声,然后就开始哭。我先从他能主动来找我做心理咨询方面给与肯定。

稍后,他讲出自己的心理问题:想变好,可是总有冲动想袭击干警,也知道如果真动手,会面临加刑的后果。虽然努力克制这种想法,可是也影响到了日常生活,总是担心控制不住自己,导致晚上睡不着觉,不能专心干活。

经过我的开导,他说出问题背后的心事。事情发生在两年前,当时的他很认真干活,自认为做得很好,可还是出了一件残次品,分队长批评并处罚了他。于是他对处理这件事的干警产生敌意,总在想自己哪个方面得罪了干警,之后他分析一定是干警存心找茬要处理他,就想找机会报复这名干警,可是后来发展到想要袭击所有穿警服人的想法。我给他分析:这是“心结”没解开又泛化了的结果,因为当时他的情绪不稳,我给他做了放松训练,并运用认知疗法,进行认知重构,纠正他的认知偏差。经过几次心理咨询后,这个服刑人员终于解开了“心结”,开始正常的监狱生活。后来还因表现积极获得减刑,目前这个人已经出狱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服刑人员多数都会有人格缺陷,针对不同个案需要开具不同的心理药方,制订个性化行为治疗方案。

吴海龙在警服外面又套了一件“救死扶伤”的白大褂,这件白大褂许多年来重塑了多少生命海龙自己也记不清了。他的工作时间按规定是每周一到周五,但周六和周日加班是常事,因为经常会有预约和急诊。在锦州监狱,服刑人员有需求时可以和队长沟通,填写预约申请表后再做咨询,也可以随时约见心理咨询师。

应该说,海龙所从事的心理咨询要复杂得多,因为他的工作对象几乎可以说都是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特殊人群。从1994年开始从事服刑人员心理咨询工作到今天,吴海龙投入了大量心血,他称自己也时常会遇到比较棘手的难以解决的个案,这个时候他会大量查阅资料,并和周围从事心理咨询的老师朋友一起交流研究设计解决方案。

海龙分析,服刑人员的心理障碍从犯罪学的角度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叫危险人格,一类叫危险心结。危险人格是早年顽劣,缺乏自然情感力,遇事冲动嚣张,不能忍耐,是非观念缺乏,极其自私,受点刺激就容易走极端;另一种是因为纠结过去的失败,而突发的犯罪,他的特点是有意外变态或严重暴力性,一踏入高墙之内,那种急剧的角色转换更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失落、恐慌、焦虑的心理接踵而至。几乎在所有服刑人员身上,这种心理障碍都或多或少存在着。

他讲到自己前段时间咨询过的一个求助者,父母离异,孩子被判给母亲,父亲只负责给他钱,这个孩子小学毕业后就瞒着爸妈辍学了,在社会上流浪,最后家里发现时已经迟了。因为盗窃,今年21岁的他已经进过2次监狱,看守所进过好几次。

海龙判定这个人就是缺陷人格,主动对他进行了访谈和心理咨询,从行为养成、知识重建上给他开了一张个性化“药方”。

吴海龙所带领的锦州监狱心理矫治团队都掌握了哪些个性化心理咨询方法呢?

海龙告诉记者,在咨询过程中,一般性的心理问题有阳性强化法、面质技术(咨询师针对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音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严重的心理问题可用系统脱敏法、认知行为疗法、叙事疗法、 箱庭疗法(沙盘游戏);神经症类心理问题可用森田疗法、内观疗法;对应急性心理障碍可采用宣泄疗法、静省疗法;对人格障碍类、心结类问题还要采取特殊的心理危机干预,此外还有催眠、放松训练、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等等,都是一些常用的方法。锦州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设有个体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试评估室、团体辅导室、静省室、宣泄室、音乐治疗室、心理减压和情绪调节室等。

对于压力比较大、脾气相对暴躁、好发无名火但没有指向性攻击行为的罪犯,一般用宣泄疗法。

近年来有多家媒体对锦州监狱“心理宣泄室”进行过报道――

2004年,因为过失杀人而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的吴某刚刚和妻子办完离婚手续,就在狱中听说妻子又找了个男的,心中立刻燃起怒火,整天烦躁不安。而当吴某在锦州监狱一个特殊房间里一番拳脚把“仇人”痛打一顿后,他说自己心情好多了……这个特殊房间就是面向服刑人员的“心理宣泄室”。

