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找运河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9年12月,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卷中的阅读与分析题部分,选用了我的散文《运河魂》中的第二段。
“饥饿的眼晴贪婪地吞吃海景,只为一只美味的帆。”
我在吟诵沃尔科特诗句的同时,看到了运河上的帆。
帆是河的理想,船是河的语言。
我看到了许多许多的船在叙说。
那是在嘉兴船文化博物馆里。从只坐一人的木桶方舟到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艨艟大船,从绍兴脚划乌篷到西洋现代动力的犁海巨舰。我的目光却停留在一只古老而又特别的船上:牛拉船。一头水牛,在浅水的河沟里拉着串在一起的三条小船。有牛拉的船吗?前所未见的景象。有牛何必用船?有船何必用牛呢?我就想,那该是没有河的年代,船的梦只被牛背驮着。有河的年代又怎么样呢?我看到船的聚会,舟的山垒。那是嘉兴的网船会。书载:“八月十三日为刘王诞期,远近赴会者扁舟巨舰不下四五千艘。自王江泾长虹桥至庙前十余里内,排泊如鳞……”那是京杭大运河上的一次大堵航。“1992年12月14日,运河嘉兴杨家浜航段发生一起沉船事故,引发了运河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堵航。两天时间,北起江苏平望,南至浙江杭州,数十公里的航道上,二万多艘船被困其中。船与船首尾相接,严丝合缝……”
这是何等壮观的风景,这是何等惊人的场面!船太多了,河驮不起那么重的梦。然而,我在热烈和闹猛中,分明看到一只悄然远去的船,一只穿越千年时空从大运河驶向天边的小舟。
陆游的小舟。
公元1170年5月至10月间,陆游从山阴赴任夔州通判,由运河入长江,历时160多天。一路写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旅游散文《入蜀记》。《入蜀记》载:陆游在大运河上的行程为40多天。
《入蜀记》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把这160多天的水上行程,写成了一段光照千秋的诗人之旅、文化之旅、华彩之旅,从此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散文风格。多少年后修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们啧啧称誉,说作者“叙述颇为雅洁,而于考订古迹,尤所留意……非他家行记徒流连风景记载琐屑者比也”。
《入蜀记》让人们知道什么叫美文经典,什么叫大家巨构。直到现在,人们还可在火爆一时的所谓“文化散文”里,读出从宋朝大运河里流来的一脉精魂。
我揣摩陆游当年的情怀。
经历过“铁马秋风”,经历过“热血柔肠”,诗人陆游经历了仕途的大起大落后,怀着“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的满腹牢骚,登舟赴任。然而一见水流滔滔的千年运河,便烦愁顿消、躁热全无了。只觉得“凉爽如秋”“月如昼,极凉”。于是诗人的情趣、诗人的眼光,就变成了一篇篇锦绣文章,随小舟驶过,在江南洒下点点粼光,一路浮金跃银了。
这是船写在河上的诗篇,这是河唱在船上的骊歌。陆游让我们知道,河是歌唱着向前的,尽管也曾承载过忧伤和苦难。河没有退路,船永远前行。
自古以来,有多少陆游这样的运河游子,在漫长的行程中,历经多少次运河的过坝过闸,完成多少次人生的过关过隘,达到多少次精神的蜕变和升华呢?
我看到了船文化博物馆里一个拉船过坝的模型,又由这个模型看到杭州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一艘壁立如帆的船,在许多人和许多牛的推拉奋力中艰难过坝。雕像下刻三个大字:运河魂。
陆游和他的舟楫们,远去了。幸好还有运河奔流,不舍昼夜;还有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以及雕像下刻的三个大字:运河魂!
考卷出了三道题:
一、解释引文第一句话的含意。
二、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牛拉船”,各有什么深刻含意?
三、结合全文说说“运河魂”三个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精神内涵。
我在网上发现并下载这张考卷后,也试着做这三道题。做完后与卷后的标准答案一对照,却大相径庭,不禁感叹:文章真是靠评出来的。作家凭感觉或灵性写出的东西,在评论家眼中,居然还有这么多的道道!
