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宜兴均陶堆花装饰的艺术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宜兴均陶堆花装饰的艺术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宜兴均陶作为陶都宜兴的“五朵金花”之一,秀丽多姿、风韵独具,受到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紫砂;均陶装饰;特征

1 前言

宜兴均陶生产始于宋代,它是从原先粗陶的基础上,通过釉料配方变化,经窑变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种。随着岁月的流转,宜兴均陶至明代开始盛行。因这类产品的窑址在丁蜀镇西南的均山一带,故称均窑,又称均陶、宜均、均釉。早期的堆花技法主要是以堆塑为主,西晋时期,江苏宜兴已有堆塑的青瓷器物出现,到唐代又有所发展,陶器上堆塑人物、楼阁或龟、鱼、蛇、犬等动物。陶胎大都为红色,外涂一层极薄的棕黄色釉。到了宋代日用陶器在宜兴得到了较大发展,南宋时陶工开始采用白泥在缸器的表面堆贴半浮雕形图案,因施赭色釉,所以光泽不够鲜明。至明代初,堆花陶器的画面讲究工整,边框纹饰稍有立体感。如容水量约有600公斤的堆花大缸,其外壁堆贴菊、莲、梅等花卉,枝叶茂美,釉色也较莹润,改变了宋时的粗糙、堆砌现象。永乐年间,宜兴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堆贴花技法,即在陶器的坯体上运用右手大拇指堆贴各式图案,主要技法有摊、撕、行、扰等等。另用竹片、木片、牛角等小工具进行装饰加工。清代宜兴均陶堆贴花艺术进入到了成熟阶段,图案已从花卉、飞禽、走兽、人物发展到文字书法等。

2 地域特色

宜兴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的江苏南侧,盛产竹、木、茶,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宜兴陶土资源有矿点55处,陶土矿占全省总储量的95%以上,主要种类有白泥、甲泥、嫩泥等。这使得均陶堆贴花装饰技法有得天独厚的原料来表现画面,它不需要向其他窑口那样借助泥浆把塑造好的装饰形体粘接到坯体上,而采用大拇指直接将泥运作到坯体上。因为白泥虽然色白但仍属陶泥,与坯体的陶泥性质接近,只要掌握好干湿就不会产生开裂。而制坯用的泥料适于做大件器物,为堆贴花装饰提供了较大的装饰面。同时美丽的自然风光也为堆贴花艺人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形象来源。

3 民间特色

均陶堆贴花装饰的器型都是民间广为流行的,并与劳动者朝夕相伴的极为平凡的生活用品,如:水缸、面缸、花盆、火钵、酒坛等等。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是在器物本身满足了基本功能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装饰美化,使器物成为具备一定审美意义的民间美术品。高尔基说过“艺术的创始人是陶工、铁匠、金匠、男女织工、油漆匠、男女裁缝,一般地说是手艺匠。这些人的精巧作品使我们赏心悦目。”劳动者是艺术的奠基人,同时也是生活的创造者,蕴藏在劳动者内心的美好情感则是艺术与生活的生命基础。有了来源于生活的创作源泉和真实情感,艺人们发挥个人所长,将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的技法不断创新,表现出写意自然、兼堆带贴的技术特点。

4 均陶堆贴花装饰的寓意

宜兴均陶堆贴花装饰还有大量的题材是具有吉祥含义的画面或图案,以此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和情意。如鱼磐表示“吉庆有余”;葫芦表示“万寿绵长”;喜鹊、梅花表示“喜上眉梢”;鸳鸯、荷花表示“夫妻和气”。这些比喻、谐音的手法是一种艺术语言,如写诗一样,如不懂的比喻只是平铺直叙,就会使人感到平淡乏味,不胜其繁,得不到好的艺术效果。运用题材的另一个特点,是反映人民生活所熟悉的,如:牛马、飞鸟、荷花、螃蟹等等。但是,绝不等于凡是日常生活中有的都可以加以表现,不加选择地反映到艺术创作中去。在纹样造型上,创作者们注意描绘自然物象,去掉不必要的东西,保留其特征,按照自然物象,但又不被它限制,如牡丹花形象强调丰满富贵;喜鹊强调活泼跳跃的性格等等。堆贴花装饰的物象表现与花鸟画是有区别的,再加上生产制作的原因,所以纹样造型多是变化的。经过艺术提炼简化,叶子边缘、花瓣的边缘外形规律化了,在动物身上或在比较大的面积的物体上再加以小装饰,使其生动而富于变化,如桃形上加小花或用桃叶遮盖桃身一角,在小牛、小马身上加小花朵,使其具有装饰效果,并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