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环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环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瑞雪兆丰年”到雪灾的转化仅经过短短的几天,从流动性泛滥、满眼皆是机会到全球股灾、资本市场风声鹤唳的演变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我们不得不感叹:金融市场变脸的速度比起老天爷的坏脾气丝毫不逊色。这个冬天真的有点冷。问题是,春天来了,积雪必将消融,但笼罩在股市上的那片阴霾何时才能消散?

春节后第一天,股市并没有来一个开门红,这说明1月份这场股灾给投资者带来的心理震撼远未消除。它至少粉碎了中国投资者长期坚定的两方面信心:一是A股市场是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这在去年下半年当国际金融市场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剧烈震荡时曾一度甚嚣尘上;二是别管大盘看个股,这在题材满天飞和“二八现象”愈演愈烈时曾被一些“股神”和基金经理津津乐道。但如今,谁敢否认A股的暴跌与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恐慌没有关系?在近期的股灾中,无论是蓝筹股还是题材股,有几只能幸免于难?基金、股票已经让人心有余悸,黄金、大宗商品就安全吗?如果真的像索罗斯说的“60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已经到来,这些金融品种恐怕也难逃劫难。那么,现在的市场到底怎么了?接下来该如何操作?

解铃还须系铃人,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对全球和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治经济学取向有一个起码的判断。很多投资者有这样的毛病:看似关注宏观经济其实心里并不把它当回事,具体操作时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对大的环境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普通散户还是觉得宏观趋势离实际的操作太遥远,结果往往是对大环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外。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因素太复杂难懂。远没有打听一些消息和研判一只个股来得直接实在、简便快捷。是这样吗?当巴菲特抛掉中石油H股、赵丹阳清盘手下的私募基金先后避开全球市场和A股市场最严重的股灾,你能说对宏观趋势的判断对实际投资意义不大吗?真正的投资大师都是基于对宏观趋势大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操作的,缺乏对大环境起码判断的个股炒作是空中楼阁。另外,普通投资者真的无法独立判断宏观趋势吗?《钱经》的小编们没有这些投资大师的功力,但从去年年中开始。也不断的提醒蓝筹股风险、警告不要跟风买房、认清中国这场泡沫的危机所在。可见,对宏观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没那么难,因为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循,金融市场也不例外,这和年有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没什么区别。

PART 1 这个世界会好吗?

有人把进入2008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的调整归因于平安保险的巨额再融资以及一系列大小非解禁,但我们认为这只是表面原因,因为其无法解释为什么当初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回归没有给市场带来动荡?为什么自去年10月份以来房价、股价的同时调整与美国次贷危机集中爆发几乎同步。而1月份的那场全球股灾,中国更是重灾区。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让中国市场深陷其中的全球危机的根源。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这个有趣的老头晚年口述出来的一本书的书名恰好可以用来诘问当前的全球经济环境。很多人当初绝没有料到。房屋次级贷款这只小蝴蝶煽动一下翅膀。会掀起全球的金融风暴。确实很奇怪,次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于美国的GDP微不足道。为什么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如此大的伤害?接下来,我们为你揭示国际经济金融市场长期存在的痼疾,从中你可以找到答案。并对严重冲击中国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风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美元幽灵

流动性过剩是近年来国际、国内金融市场最典型的现象,它催生了资产价格泡沫,当前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是泡沫收缩甚至破裂的一种反映,是资产价格理性回归的一个阶段。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导火索。那么,流动性过剩是怎样产生的?这要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说起。

最早的国际货币体系是黄金本位制,它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长期以来起到了稳定国际经济贸易的作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金本位制最接近的替代品,其要求美元能够紧紧盯住黄金并保持在每盎司35美元的价位,其他主要货币以固定的比率盯住美元,美元的价值以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作为后盾,外国政府在需要黄金时能够以每盎司35美元的价格进行交易a

黄金本位制通过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可以防止各国贸易账户出现失衡的问题。贸易顺差国家会积累更多的黄金。当更多的黄金储备流入这些顺差国家的商业银行时,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信用。促进经济繁荣,引发通货膨胀。但不断上涨的物价会降低该国的贸易竞争力,导致出口下滑,同时黄金外流,信用紧缩。经济衰退。

在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贸易失衡的现象不会维持多久,并且能进行自我修正。其原因是失衡给赤字国家带来经济萧条的压力,同时贸易失衡也会通过两国相对价格的改变而进行自动调整。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也使得政府不敢轻易陷入预算赤字中,因为政府手中仅有少量的信用资金可以运用。一旦大量举债会造成利率上升,信用紧缩,直到经济陷入萧条并且物价下跌恢复竞争力。政府认识到赤字支出所产生的副作用后,就会致力于维持预算平衡。