我说不出恁多的道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想的只是要寻找运河魂。
那是2008年秋天,浙江省作家协会组织一批作家看浙江交通的发展。分两组。一组看路看桥,一组看大运河。我看大运河。由省交通厅安排。在杭州,我们从拱宸桥运河码头上船,顺着老运河一路看到钱塘江口的三堡船闸,还参观了大运河博物馆;在嘉兴,我们看了古运河畔的西水驿亭,读了驿亭里的碑文,还参观了嘉兴的船文化博物馆;在绍兴,我们实地考察了新开通的杭甬运河;在萧山、钱清,我们还寻访陆游由运河入蜀时经过的馆、驿、桥、寺、亭。一路上又听了各地交通部门的工作汇报。两三天下来,满眼都是水是桥是船,满脑都是历史是人物是数字。就想:这么芜杂的材料,这么漫长的运河历史要浓缩在几千字中,这文章该怎么写?
我想先要确定体裁:是写报告文学、游记还是散文?我知道,同来的许多人是记者,报告文学是他们的长项。游记呢?容量小太单薄。还是散文自由度大,可以纵横捭阖上天入地,就写散文。于是谋篇布局。从吴王夫差第一锸挖下写起,到当前新的杭甬运河入海收尾,这就大功告成了。这材料一组织,洋洋洒洒的,大概可写五六千字了。可在动笔要写时,又犹豫了:这不是一笔流水账吗?你要告诉读者什么?还有,散文的结构是形散神不散,金线串珍珠。我这篇写运河的散文的神是什么?金线是什么呢?不能贸然下笔!于是,我就把这几天的考察过电影似地回放一遍。突然,一个壮烈的画面在我的脑子里定格,那就是运河公园里的那座巨石雕像:一艘壁立如帆的船,在许多人和许多牛的推拉奋力中艰难过坝,雕像下刻了三个字“运河魂”!
这个场景让我兴奋得双手发颤,我飞快地在稿纸上写下了文章的题目:运河魂。
写完了搁笔沉思:你要写的运河魂又是什么呢?于是,我用我心灵的眼晴再循着大运河寻找。我找到了浅沟里的牛拉船,找到了雕刻上的人与牛,找到了陆游入长江驶向天边的小舟,找到了新挖开的由钱塘江折入东海的杭甬运河……
倏地,“负重奋进向前”六个字,跃然纸上。
好了,找到神找到魂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表达的问题了。就是说,要如何运用文学的手法把这个神艺术地表达出来。因为这不是论文,是散文。
我就设计了许多意象,比如河、船、帆、牛等等。于是就有了“帆是河的理想,船是河的语言”
“那该是没有河的年代,船的梦只被牛背驮着”“河没有退路,船永远前行”等有光彩的句子。于是就有了被扬州中学考题中节选的这一段文字(巧得很,2010年浙江的《风景名胜》杂志在做一期大运河专刊时,也选用了这一段)。这一段其实是我的散文《运河魂》的第二段,当然也是关键一段。第一段是写运河的来历和我原来对运河的粗浅认识,第三段是写大运河的今天和明天,再把读运河提升到读历史。我在文章的结尾写道:
运河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是流动的运河。历史就是这样生生灭灭、断断续续地传承着发展着;运河也这样曲曲弯弯、急急缓缓地传承着包容着,从历史的深处流来,向历史的远处流去,由沟入渠、由渠入河、由河八江、由江入海……
于是我又想起运河博物馆前的雕像和雕像下刻着的字:开拓前进。我又想起杭州运河公园里的巨石雕像和雕像下刻着的字:运河魂。
《运河魂》全文5000来字,发表于《文学港》2009年第2期;入选浙江省交通厅编辑出版的“浙江作家看交通”文集:《世纪新路》。
这里牵涉到文章的构思,即文章不一定都从第一段想起。有的是作者先有了开头,就顺着开头写下去;有的是作者先想好结尾,再往上铺垫着写去。我是先想好第二段,再铺上第一段,续上第三段,完成全文。不管是先想好第几段,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先想好的东西必须是文章的神、魂或眼,用语文教学上的说法,就是精神内涵。
运河魂的精神内涵,扬州中学2009年12月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三道问答题的标准答案是:承载过忧伤和苦难,永远歌唱着向前,精神蜕变中升华。
这是扬州中学给我归纳的,也是我在考察大运河中寻找到的――运河魂。
作家简介
刘文起,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浙江省温州市文联主席、温州晚报总编辑、第六届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等作品近300万字。有小说集《梅龙镇三贤》,散文集《百合花》《三叶集》《书眉山影》《天下风色》《人旅书艺》《毋忘书》,长篇报告文学《世纪之路》,随笔言论集《未晚丝语》《禾晚丝语(续)》等,由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出版。另著有大型戏曲剧本《秦宫遗恨》《凤凰楼》。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作品入选30多种文集、专集。越剧《秦宫遗恨》已制成录音带、光碟发行,其选段收入《中国越剧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