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狄亚和子君的悲剧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狄亚和子君的悲剧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x

摘要:美狄亚是一个极具情感张力的女子,在欧力彼得斯的时代,她作为女性冲破被压制和轻视的局面,冲破重重阻隔追寻她所要的爱实属不易。而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在受到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的影响下,也积极地追寻个性解放,却黯淡收场。本文就关狄亚与子君这类女性的命运悲剧,把人物命运同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制度联系起来比较分析。

关键词:制度;伦理;美狄亚;子君;悲剧

在长期男权主导的社会中,形成了以男权意识为中心的社会意识形态,女性依附于男性而生存。而在逐渐开化的过程中,女性的人格开始彰显,却还是无法彻底摆脱自身的命运悲剧,而她们的命运悲剧又是与制度悲剧和时代悲剧是紧密相连的。古希腊剧作家欧力彼得斯的悲剧《美狄亚》主人公美狄亚,与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有着相似命运,对比分析美狄亚与子君这类女性的命运悲剧时,把人物命运同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制度联系起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雅典民主制度发展到欧力彼得斯的时代,已经逐渐开始衰弱,但人们的个性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民主政治所提倡的。而在近代的东方,当封建主义逐渐衰败,民主制度盛行起来之际,文学作品中,表现女性对个性的解放的主题也越来越多。鲁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在受到五四个性解放的思潮的影响下,也积极的追寻个性解放。一个民主制度正由盛而衰,一个刚刚起步,意气风发,尽管在时间和空间上两者差异很大,美狄亚和子君这两位东西女性,沐浴着民主的阳光,却同样不可避免这片阳光下的阴影。本文就主要从人物和情节两方面来对比分析这些在社会制度下的女性的悲哀。

一、人物性格与张力

这两部经典的作品在人物的个性塑造上都有颇深的建树,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各自鲜明的特点,形形的人物通过不同的语言和行动让读者体会到明显的爱憎,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心。

美狄亚是一个极具情感张力的女子,她为爱疯狂到极致,为恨疯狂到极致。她的反叛可全化作对伊阿宋的爱,她可以为了伊阿宋盗取国宝,杀死弟弟,背叛父亲和祖国,为了爱离乡背井。在当时那个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她做出的这些近乎疯狂的行为实属不易。她作为女性冲破被压制和轻视的局面,冲破重重阻隔追寻她所要的爱。然而,她身上释放出来的“炽热”也足以灼伤对她不利的一切,甚至冲破做母亲的底线。当克瑞翁对她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时:“你这面容愁惨、对着丈夫发怒的美狄亚,我命令你带着你两个儿子离开这地方,出外流亡!”“如果来朝重现的太阳光看见你和你儿子依然在我的国内,那你就活不成了。我这次所说的绝不是假话。”点燃了她心头压抑已久的火苗,燃起了她的复仇之火,正是她的骨子里的刚烈和反叛造就了她的一切行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的雅典民主环境是密切相连的,人的个性张扬而狂放,美狄亚作为一个女性,作者也能把她塑造如此固执、火热的个性,可以想象当时的社会追求民主和自由的呼声有多高。

而鲁迅笔下的子君也有着追求爱和自我而不顾一切的精神,却没有在失去爱后残忍报复的反抗,而是郁郁寡欢地悲惨死去。她在遭到遗弃时的沉默表现了一个受过新思潮影响却又未脱尽旧思想束缚的中国知识女性的善良,忍让和缺乏独立精神,视男人为天的性格特点。她表现出的与美狄亚不同的悲剧结局,却都反映了在男权社会下的制度悲剧下依附男性生存的女性的命运悲剧。

美狄亚所处的雅典民主制度时期,民主发展已经经历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人的个性张扬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因此铸就了她固执、火热、刚烈的极端化个性。一方面,她反抗父亲男权,因此,她不惜为了爱情,背叛父亲,背叛祖国,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跟随伊阿宋离开家乡,来到外邦。另一方面,她反抗丈夫男权,在遭到遗弃后,她刚烈的性格注定她不会永远沉溺于独自流泪的状态,而是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报复。而子君所在的时代背景,是民主思潮刚刚起步的时代,封建思想数千年来,都在沉重地压制着人们的思想,压制着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自我个性发展并不完全。鲁迅笔下的这位五四时期的新女性代表子君也曾经呐喊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的宣言,这时的子君,也有着冲破一切束缚去追求自我的个性,个性张力还是很突出的,甚至在婚后,子君表现出来的勇敢和坚强远远超过涓生,她能够“对别人的异样的眼光全不关心,而坦然镇定地前行。”在涓生失业后,她也会说“那算什么,哼,我们干新的”但她在失去爱之后,她的灵魂一下子失去了光泽,之前的勇气全然散去,不复存在了,沉默代替了以往豪情万丈的直言。可见当时的民主思潮极其脆弱,子君的沉默是当时五四新女性的沉默,披着民主与个性的外衣,风一吹,就飘走了。

