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制度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介绍了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况,对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目前如何有效地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 学科馆员 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一 “学科馆员”制度概况简介

在学科分化越来越细、用户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专指性越来越强的今天,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探索建立更加适应用户需求的学科馆员制度。国内对学科馆员制度的研究始于1989年。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率先实行学科馆员制度,随后北京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也相继开展了该项工作,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已经设立学科馆员的有41个,占高校图书馆的14%左右,其中大部分是重点大学图书馆。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也在积极筹备建立该项制度。

二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设置的必要性

大学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内各学科专业人员,他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特点:一是学科专业性较强,二是学科相关专业的交叉性较强。他们在教学、科研中,对知识和信息都有迫切的需求,通常需要各个专业领域的对口文献资料。他们的研究越深入、专业性就越强,要求也就越高。随着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和逐步网络化,信息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信息能力的同时,却难以找到所需要的有价值信息。由此,组织一批既熟悉本馆所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组织能力,又熟悉各学科教学科研情况,能为学科用户提供深层次信息服务工作的资深馆员,建立起一种对口学科服务的新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种机制就是学科馆员机制。这种机制的引入使图书馆的服务更直接、更有针对性。服务范围拓宽、服务层次深化,加快了科学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有效地提高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学科馆员制度是适应高等教育外部环境发展变化的需要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图书馆除为教学科研服务以外,还应具有支持学校进行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任务。图书馆的资源发展应密切配合学校的学科发展和科研方向。在图书馆挑选若干优秀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同院系的主要教授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定期向学院师生介绍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了解该学科发展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新需求,是研究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2.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读者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当今教育是注重向综合素质、展现创新、发展个性的方向服务。由于读者的信息需求个性化的加强,文献信息服务也应体现个性化。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个观念,才有可能获得读者服务的最佳效果。针对读者的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从以文献为单位深入到以信息为单位,从面上的服务到点上的服务,图书馆必须在不断膨胀的信息资源中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中介的桥梁。同时还可以实现信息增值,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从而适应时展的步伐。

3.进行学科馆员建设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提高业务水平的新途经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最新动向主要有:定期编写对口学科的参考资料;征求对口学科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以及信息服务的形式、内容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给图书馆领导;负责试用、评价对口学科的电子资源;经常通过讲座、报告、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为对口学科的教师、研究生等进行指导、培训;负责搜集、鉴别和整理与对口学科相对应的网络资源;与对口学科的领导以及学术带头人建立经常性的联系;跟踪对口学科的重点用户,做好定题服务;有针对性地开设文献检索课;建立完善的对口学科文献传递制度和相关途径。这些服务都是目前高校图书馆迫切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学科馆员建设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因此可以说进行学科馆员建设是现代高校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的新途经,同样也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的升华。

尽管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到现在才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很好的结合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学科馆员建设在高校图书馆中推行还不是非常普遍,还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三 实施学科馆员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缺乏

学科馆员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大学程度的学科专业背景和硕士程度的图书情报专业背景,既有广博的专业知识,非常熟悉对口学科的各种文献资源,又有图书情报学的检索技能,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帮助,应是图书馆某个学科的文献专家和信息咨询导航员。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人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大体是专业人员中,硕士以上的学历者占50%以上。

目前国内只有为数甚少的几所一流大学图书馆的馆员素质构成较高,而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达不到这种要求。这种状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给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尽快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是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2.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有待改进

长期传统管理模式重内轻外这其中的“内”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馆内日常事务的管理、岗位责任的整顿等等,另一个是相对于读者而言的,如采编部和技术部等几乎是不对外的,而流通、阅览等岗位则是对用户开放的。这其中的“外”则指缺乏对外的联系与沟通。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仍然是被动式的服务,即读者上门,而不是图书馆主动出击,去找用户,以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以人为本、积极主动、个性化服务”等,这些正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最缺少和最需要的。

四 高校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措施

1.加强学科馆员的培养

实行学科馆员制度关键在人才。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馆员高层次的信息服务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这是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首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国内已经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高等院校对学科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如下要求:(1)要有扎实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必须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2)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敏锐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能善于捕捉、确认、评价、加工和存储学科最新国内外文献信息;(3)具备网络化的信息服务技能,能综合利用最新的信息采集、组织和检索技术,成为网络专家和网络资源导航员;(4)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5)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电脑操作能力;(6)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服务公关能力等。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对信息资源的组织、传播、利用、导航以及信息利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应当是学科馆员的主要培养目标。学科馆员的挖掘可以从现有的人员人手.挑选一批具有学科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业务的工作人员参加资格论证和培训。也可以直接引进双学位人才,放置在学科馆员的岗位,以期发挥其潜能与优势。或者聘请部分院系的教授担任兼职学科馆员。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他们从1996年开始陆续聘请了一批教授到图书馆。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建立了若干学科的采访研究小组,在学科馆藏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图书馆必须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在岗培训。培训方式可以采取聘请校内外专家举行不定期培训班或者选派相关人员到有关单位学习等,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书情报学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等。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不仅要有人才保证,同时也要建立一系列管理措施。首先,实施奖励机制。图书馆应改变传统的分配制度,根据学科馆员的实际工作内容,依照其工作的复杂性、不可替代性,付给津贴;对那些在工作中有特殊成绩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学科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其次,实行竞争机制。图书馆可在肯定学科馆员工作的基础上,定期开展各类学科的考试,让更多有实力的工作人员有机会参与竞争,优胜劣汰。这样,既保证学科馆员服务的高质量,又促进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科馆员的培养和更新。最后,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考核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考核评价和奖惩,增强学科馆员的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促使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能力结构,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推进服务的多样化

传统的图书馆员主要是为到馆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利用图书馆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或通过搜集整理文献信息资源和撰写报告的形式满足读者提出的问题和需求。因此,传统图书馆员的服务方式较为单一,服务层次不够深入。而学科馆员是以开发学科文献信息资源,为学科建设提供学术服务为目的的。其服务相对传统图书馆员来说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更有深度。学科馆员只有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层次,才能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方昂.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初探[J].情报探索,2003(3):103-104.

[2]祖芳宏,苏军.高校图书馆应尽快普及学科馆员制度[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2):71-72.

[3]石京秀.探析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s~-[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9):456-457.

[4]刘昆,杨菁.实施学科馆员制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5(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