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叶圣陶的编辑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叶圣陶的编辑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重点回顾叶圣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编辑出版活动。指出叶老的编辑出版活动是新文化新文艺创作的自然延续和再创造。探讨叶老的文化理想,以及在推动新思潮,催生新作品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叶圣陶 编辑力 革新者 推动者 开创者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2010年年底,我去参加一个颁奖礼,给我颁奖的正是叶圣陶先生的孙女叶小沫老师。中华书局此前推出了《怎样写作》《语文随笔》等书,作者都是叶圣陶先生。会后,和小沫老师谈起叶圣陶先生,我说,叶老一生的创新精神和惊人的编辑力令我钦佩,他创办过多种报刊,编辑过数十种刊物,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散文、童话……小沫老师和蔼地对我说,优秀的编辑是出版社重要的资源……爷爷很珍视他做编辑的岁月,他曾经说过,“我的职业,第一是编辑”[1]。我作为获奖的编辑,听到小沫老师这番话,心里很感动。此后,我跟小沫老师通信,并重新整理出版了“跟大师学语文”丛书中的《略读指导举隅》和《精读指导举隅》。

一、锐敏的革新者

轻轻翻阅手中暗黄色的《略读指导举隅》《精读指导举隅》工作底本,我思想的野马早已飞奔到了20世纪上半叶。在做编辑之前,叶圣陶先生做过十余年的教师,深知旧式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因此,他的编辑活动与国文课程改革等紧密相连。叶圣陶23岁时在小学推行教育改革:自编各种教材、创办农场、利群书店等;27岁时,与旧派教师做针锋相对的斗争,并辞去教职;直到29岁开始当编辑,他才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才干,推出了数量众多、影响深远、有思想、有创见的出版物。因此,从叶老编写的语文学习指导书籍和课本中,我们看到的是鲜活、锐敏的革新思想。

1923年春天,叶圣陶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在商务印书馆期间,叶圣陶一方面关心时事,以实际行动声援进步力量的抗争;另一方面与郑振铎、王伯祥、俞平伯、顾颉刚等集资出版进步书籍,并参与了“新学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拟订工作,与顾颉刚合编初级中学教科书《国语》。

做编辑的第一年,叶圣陶就发表了三十余篇文章,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童话集《稻草人》等新文艺作品。鲁迅先生称赞这部作品,“给中国的儿童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2]。

叶老是教育家、文学家型的编辑。教育新思想、新文学创作与编辑生涯融会贯通,形成了有别于旧派的,清新独特、异彩纷呈的编辑气象。他的编辑活动旨在推动社会的变革,是新文艺、新文化创作的自然延续和再创造。

二、新思潮的推动者

叶圣陶从10岁起深受革新运动影响,推动社会变革一直是叶老的理想。1927年,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人组建“上海著作人公会”,叶老起草了《上海著作人公会缘起》和《取缔不良刊物之提议》。在白色恐怖时期,叶老号召作家们“提起你的笔,来写这不寻常的时代里的生活!”

叶老的编辑实践与他的理想是相契合的。在与旧势力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叶老的编辑出版活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编辑《小说月报》期间,他不仅帮助茅盾、丁玲等人出版了处女作,还在经济上照顾生活拮据的进步作家。叶老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为饱含新思想的作者提供支持,推动着新思潮的发展。很多小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我把《幻灭》的前半部书稿交给了圣陶后,第二天他就来找我,说,写得好……今天就发稿。……他又说,这笔名矛盾。一看就是假名,如果方面有人来查问原作者,我们就为难了,不如矛上加个草头,茅姓甚多,不会引起注意。这样,就用了“茅盾”这个笔名。[3]

叶老以文学家细腻老练的笔触为茅盾的长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写了推荐语,今天读来依然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

革命的浪潮打动古老中国的每一颗心……由于作家的努力,我们可以无愧地说,我们有了写大时代的文艺了。[4]

巴金在回忆文章中说道:

作为编辑,他发表了不少新作者的处女作,鼓励新人怀着勇气和信心进入文坛。[5]

三、开创国语教育新时代

叶圣陶先生于1931年进入开明书店当编辑。在实践中,叶老是把编辑工作当做教育工作来做的,在国语教育改革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一生编过二十余种语文课本。他不断进行革新,直到去世前还为没能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体系而感到遗憾。叶老的编辑出版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叶老主编的杂志《中学生》和《新少年》以在校的中小学生、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这些杂志的一个特点是注意语文研究,文字深入浅出,内容涉及语言基本功、写作注意事项、书信和礼仪以及文章修改等。阅读这些文章不但可以获得辨别文章好坏的眼力,而且可以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今天看来,叶老的杂志专栏文字,对指导编辑工作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1933年,《中学生》杂志开始连载夏丏尊、叶圣陶合写的《文心》。这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将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知识介绍给读者。国外学者赞誉这本书“在国语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著名语言学家陈原说,“将来有人写近代中国出版史,请不要忘记提它一笔”[6]。

叶老教给孩子们修改文章的方法,也是很好的编辑示范:

父亲历来主张:文章要可以上口念。我不知道听他说过多少次:“就是嘴不出声,心里也要念。念它几遍,就知道行还是不行了。”给我们改文章,就拿来念,经父亲一念,不通顺的句子果然就听出来了,语病一个也逃不掉。[7]

叶老从事编辑出版工作长达六十余年,到底有多少种刊物、图书、课本经过他的手才得以与读者见面,实在难以统计。上述只是叶老编辑出版工作的一部分,只能算作观凤一羽,难免挂一漏万,贻笑方家。

叶老是编辑永远的楷模,但他惜墨如金,撰写的有关编辑出版的文章不多。他的审稿意见等大多批在稿件上,也不容易找到。你或许能从他编辑的书的前言或序中发现他参与编辑活动的蛛丝马迹,但也只是点到即止,他从不夸耀自己的编辑之功。

从字迹模糊的书页中,依稀能看到叶老的革新思想。透过被树影遮蔽的斑驳历史,会发现那个倡导新文艺的坚毅斗士。从叶老散落在文集等作品中踏实、诚恳、质朴的只言片语中,可窥见一个编辑出版大家的风范。

谨以此文向编辑出版大家叶圣陶先生致敬!

注释:

[1] 陈辽.叶圣陶传记.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94-95.

[2] 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98.

[3] 《新文学史料》编辑部.新文学史料.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

[4] 郑振铎主编.小说月报:第20卷2月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5] 巴金.十月:致《十月》.北京出版社,1981(6).

[6] 徐登明.编辑出版家叶圣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53.

[7] 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未必佳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203.

(作者单位: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