可惜的是,无论是金本位制还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来都土崩瓦解了。前者是因为黄金的产量毕竟有限,支撑不了经济快速扩张的信用需求。后者是因为美国公司在海外投资过多。以及美国在越南的军事开支急剧增加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其他国家都把持有的美元换成黄金,导致美国政府的黄金储备大量外流。1973年,世界主要贸易大国都同意它们的货币汇率自由浮动。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宣告结束。

金本位体制的终结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1929年经济大萧条。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让纸币和黄金之间最后那些有意义的联系也分离了,美元很快取代了黄金。成为世界通用的储备货币。绝大多数的国际贸易也是用美元纸币进行交易的,纸币可以由政府毫无限制地大量印发,国际贸易因而加快发展。全球经济在多方面因此受益。

不过,各国都接受美元负债作为储备资产的现有体系,有三个致命缺陷。一是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会产生信用泡沫。一旦泡沫破裂会让国家经济蒙受严重的损失;二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依赖对美国的出口,当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负债迅速增加,美元对其他货币及黄金的汇率将会大幅下跌,届时以出口为导向的时代也将宣告结束;三是这一体系在全世界加速了信用创造,造成了投资过度和资本错配的悲剧。当泡沫破灭而过度的投资又没有足够的需求吸收时,会因产能过剩出现通货紧缩。对全球经济繁荣造成严重威胁。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形成的“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缺陷,很快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验证。先是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是东南亚金融危机,都经历了外贸顺差扩大――美元储备增加――信用创造加速――资产泡沫膨胀及通货膨胀――泡沫破灭后通货紧缩这个过程。如今,从魔瓶中释放出的“美元幽灵”已经转移到中国经济上空并徘徊良久,这才是对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威胁。

危险的平衡

前面简要回顾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史。你似乎觉得这和最近发生在A股市场以及全球市场的股灾没什么关联,其实不然。正是在这一货币体系下中国与美国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危险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打破从而导致了自去年10月份以来的一系列经济金融事件。

由于人工成本的巨大差距,中国对美国长期存在贸易顺差,特别是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愈演愈烈。如果在金本位或布雷顿森林体系下。贸易失衡可以自我修正,尽管会付出经济短期衰退的代价。但在“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下。美国政府可以肆无忌惮地滥发美元,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扩张得到纵容,这惯坏了美国人民的消费欲望,让全球经济失衡进一步拉大,并导致全球资产价格泡沫。

中国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是进入21世纪发生的事,与之相伴的是贸易顺差迅速扩大,将美联储为挽救互联网泡沫破灭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引入中国。另外,这期间房产和股票两种最重要的资产先后通过改革形成彻底的市场化计价也是重要的原因。

中国的住房商品化改革在1998年才刚刚启动,也就是从那时起,个人从银行贷款买房才蔚然成风。而之前,住房根本就不是完全市场化计价的商品。进入21世纪,当中国经济还表现为通货紧缩也就是大多数商品价格都在下降时,房地产价格却以惊人的速度逆市上扬。显然,这与贸易顺差增长加速信用创造有很大关系,也就是经济学家高善文所说的资产重估的过程。资产重估也包括针对股票价格,但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内地上市公司的股票也不是正常计价的商品,制度上的原因造成了长达5年的熊市。而一旦改革完成,A股市场立刻出现井喷式上涨。

那为什么是资产重估而不是所有商品重估?这是因为像土地、房产等资产属于非贸易品。也就是你不可能进出口土地和房产。而贸易品的价格则要受到外国商品价格的竞争,因此尽管内地流动性过剩局面早已存在,但鉴于维持贸易竞争力需要以及制造业的低人工成本,普通商品价格迟迟没有上涨。何况在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下,人们首先愿意持有的是高溢价水平的资产。

不过,这种情况在2007年下半年发生了改变,也就是中国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很多人把此轮通货膨胀归咎于猪肉价格上涨,这真是太冤枉老猪了。任何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仅归因于猪肉供给短缺,何以解释各种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其实,当中国成为流动性泛滥的重灾区,就已经孕育着全面通货膨胀的苗头。因为这期间过剩的流动性开始推高土地、大宗商品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这必将反映到最终的消费品上。通货膨胀的定义很多,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钱毛了”。进入21世纪,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价,人们普遍感到手上的钱不值钱了。尽管房价没有计入CPI指数,但显然那时已经出现通货膨胀的表征了,只是最近才反映到一般商品价格上。

回顾近几年在中国发生的主要经济金融现象,“美元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缺陷在中国经济运行中表露无遗。在我们为外贸顺差节节攀升、外汇储备突破万亿大关、房子股票升值欢欣鼓舞的时候,危机也在不断积聚,就如“瑞雪兆丰年”也会演变成“雪灾”一样。