这是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墙壁已经被海绵包裹,橡胶人也没有棱角,服刑人员如果认为自己有无法排解的苦恼、怨恨,就可以进入这个房间,然后用所有愿意使用的手段发泄,包括大喊、怒吼,对橡胶打脚踢……

“他们毕竟还要回到社会,与其将怨恨带到社会上,还不如让怨气留在监狱里。”吴海龙这样解读“心理宣泄室”的意义。除“宣泄”疗法外,锦州监狱还开辟有“心理静省室”:求助者可以躺在椅子或床上,通过一段浅催眠,让求助者身心放松,去回想一生重要的人,自己最亲近的人,回想他们对自己的恩情和自己对不起的地方……, 吴海龙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宣泄,很多服刑人员更适宜接受“静省”治疗。

吴海龙讲了另外一个“静省”的案例――

服刑人员史小亮(化名)因抢劫罪被判15年徒刑,两年前突然出现精神病症状,而且越来越厉害。地方医院诊断认定他是精神分裂症。按照医嘱,监狱准备给他办理保外就医手续。会不会是诈病呢?吴海龙带领的心理矫治团队带着疑虑请示监狱领导,给史小亮实施了“心理静省”治疗。

开始时史某根本不接受治疗,后来逐渐配合,他常犯的“精神病”也很少发作了……经过近两年的心理疏导治疗,史某基本痊愈,主动告知自己实际就是心理上没有想通,那些症状都是伪装的。

出台新《规范》,建立心理矫治三级网络,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并为服刑人员建立心理档案。

今天的锦州监狱,处处体现着现代的管理与文明,过去服刑人员清一色的光头,也成为了历史。在新修订的《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里,“服刑人员”替代了过去一直沿用的“罪犯”;“不准、不得”等训诫性词语,全部改用陈述式、指导性表述。旧规范中关于服刑人员一律留寸发或光头的规定改为按时理发、剃须、剪指甲。新《规范》中,还专门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心理测试,养成健康心理”纳入进来。对监墙色彩,也进行了合理选择,消除了以往人们头脑中“灰黑阴暗”的监狱形象,采取既庄重又不失活泼的色彩,将监狱粉刷一新,同时对内墙也采取了通透式设计,目的是化解和消除服刑人员的心理压抑感和抵触情绪。

此外,为加强对服刑人员的改造,锦州监狱在生产劳动现场和人员密集场所,还会选择一些轻松欢快、能够缓解紧张情绪、释放压力的音乐进行播放,这些做法均有效改善了服刑人员的心理环境。

吴海龙介绍,目前锦州监狱心理矫治室,具体负责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工作,配备有4位专业心理咨询师,下面各监区都设置了心理辅导站,配有心理辅导员和心理评估员。从1994年开始,锦州监狱所有罪犯入监后都会通过心理测试,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服刑人员中还有心理互助组,以此形成一个心理矫治的三级网络。

吴海龙介绍,服刑人员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监区设立的基层心理辅导员,就是为了发现服刑人员有心理异常表现,及时送交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咨询治疗。

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专业的心理专家一起,为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制订详细的心理咨询方案,并为全部接受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服刑人员建立心理档案。

锦州监狱本着矫治犯罪心理与治疗心理疾病相结合的原则,目前,已经成功矫治个案530多例。

每周监狱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还会通过闭路电视定期给服刑人员播放心理访谈节目,进行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辅导也是锦州监狱在心理矫治领域的一项实践成果,对解决罪犯心理问题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多年的监狱心理矫治实践让吴海龙成长为业界知名的犯罪心理学和罪犯心理学专家,当记者问他在预防犯罪方面,如果早期发现某人身上的犯罪基因,然后在其成长过程中给予心理干预,是不是可以阻止一些犯罪行为发生时,海龙回答,人格问题犯罪的确占到较大比例,比如人格、犯罪人格、缺陷人格,这些问题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开始形成,早期是可以发现的,只是没有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就是“心结”类的犯罪,因为与性格有关,在高中或大学期间也应该有所发现,如果早期发现,对症教育,进行一些心理干预,就有可能解决他们的人格问题,阻断一些犯罪行为发生的。

近期,《人人健康》将策划开设新栏目“监狱心理矫治”,零距离报道心理咨询警官对服刑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真实故事,敬请广大读者关注。在此感谢锦州监狱领导并吴海龙警官给本刊记者提供的采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