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握类型,触类旁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握类型,触类旁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江苏高考自2004年以来,诗歌鉴赏题一直以怀人类诗歌为考点,2012年《梦江南》也不例外,只不过它属于典型的闺怨语。下面我们通过对2011年和2012年两首诗歌的比较,分析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命题方向和命题规律,并由此掌握闺怨诗的解题方法。

试 题 回 眸

例1 (2011·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1)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2)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3)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例2 (2012·江苏卷)

梦 江 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3)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试 题 解 析

高考题的命制往往是在延续中求变,近两年也遵循了这样的规律。

先看延续:1. “怀人”题材的延续。2005、2006连续两年考查怀人诗,这两年可以看作是一次回归。《春》诗写的是杜甫对友人李白的思念,《梦》诗是闺妇对心上人的思念。怀人主题的考查如此频繁,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还有可能涉及相关题材。

2. 不回避名家名作。江苏高考从2007年以后,都是名家作品,其中2011年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及的《春》诗。《梦》诗向来被视为“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唐宋词鉴赏集》)。按照这一趋势,我们平时的复习不应回避名家名作,越是名作越要理解透彻。

3. 情感和手法依然是考点。2011年的第(2)问就是从这两个角度设问的。回答此问有相当的难度,同学们需要准确理解这一联的内涵才能作答,同学们容易从杜甫一方思考,而忽略作者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这一角度。2012年的诗第(1)问也是考查情感,词中的闺妇因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而心生怅恨之情。第(3)问考查手法,末句看似写景,实是借景抒情,与2011年的手法相同。

再看求变:1. 小题材。《春》诗属思念友人类的题材,此类题材在古典诗歌当中蔚为大观。而闺怨诗词由于本身负载的社会信息量不大,所以一向被视为诗歌创作中的“小题材”。这里所谓的“小”是指内容比较单纯、题材范围狭小,主要用来表现闺中女子的离愁别恨。

2. 小情感。由小题材带来的是小情感的抒发。小情感更加细微、幽约,更具个性化色彩。闺怨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在古代本就是一个被遮蔽的弱势群体,很少有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机会,流传下的诗词也大多由男子代言,往往难登大雅之堂,情感多是孤独寂寞的感伤情调,《梦》诗亦是如此。

3. 考查角度在求变后再次回归常态。2011年是求变的一年,尤其是第(3)问,设问点考查诗歌的构思脉络,是对整体结构的理解,一般在论述类文本中才会涉及,实际情况是同学们颇为陌生,当年的得分率较低。在经过了上一年的尝试之后,2012年的设问回归常态,紧扣闺怨诗的特点,不偏不难,考查同学们细读文本的能力,较容易下手。

4. 闺怨诗中主人公形象的考查。这个考查点在以前八年的诗歌鉴赏题中没有出现。其实这也是针对闺怨诗的特点而出的,闺怨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比较固定,只要判断出此诗属闺情诗,再结合文本,就不难作答。

应 对 策 略

1. 明确诗歌题材类型,抓住典型特征,确定诗歌内容与情感。类型明确后可快速准确定位,缩小答题范围。闺怨诗多是“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其抒情主人公主要是“征妇”“宦妇”“商妇”和“游子妇”,《梦》诗属于典型的“游子妇”。因游子长期在外不归,思妇或无限惦念、牵挂;或一往情深,坚贞不渝;或孤独难耐,心生怨恨;或担心游子负心薄幸。同学们容易望题生义,理解为游子对故乡江南的思念,导致答题错误,而明白了该词的类型并进一步确定为“游子妇”型的闺怨词,再扣住词眼“恨”,不难答出“闺妇因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而心生怅恨之情”,同时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 掌握闺怨诗的常见意象和常用手法。意象和手法是抒情达意的手段,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闺怨诗中的意象贴近妇女生活,因情而生,包括:生愁之景(月、雁、更漏等);行为意象(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室内用具类意象(灯、烛、帘、团扇、床枕、帷幕、镜等);庭院建筑类意象(高楼、玉阶、窗等)。常用的手法有通过典型动作(细节)反映微妙心理,通过梦境表达心中的愿望,通过今与昔、人与物、人与己的对比,突显诗歌主题,如晏殊《蝶恋花》中的“燕子双飞去”反衬了思妇的孤独凄凉。借景抒情或环境烘托的手法更为常见。另外,“伤春悲秋”的传统在闺怨诗中也得到了延续。《梦》诗以无情的山月、水风、落花和碧云等意象,暗寓思妇内心的悲戚和哀伤。第(3)问意象和手法考查并重,手法不难答出是借景抒情,但对意象中所蕴情感的理解就很难了,能答出“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实在不易。

3. 提高对诗歌文本的细读能力尤其重要。诗歌鉴赏的症结很多时候不是同学们方法掌握得不够,而是细读文本的能力差,读不懂诗歌再好的方法也是白搭。这就需要平时的大量阅读和精细赏析。仅仅依靠课本中学的几十首诗词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至少需要精读《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先自己批注再看名家赏析,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提高。《梦》诗的第(3)问为什么答不到点子上,关键在于无法准确理解末句中的“摇曳”和“斜”,“摇曳”暗指心绪不宁,“斜”说明心情低沉,动作和情感密切相关,十分形象。

4. 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赏析时要结合文本,切勿架空。《梦》诗的第(2)问,在分析主人公形象时若脱离文本(少了“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只作概括,必然会失分。第(3)问,欣赏名句时,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作答,一般答题顺序是先写出手法,然后结合文本以及手法做出准确阐释,最后还要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是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现 场 练 兵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 绛 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 首句“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中的“愁”字贯穿全词,请具体赏析。

(2) 前人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请从词(手法、炼字两方面)的角度赏析。

2.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秋 闺 思(其二)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望 夫 词

施肩吾

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①上暗尘生。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

【注】 ①回文机:前秦符坚时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惠善属文,把对丈夫的思念织为回文旋图诗,读法婉转循环,词意凄婉。

(1) 两首诗写景的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 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作者:孙海荣,江苏省天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