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工程维修养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与工程维修养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工程维修养护现状入手,分析了水管单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相应的对策。为加快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利工程“管养分离”,推动民生水利发展做了科学有益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高台县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0-0051-02

1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高台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建国以来,历届政府一直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新建了大批水利工程,为全县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通过黑河流域节水改造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农村饮水解困及安全项目、黑河引水口门改造项目、河道治理项目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的建成,形成了上百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管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退,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在推进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率先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灌区灌溉管理方面,农田灌溉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三清、友联、六坝等6个灌区推行了“水票制”供水,灌区灌溉供水模式由传统的按“面积”供水改变为按“预购水票”供水的供水模式,实现了灌溉用水的纯商品化;二是工程管理与维护方面,灌区骨干水利工程的管理与维护由过去的水管单位与灌区群众共同承担转变为水管单位管理与维护,田间工程的运行与管理由过去的水管单位与灌区群众共同负责转变为由灌区成立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和维护,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管理范围和责任;三是机井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对灌区新打机井实行了最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对各灌区已经形成的抗旱灌溉机井逐步安装了智能化水表,采取计量收费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有计划的开采、利用,强化了机井管理机制;四是水管单位内部管理方面,对管理人员实行了竞聘上岗的用人机制,提高了管理单位的工作效能,缩小了水管单位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的差距。

通过采取以上改革措施,全县水利管理工作迈出了新的一步,为水利管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效果明显,但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养护机制没有得到实质性完善,存在的工程管护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重建轻管”思想观念依然没有得到转变。

2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体制不顺

职责不清,水管单位管养一体,经费混用,管理效率低下,工程运行成本较高,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影响了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

2.2公益性与经营性界定不清,水管单位财务困难

水管单位承担着大部分公益性工程管理任务,管理运行经费应该由财政担负,但财政困难无力支持,灌区水费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水费价格一直不到位。目前灌区征收的水费只能勉强维持水管单位的机构经费支出。

2.3水管单位管理人员不足

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行)核定管理人员596人,但实际在编管理人员仅为347人,管理人员在数量上远不能满足工程日常管理的需要,导致管理人员超负荷工作,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健康发展[2]。另外,管理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使得正常的工程管理工作无法及时、准确、细致的完成,对工程管理正常开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2.4水管体制改革滞后,措施不到位

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习惯于在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上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没有适应形势的改革措施,改革进程滞后。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水管单位的发展,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探索和建立有利于水管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十分必要。

3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3.1转变观念,积极推行适应形势发展的水管体制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在水管单位内部的供水生产、水产养殖、库区旅游、水土资源等生产经营实践中,严格按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价格,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水平,才能逐步摆脱水管单位举步维艰的困境。

3.2实行“管养分离”是水管单位改革的新思路

管养分离就是按照政、事、企水管体制分开原则,对管理人员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定岗、定编、定职、定责,形成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

3.3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理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主要在于理顺外部管理体制和水管单位内部管理体制两个方面。外部管理体制涉及到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上下领导关系,条块业务关系通过改革是必须理顺的。而内部管理体制则主要涉及到流域内部、灌区内部、水管单位内部的责权利职责划分,做到上下左右关系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3.4调整水价形成机制、加大水利工程管护投入

按照核定的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调整实际执行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行“小步快跑”的办法,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水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全县普遍实行“水票制”的供水,使水利管理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并引入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以水养水”,加大水利工程设施的管护投入,使水利工程使用寿命得到延续和工程效益正常发挥,为发展高台民生水利,壮大高台经济做出积极的保障作用。

3.5优化水管单位人员结构,提高职工整体素质

近几年,高台县通过采取招考方式吸收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加入了水利管理队伍,为管理队伍人才更新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吸收的人数有限,还远远不能满足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要从加强管理队伍培训入手,强化管理队伍素质。同时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通过管养分离和单位聘用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增强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和紧迫意识,调动大家学知识、精业务、强技能的积极性,优化管理队伍结构,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参考文献:

[1]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基层水利”调研组.我国基层水利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J].水利发展研究,2009,9⑺:6-12.

[2]郭敏,赵恩灵,吕素萍.浅谈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18⑴: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