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于通俗处见真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洋思中学的教学楼墙上写着:“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校训。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等标语。洋思人用这些看似十分普通的话语点缀自己的校园,警示学子,用这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语言,滋润着洋思学子,激励着他们茁壮成长。
笔者想:洋思中学之所以扬名,与这种于通俗处见真情、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德育管理办法是分不开的。“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因而通俗亲切的语言(包括书面语)应成为教学语言的必然。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原因有三:
一、由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必须由人来掌握,必然有人的主体介入,就有运用中的互动性,因而它是带有强烈主体色彩的、互动的、有悟性特征的媒体,对掌握和使用这一工具的“人”而言,具有发展和调适功能。因而语文教师就应充分掌握这一特点,借助语文教科书充分发挥和挖掘这一长处。毕竟“授之以鱼”远不如“授之以渔”。
如果说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形式,人文性则是它的内容,是语文课程的价值判断。因而学习语文,除了要不断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更应广泛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做到与时俱进、通俗易懂,充分彰显语文的内在魅力,使其人文性得到十足张扬。
二、由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决定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功到自然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也是由学生客观条件决定的。
首先,从教育心理的观点看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初一年级则是由幼儿向少年发展的转型时期,因而其心理活动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因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从思想上看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因而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便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因为这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可千万别出现“秋天,别人在忙着收获,而我却在看落叶飘零”的消极悲观状态。因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抽象笼统的概念、推理、判断进行解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由语文教学自身特点和规律决定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一是人文性、二是实践性、三是民族性。人文性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独特体验。”而实践性则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为是母语,实践的对象就不应仅限于书本。如,日常生活中常听人们说“晒太阳”“烤火炉”“盖被子”等话语,怎么给颠倒过来了?若我们的语文教师能从母语的特点和习惯俗成的角度解释的话,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幡然醒悟。民族性则在教学中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尤其是初中起始阶段初一的语文教师,除应有作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外,更应有丰富的语言素养,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通俗化地传输给学生。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私立春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