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个视角挖新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许多刚到新闻媒体工作的采编人员往往感到无新闻可写,有些工作了多年的编辑、记者也常常抱怨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和角度。其实,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
善于从新闻中挖新闻
目前,有不少记者虽然工作很卖力,但就是写不出好新闻。究其原因是发现不了新闻点,常常将一些有价值的新闻淹没在次要的材料里或一般的叙述中。
2002年12月,聊城市东昌府区郑家镇两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件,反映该镇的轴承保持器产业在入世后发展得如何如何好。稿件写得比较平,但其中有这么一段话:“2002年3月,世界知名的轴承产业集团――欧盟SKF集团公司组团来聊,就轴承保持器的生产和东昌府区郑家镇振华轴承有限公司进行洽谈。但因为振华轴承有限公司的生产条件简陋,外商一看,连门都没进,掉头就走,谈判自然泡了汤。”这段话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我国加入WTO的情况下,我们的很多企业在思想观念、技术装备、工艺条件等多方面难以和国际接轨,写深写透“外商拒谈”这一新闻事件,无疑会促进聊城企业的发展。于是,笔者决定把这个新闻点单独挖出来,重新采写,重新处理,并很快写出了《外商缘何拒谈》《外商拒谈之后》《外商拒谈告诉我们什么》3篇稿件,其中《外商缘何拒谈》一稿还荣获2003年度山东省市地报好新闻二等奖、山东省新闻奖三等奖。试想,如果不是深挖,这条“大鱼”就可能从身边溜掉了。
“不经意间”出新闻
笔者在采访中有一个深深的体会,那就是你想要挖掘一些能令人怦然心动的新闻,往往费尽周折却难以如愿,但当你面临“山重水复”的境地时,它却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兴奋不已。
去年3月底,笔者就“三农”问题到冠县采访,下乡村,访农户,采访龙头企业,跑了两三天也没有多大收获。就在笔者感到此行将无功而返的时候,却意外地有了收获。那天,笔者到冠县林业高科技示范园采访,看到一堆快要干枯的枝条,示范园的负责同志说这是拔掉的一些梨苗。笔者问,春暖花开时节,为什么不把梨苗向社会出售而把它们拔掉呢?这位负责同志说,主要原因是这种梨的市场预期不甚理想,如果把这种苗卖给不知情的农民,以后会影响农民的收入。听到这,笔者心头闪过火花 :这不正是苦苦寻觅的有关“三农”问题的好新闻么!于是,笔者深入采访,围绕“三农”这个主题,细细推敲,连夜写成《梨苗化干柴,倾情为农民》一稿,并很快在《聊城日报》一版重点推出。此稿见报后,社会反响热烈,人们纷纷为冠县林业高科技示范园的做法鼓掌叫好。在2004年度山东省市地报好新闻评选中,这篇稿件被评为二等奖。
学会旧瓶换“新酒”
我们新闻工作者面对的不光是新题材、大题材,更多的是老题材。那么,老的新闻题材还有没有挖掘的价值?能不能挖到有价值的新闻?答案是肯定的。题材老并不就意味着成为“废料”,只要选好角度,老题材照样能挖掘出好新闻。
比如,下岗与再就业是个老话题,以此为主题的新闻在媒体上屡见不鲜,如果按往常的报道角度再来采写此类新闻,实难翻出新意来。近年来,笔者打破常规,对这些老新闻题材进行提炼,取得较大的收获。1999 年,聊城市有4000 多名下岗职工,摒弃陈旧的就业观念,到农村广阔天地里一显身手,他们有的租赁荒地搞养殖,有的建设高科技示范园,有的当起了农副产品销售的“经纪人”。由于有良好的素质,他们中的许多人令土生土长的农民由衷地伸起了大拇指。了解到这一新闻事实后,笔者提炼主题,选择角度,及时采写了《我市4000 余名下岗工人令“正牌”农民刮目相看》的新闻稿件,给当时的下岗职工就业观的转变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也给政府在启发下岗职工就业观念的转变上帮了大忙,劳动部门和许多下岗职工打来电话,称赞稿件非常有新意。稿件同时被《人民日报・华东新闻》、《中国劳动报》等报刊发表,并被评为山东省“下岗再就业工程”好新闻大赛二等奖、山东省市地报好新闻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