从女性的反面,即男性角度来看,《美狄亚》中的负心汉伊阿宋是极端利己主义和诡辩主义的典型,显示了在男权社会中,男性的主导地位和女性地位的低下,男性肆意妄为的行为,忽视女性的感受和权益的现象。他需要金羊毛时就享受着美狄亚为他付出的毫无保留的爱,当他想过更好的生活时,就毫不犹豫地把为他抛弃亲人和祖国,生育两个儿子的美狄亚无情地抛弃,却还能大言不惭地为自己开脱:“你所得到的利益远比你赐给我的恩惠大得多”“除了娶国王的女儿外,我一个流亡的人,还能够发现什么比这个更为有益的办法呢”。而在《伤逝》中的涓生形象,也是个利己和诡辩的男性形象,他明知子君视他为生命的全部,自己失去他就是失去了生命,但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子君视作附属品,拖油瓶,最终还是对子君说出了残忍的话“我不爱你了”,把子君推向了绝路。虽然从涓生的整篇手记中回忆与子君的一切来看,是深沉哀痛的忏悔,实则还是在为自己害死子君的事实开脱、辩解。

二、情节变化与走向

一个故事的发展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可能脱离人物而顾自己独自前行,而是牢牢地依附在人物性格上,人物的性格推动着人物行动的发展,而故事情节正是随着人物行动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文学作品又是通过情节来展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化。

美狄亚是《美狄亚》故事的第一主人公,全局由她敢爱敢恨的鲜明性格引导着整出戏的发展。她作为科尔咯斯公主和有法力的神,与异乡前来取金羊毛的伊阿宋一见钟情,为了帮助自己的心上人,她设计拿走了金羊毛,背叛了父亲与国家,杀死了弟弟后与伊阿宋一起出逃。但是,在历尽艰辛,流亡到科任托斯,又养育了两个儿子之后,伊阿宋却背叛了美狄亚,欲同科任托斯公主结婚,将美狄亚驱逐出去。走投无路、悲愤难抑的美狄亚制定了残忍的报复计划,毒死了公主新娘和她的父亲,又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们,留下了失去新娘、断绝子嗣的丈夫伊阿宋独自痛苦的生活。故事情节走向急蹙而有爆发力,再加上古希腊中神话的色彩和魔法的力量,给故事情节制造了一种气势磅礴之感,当时的时代背景,经济繁荣的雅典城邦,虽然雅典已经开始走向衰弱,但不可否认,经过伯利克里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民主制度已经有所发展,反对男性抗争男性的思想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心头滋生,这也十分符合美狄亚毒死公主和克瑞翁,亲手杀死儿子等这些激烈发展的故事情节。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导致美狄亚性格的社会的另一面外在因素,即雅典的城邦制度。虽然经济水平和民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女性的地位终究没有和男性达到平等,这也是为什么伊阿宋可以大言不惭地宣扬自己的“诡辩论”,一意孤行的另娶新欢,他骨子里认为男性地位高于女性,就是可以三妻四妾,是理所当然的。而当时制度的另一大弊端也是导致美狄亚悲剧的催化剂,这也是子君所处的制度下没有的,那就是,在当时雅典,美狄亚作为跟随伊阿宋来到科任托斯,是以外邦人的身份居住,这也成了克瑞翁驱逐她最光明正大的理由。伊阿宋和克瑞翁可以视作当时社会制度下(男权主导和外邦人)压迫女性的两座大山。

子君的性格不像美狄亚那样的有爆发性,这也决定了她在被遗弃后选择沉默而不是爆发。使得故事的情节像日常家庭生活那样在平淡中见发展。这也反映了子君所处的时代下民主制度刚刚起步,力量弱小,在遭受打击后,只有保持沉默,黯然退出。而给她们造成命运悲剧的男人们伊阿宋和涓生,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男权至上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他们为自己辩解、开拓,也铸就了他们自私的性格特点,造成了故事后面的情节发展的必然性。

三、结语

几千年来,无论是戏剧还是小说,文学作者都试图从文字中呐喊,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和制度弊端。美狄亚与子君这两个悲剧女性,一动一静的对比,都反映出了在制度的摧残下女性对命运的挣扎和抗争。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可是无论是爆发了的美狄亚还是沉默了的子君,都以惨淡的结局收场。虽然美狄亚最终活着,杀光了她的仇人,并以杀子为代价,留下了伊阿宋一个人独自悲惨的活,但她心里一定也是在流血。子君以自己的死留下了背弃她的涓生独自存活,她也是付出了生命。鲁迅说过:“悲剧就是要将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正因为如此悲的东西到最后才凸显其凄清悲怆之感,也正因为如此,悲的东西从一开始便显得极度完美”。美狄亚和子君,开始都是怀着对爱和希望的心,对命运的挣扎,她们以为已经挣脱了,却没有看到背后挥之不去的社会制度的阴影。悲剧不是要使人难过的伤心流泪,而是让人感觉严肃,不论是活着的美狄亚还是死去的子君,都让人心生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