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原因;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1—0020—02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后续中坚力量,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建设等重任,他们的心理健康是21世纪生存与发展的通行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深造。据统计,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少数民族在校生为80.73万人,关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由此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 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民族班的学生,采用整体分层抽样,发放问卷573份,收回问卷565份,回收率为98.60%;剔除无效问卷43份,有效问卷522份,有效率为92.39%,最后进行统计的样本为522人。522名被试年龄在17—2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82岁。

2. 研究工具。心理健康量表采用L.R.Derogatis

1975年编制,1984年王征宇等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量表测验被试的躯体化(12个项目)、强迫症状(10个项目)、人际关系敏感(9个项目)、抑郁(13个项目)、焦虑(10个项目)、敌对(6个项目)、恐怖(7个项目)、偏执(6个项目)、精神病性(10个项目)、其他(7个项目)等十个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5级评分制法:①表示没有②表示很轻③表示中等④表示偏重⑤表示严重。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 研究程序和统计方法。本研究集中7天进行心理测验,当场发放并收回问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1)少数民族大学生SCL-90评分与国内一般青年常模的差异比较。根据心理健康因子阳性筛选标准:总分≧160或者任意因子分≧3。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因子阳性检出结果显示,在单考虑阳性检出率总分标准时,阳性检出率达到了41.19%,即41.19%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有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表现。如果考虑单项因子分筛选,阳性检出率将会增大,人数会增多。从单项因子分筛选检测得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问题按照分值由大到小分别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和其他。

对心理健康各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一般青年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2)少数民族大学生在SCL-90评分的性别和生源地的差异比较。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男生与女生在统计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男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表明,在这几个因子上,男生比女生表现出的问题更突出。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在生源地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除敌对因子不显著以外,在其他因子上农村学生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城镇学生,这表明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镇学生。

(3)少数民族大学生在SCL-90评分的各年级方差分析。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年级变量上对SCL-90总均分的方差分析得出:各年级在SCL-90总均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3,518)=5.75,p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1. 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探析。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与全国青年常模的比较得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这可能是由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本省,相比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来说表现出一定的地方性有关。这也可能与他们来自不同的各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又长期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信息比较封闭有关。而且,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面临着重大的人际关系变化,这样的冲突容易使他们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李文成等(2004)归纳了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语言交际方面、生活习俗方面、背离本民族文化社会背景的思维形式和情感表达方面、价值观及行为导向与新环境中新要求的不适应、原有与周围人不一致而引起的不适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本民族意识较强,在现实生活中,不应过分强调和夸大不同民族的异样成分或族群对文化适应的过分影响力。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各学校格外的关注和帮助。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生理特点是其影响的重要方面。同时,不同生源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值得分析的。笔者针对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因子在生源地上除敌对不显著以外,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学生阳性项目数和大部分因子分均高于城镇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等因素发展相比城镇地区更为落后,而相对简单的生活容易导致他们的心理发展滞后;而且,这部分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周围环境的巨大变化常常遇到与原有文化、观念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导致他们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随着同学之间的不断接触和各种攀比的增多,相对城镇学生来说,农村学生更易产生自卑感。所以,加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扶持与帮助,尤其是农村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健就显得非常必要。

2 .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首先,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制定相关测评方式有助于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也可使参测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学校应尊重差异,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树立开放包容的多元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凸显出学校文化传统性和精神价值特色。学校应正确把握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教育观,建立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开发和制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计划,定期对其进行心理调查与测试,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少数民族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学校应该在尊重他们文化和信仰的同时帮助他们适应以汉文化为主的主流文化,在教育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施教。同时,学校应该认识到不同性别的学生存在着一定差异,相比女生,男生感受到的压力和困惑更多,因而,学校需要加强所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应更多地对男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慰藉,可以适当开展生命教育和团体训练。不同地方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农村学生相对城镇学生主观幸福感更低,产生的心理落差更大,因而学校应给予农村学生更大物质上和精神上的资助。

再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要想真正帮助学生做到良好的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教师应具有神圣的责任感和真诚的爱。我们知道,如果学生的心灵受到扭曲,可能是终生教育都无法弥补的,因而教师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融入大学新生活。而且,人际交往不仅是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也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帮助他们处理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辅导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重要方面。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边疆落后地区,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学校应该增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如,体育活动、社区服务等等。在社会实践中,教师需要对一些不良现象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当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适应,尤其是文化上得到适应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就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最后,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外界的支持和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对于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自己的主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应该明白,成长中面临的各种困扰与烦恼都是非常正常的,关键要自我主动调试和学会利用各种资源来协助自己排除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