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李祥云月经病临床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李祥云月经病临床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脏腑调理

治疗月经病,重在调理肝、脾、肾三脏。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司血海,肝主疏泄,调节血量,血除营养全身之外,将其余部分通过经脉输送至血海(胞宫)而为月经。肝的功能正常,其藏血与疏泄功能正常,月经就会正常,如果肝气郁结,气滞不畅,则影响了肝的疏泄与藏血的功能,因而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经行乳胀、经行头痛、经行眩晕等病症。

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旺盛,后天水谷之精微可充养天癸,使天癸成熟,更好地发挥作用。脾还能统血与摄血,如果脾的功能正常则气充血旺。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脾盛则月经正常,经血会循常道,不会出现月经病变。脾还能渗利水湿。如果脾功能失常则会出现月经不调、月经过少或月经过多、崩漏、月经先期、经行浮肿、经行泄泻、经行腹胀等病症。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血同源,精可化血,肾主宰天癸,只有肾气盛,才能天癸至,肾气盛才能月经正常。如果肾气衰,会出现月经过多或闭经等月经病。肾气、天癸,是月经来潮的前提,癸水肾阴,是月经来潮的物质基础,肾气肾阳,是月经来潮的动力,所以肾气、天癸有所不足,阴阳有所失调,必然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等病变。肾阴不足,常可出现月经后期过少、稀发、闭经、崩漏、经行眩晕等病证;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元阳不振,寒从内生,常可出现月经后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行色淡,月经稀发,崩中漏下,经行畏寒,经行浮肿,经行乏力,经行腰痛等。

调经的具体用药是:调肝以养肝疏肝为主,使肝疏泄条达为用,常选用逍遥散、四逆散加白芍、玉竹等养肝润肝之剂。调脾应以健脾升阳为重,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使脾健生血统血。调肾以补肾填精为要,常用方药有右归丸、左归丸等;补肾中还注意阴阳互补,使肾中阴平阳秘,精血俱旺,则月经自调。

气血调理

女子以血为用,以血为本,血是月经的主要成分,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血互为依存,气属阳,血属阴。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也能摄血,同样血是气的载体,给气充分的营养,使气依附于血而存于体内,血虚则气虚,血脱则气脱,只有气血充足,相互协调则月经正常。调养气血之法主要是采用健脾益气,或补中益气之法,常用方药有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此外还可用调气养血法,常用方药有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再者用养肝藏血法,常用方药有调肝汤、开郁种玉汤等;还有补肾填精生血法,常用方药有龟鹿二仙膏、归肾丸等。李师还擅长用四物汤的加减变方来治疗月经病。四物汤能补血活血,是妇科之圣方。血为月经的主要成分,血的寒热虚实均可致病,以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变化,如血虚者用圣愈汤(加人参、黄芪)或八珍汤(加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血瘀者用桃红四物汤(加桃仁、红花)或四物益母丸(加益母草);血热者(实热)用芩连四物汤(加黄芩、黄连);虚热者用地骨皮饮子(加地骨皮、牡丹皮);血寒者用温经汤(去生地黄加人参、肉桂、莪术、牛膝、牡丹皮、甘草)或艾附暖宫丸(加艾叶、吴莱萸、肉桂、香附、续断、黄芪)。

周期调理

李师在治疗月经病中,尤其注重周期性调经,他认为经前一般血海满盈,应按时泻下,故用药多以活血调经为主,活血能促使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完全;行经期多用温经活血,行气止痛法,使经行通畅:增生期,因气血不足,此时多用健脾补肾养血法;在烟煴(排卵期)宜补肾活血,促进排卵;黄体期根据不同的病情辨证施治,灵活用药,但要注意顾护肾气。此外,在月经病的用药上,还注重温阳调经,即使没有阳虚寒盛症状的患者,只要没有热象,常常在调理气血的处方中加入附子、艾叶、肉桂、桂枝、肉苁蓉等温阳的药物,使之发挥温通经脉、温补肾气、温养脏腑等功能,促进月经病的治疗。除了根据月经的周期来用药以外,还根据年龄的不同阶段来用药,故青春期重在补肾;育龄期重在调肝;更年期则重在健脾。

分清主次

月经病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所影响的,有外因,也有内因,如因为情志郁闷引起的月经不调,治疗上以疏肝解郁调经为主。此外,调经又当分清先病后病: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当先调经;因他病而后致经不调者,当先治他病。如崩漏后引起眩晕症,当先止血,益气止血后,血向上濡养清窍,眩晕就能好转。再如因患有某一慢性疾病,久病入肾,肾气不足导致月经失调,就应当先治好慢性疾病。同时还要注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痛经剧烈时应先止痛以治标,待疼痛缓解后再辨证分型而治之。再如血虚闭经,只能缓治补血治本,不能速攻破血以通经。

据《中国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