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普罗布考、辛伐他汀、阿斯匹林治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普罗布考、辛伐他汀、阿斯匹林治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辛伐他汀阿斯匹林联合治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予对照组辛伐他汀、阿斯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观察比较两组脂质情况、治疗效果。

结果:较治疗前,两组TC、TG及LDL-C均明显下降、HDL-C显著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

结论:普罗布考、辛伐他汀、阿斯匹林三药联合在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极高,临床实践可继续推广。

关键词:普罗布考 辛伐他汀 阿斯匹林 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76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64-01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生活方式转变的影响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人类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急性脑梗死疾病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药物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进行治疗,进而降低急性脑梗死发生率。我院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进行普罗布考、辛伐他汀、阿斯匹林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经我院诊断治疗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9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26例;年龄33~81岁,平均(58.6±3.2)岁;吸烟史32例、糖尿病史22例,高血压史60例,血脂异常78例;不稳定板块1~5个,单侧52例,双侧38例。现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经体外血管超声检查确定患者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疾病;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高于1.2mm;治疗前2个月未发生重大外伤,无手术史;有严重肝肾疾病、感染病、肿瘤等疾病的患者除外。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口服阿斯匹林100mg/次,每天1次;辛伐他汀片20mg,每天1次,晚间服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普罗布考治疗;普罗布考片0.5g/次,每天2次,早晚餐间口服。两组均3月1疗程。

1.4 观察指标。待3月后观察患者用药反应,测定血清CRP、血脂,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检查患者肝功能、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比较两组疗效。

血脂测定: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甘油三酯(TG)。

用药前后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依据斑块特点,将其分为软斑、硬斑与混合斑。软斑:斑块形状不规则,内部回声为等回声、低回声。硬斑:斑块纤维化或钙化,内部回声加强。混合斑:存在低回声、等回声两种回声,斑块形态不规则。不稳定斑块包括软斑与硬斑。

1.5 疗效评价。显效:治疗后80%以上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硬斑,或不稳定斑块面积减少>80%;有效:>50%的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硬斑,或不稳定斑块面积减少>50%;无效: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硬斑、或面积低于5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以SPSS11.0分析处理所有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差异以P

2 结果

2.1 血脂测定结果比较。经治疗,两组患者的TC、TG及LDL-C均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测定结果比较(X±S,mmol/L)

2.2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8例,显效率为40.0%,有效23例,有效率为51.11%,无效4例,无效率为8.89%,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显效12例,显效率为26.67%,有效20例,有效率为44.44%,无效13例,无效率为28.89%,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且脑猝死、脑梗死多发。脑梗死发生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目前临床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窗口,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动脉内膜最早受到危害,发生病变,当斑块进入官腔时,管壁应力增大、脂质富含量上升,可引发斑块破裂,使脂质与胶原纤维暴露,从而将血小板激活,形成凝血反应,引发血栓、溃疡、斑块脱落等,造成脑梗死;同时,斑块造成动脉血管腔狭窄,使得狭窄远端的血流呈现低灌注状态,进而促使血栓形成、上游栓子停滞,形成脑梗死;因此,高梗死发生与斑块不稳定性、形态特征具有紧密联系。因此,要实现脑梗死、脑血管疾病治疗,必须对不稳定斑块进行治疗,使其转变为硬斑。

阿斯匹林、汀类药物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治疗的常规药物;阿斯匹林可促使前列腺素合成酶乙酰化,减少血栓素X2生成,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可发挥预防血栓形成的功能;辛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内皮功能,抗菌、抗炎,且具有促进血斑稳定、抑制血小板凝聚等作用,对动脉起到一定的扩张作用,可减轻动脉狭窄程度。普罗布考是一种抗氧化药物,其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效能强大,可从多个途径抑制脂蛋白的形成,从而延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普罗布考可起到改善血脂的效能。因此,将三种药物联合运用,可联合发挥各种药物功效,从而实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目的。在疗效观察中,本研究中以磷酸肌酸激酶(CPK)作为标准,血清磷酸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脑组织中,其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是临床判断心肌梗塞的主要标志,而在患者发生严重心绞痛、脑血管意外、心包炎等疾病时,血液中此酶活动开始升高,其升高情况,标志了疾病的发展程度,因此,将其作为本研究的衡量标志,可有效反应心血管疾病程度,进而表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程度。

除了血脂检测结果变化外,本研究中,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进一步说明了三药联合运用的临床价值。因此,普罗布考、辛伐他汀、阿斯匹林三药联合治疗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可有效预防血栓、使不稳定斑块转变为硬斑,进而预防脑梗死等心血管病疾病的发生,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郑宇,华扬,凌晨,段春,张蕾,王力力,刘玉梅,周瑛华.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10,5(01):4-6

[2] 郑胜哲,金鲜花,吴光.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9,32(04):275-276

[3] 张鲁峰.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0(14):1237-1240

[4] 唐海滨,胡艳文,杨俊,贾豫黔,樊平,谢骐骥.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C-反应蛋白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J].贵州医药,2011,29(01):24-26

[5] 刘启兵,张兆辉.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oxLDL-Ab水平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2(03):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