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还是原汁原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次我出差到枣庄,跟当地负责接待的老王说想去吃羊汤。早听说当地羊汤远近闻名,但百闻不如一尝,老王也不放过这个宣传当地美食的机会,一大早便领我们走街串巷而去。
我对于羊汤并不陌生,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到过许多城市,几乎在每个地方都能见到打着“正宗”招牌的羊汤店。在我的印象中,真正的小吃并不需要刻意张扬,有时甚至越是地处陋巷越有美味,而越是自诩“正宗”则越让人心生疑窦。我也尝过几次所谓的“正宗”羊汤,却也没尝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如今听说此地的羊汤是正宗的“正宗”,我自然要领教一番才肯罢休。
当老王把我们领到那家店铺时,我对“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话的理解又加深了些。那店的门头极简陋,甚至连招牌也没有,从房子那斑驳的砖墙 能看出这是家老店。虽是早上,门口却已停满了各种车辆,不时有吃得满面油光的客人打着饱嗝从里面出来。店门口摆着几个大桶,正坐在大火上咕嘟着热气。戴着小白帽的伙计进进出出,手脚麻利地从大桶里舀汤。我们人还没进去,“里面请,六位。”的吆喝便一嗓子递了进去。
细心的老王已提前订了桌,他说这家店很火爆,平时不预订很难有位置。进去一看果然不假,很大的天井里摆满了小矮桌,桌旁坐满了人,而我们预订的桌竟也在天井里。老王有些尴尬,说本来是想订包间的,可是他们店里仅有的几间小屋实在是太抢手了,没有订到。我们在桌旁坐下,那桌很矮,矮到客人吃饭只能坐小马扎,即便这样,吃饭时也必须将碗端起来,才能够得到。我们刚坐下,伙计便端上来两大碗海满海满的熟羊肉,里面已拌了些葱和辣椒,旁边另有一碗辣椒酱,估计是为口重的人特意准备的。接着又上来一大摞面饼,那饼大如蒲扇,好像刚烙出来不久,还有些温热烫手。老王示范般的拿起一张面饼卷起来,然后便用筷子夹起羊肉大嚼,似又觉不过瘾,再夹一筷子辣椒酱填进口去,让人看着便觉气势磅礴而又食欲大开。我们刚卷起一张,一大盆汤便端上桌来。盆如脸盆般大小,盛得很满,冒着热气,接着又递上一摞青瓷大碗。老王见我们都在发愣,便操起盆里水瓢,给我们每人盛上一碗。我们这才发现,四周桌上都是此等大盆和大饼,食客们也都人手一碗喝得呼呼作响。
想起以前喝羊汤总要加些醋和胡椒粉之类调料,见桌上没有,我刚想招呼伙计去拿,老王忙说,这里的羊汤不用加任何调料,加了反倒失了味道,讲究的就是原汁原味。另一位同事见没有勺子也想要,老王说,在这里喝羊汤也不必用勺子,直接端起来喝才有味道。
哪有这种喝法?但客随主便,人家如此热情,再挑挑拣拣就有些说不过去。
那汤熬炼得呈乳白色,端起碗还没喝,便闻到一股淡淡的奶香味,当然夹杂着膻气,有同事已经皱起了眉头。我试着喝一口,那味道有些怪,除了奶香味,竟没有熟悉的成、酸或辣味,稍后才感到满嘴里都是纯正的羊汤味道,可又觉得似乎没那种酸酸辣辣的好喝。老王说外地人喝这里的羊汤开始都有些不习惯,但羊汤就应该是这种喝法,熬制时只用羊骨头,什么调料也不加,就出来了这极原始自然的味道,至于别的地方加醋和胡椒,其实不过是用那些味道做些遮挡,都不能算是正宗。他说当地人极喜欢这一口,几乎每天都要来一碗,如果加上调料反而是糟蹋了东西。
老王的一片好意自然不好拒绝,况且我对这种味道还能接受,在饼里夹些切得厚厚的羊肉,再抹上一层辣椒酱,包起来大嚼,不时端起青瓷大碗喝一口羊汤,虽然形象有些生猛但在如此场合,享用如此美味,也许只有这种方式最恰当,也最得体。
老王很热情,当伙计又将一大摞面饼端上来,又准备往盆里加汤时,几个同事已是不住求饶,一位女同事简直是捏着鼻子如喝药般把汤咽下去后,竟差点落下泪来,只有我,径自一张张卷起饼,一筷筷夹起肉,一次次端起碗,吃得让他们无不羡慕不已而又无可奈何,倒是把老王感动得一个劲给我碗里加汤。有同事看来实在坚持不住,便向伙计要醋,醋上来我也试着加一些,虽然有了滋味,却真不似以前味道了。
出于礼貌,也许出于感动,在后来的几天里,老王虽再没领我们喝羊汤,却对我表示了格外的热情。我也知道,是那天的举动使他的推荐和自信得到了维护或者满足,但回味起来,那些味道真比不得想象中鲜美,甚至觉得倒不如不尝,就让那些美味在记忆中永远地鲜美下去。
其实美味并非要人人赞美,也并非能人人接受,狼吞虎咽也好,浅尝辄止也罢,任何一种美食都不能为了满足谁而随意改变自己。那份质朴,那份执著,那份原汁原味,都那么不经意地坚持着,只让时光去慢慢检验和磨砺。虽然有时历史超越了现实,名气超过了实际,但仍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正如那羊汤,虽清清淡淡,却也来不得半点儿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