当“美元幽灵”在21世纪游荡在中国经济的上空时,中美两国的经济建立起了一种危险的平衡:美国消费者疯狂消费,中国大量对美国出口,实体经济部门用赚来的美元进行各种人民币资产配置,或卖给中央银行的同时逼迫央行投放出巨额的货币,这让国内资产价格迅速膨胀。中国央行还必须用经常账户盈余来购买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因为如果不这么做而把美元换成人民币的话,会让人民币非常快速地升值,对经济造成伤害。这种做法导致了美国长期低利率,信用膨胀而产生诸如房产、股票等资产泡沫。可以说,美国一直在用金融账户的盈余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这是一个危险的平衡,打破这种平衡可能是由于中国不再愿意持有不断贬值的美国计价资产,或者美国资产泡沫破灭影响了居民消费。

次贷危机成了一个导火索,在美联储的17次加息下,前几年因极低的利率而催生出的房地产泡沫破灭了。美国人因房价上涨产生的财富效应迅速消失,严重动摇了美国人的消费信心,这意味着注入中国的流动性将紧缩,而且美国的“双赤字”政策将难以为继,这个长期存在的危险平衡被打破了。于是,接下来出现了我们都已熟悉的场景:世界各地,特别是中国和美国的各种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而且几乎是同步的。

从《未来水世界》到《后天》?

我们找到了2008年以来全球股灾的历史根源是“美元本位”下的全球货币体系。中国的金融市场无法摆脱这个货币体系而独立存在,也就深深地卷入这场危机中。现在人们关心的是:危机什么时候过去?之后的全球金融市场会呈现出什么样的局面?

从时间上来看,还会有几个月的动荡期。因为美国次贷还债高峰是在6月份前后,在这期间,很多情况仍不明朗。而从数据来看,有喜有忧。美国商务部1月份公布的数字显示:去年12月份美国居民的收入增加了0.5%,消费支出只增加了0.2%,说明美国居民已经在次债风波影响下开始显著收缩家庭支出;美国四季度出口增长3.9%,进口只增长了0.3%。也说明美国的国内需求正在逐步收紧。但从最近的数据来看,1月份美国零售销售月环比增幅为0.3%,美国的消费者支出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70%,零售销售数据的意外上升在短期内对市场有一定的安抚作用。

2007年中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6.8%上升到7.9%,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高达2.7%,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度已经很深。美国经济是否真的衰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和A股市场的表现。

为了挽救这场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降息减税的政策,尽管这是治标不能治本。无助于解决“美元本位”货币体系内的固有缺陷,但短期内确实可以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未来一段时期内,最可能的全球金融市场图景是:还会有再次寻底的机会,因为现在无法判断次贷的进一步损失和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程度,但之后会在一系列的刺激政策下逐渐反弹。但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场景:因为泡沫膨胀期间信用创造的加速,造成了产能大量过剩,当消费意愿低迷需求不振的时候,诱发了美国经济大规模衰退,从而让全球金融市场步入长期熊市,这种可能性也不小。

这两种情况都会冲击到A股市场,但还不足以让A股彻底转入熊市。因为中国的国民储蓄庞大。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完全消失,同时经济仍能保持高速增长。但鉴于A股股价依然高估,所以还有不断探底的过程,这也提供了逢低吸纳的良机。

更可怕的结果是这场危机导致“美国本位”货币体系的彻底瓦解,尽管这种可能现在看来微乎其微。而一旦发生,全球经济会从流动性泛滥到全面紧缩,打个比方说就是从《未来水世界》到《后天》,好莱坞大片为

我们描绘了这一场景,从刚刚过去的南方雪灾我们也感知到了这种威胁。那么,全球金融市场是否能在这场危机过后痛定思痛。解决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痼疾,未雨绸缪避免再次的危机呢?

PART 2 投资理财的政治经济学

全球股市的阴霾远未散去,A股市场在经历了全球股灾后仍持续低迷,特别是当1月份CPI同比增长7.1%的数据公布后,人们对下一步的紧缩政策处于观望中。用“内忧外患”一词来形容当前的中国资本市场最合适不过,甚至有人发出了熊市来临的声音。

A股市场未来的走势,取决于美国的经济衰退到底能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多大的冲击,更取决于政府对市场的态度,及将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应对目前的市场环境。在投资理财中。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政治头脑”。

全球危机的拯救方案

近期这场危机的根源是“美元本位”货币体系下的全球经济失衡,美联储的一系列救市举措是治标不治本,未来世界经济还会陷入到泡沫――危机――泡沫――危机的循环往复中。所以国际社会必须设计出新的政策工具,从根子上解决全球经济的极度失衡状态。

这场危机已经让美元变得更加羸弱,如果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各国应该进一步减持美元储备资产,从而瓦解“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这会关掉全球货币供给的水龙头,自然会对全球经济造成可怕的震荡。当然我们不排除在危机面前国际社会同仇敌忾,采取非常规的操作手法。比如在2003年1月到2004年3月的15个月里,日本银行(财政部)曾向外汇市场投入35万亿元,买入私人部门抛售的大量美元,然后把这笔资金投资于美国国债或机构债券,这种类似于从直升机上撒钞票的做法给美国经济进而给全球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刺激。在此次危机面前,各国央行应该有同样的安排,在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乎意料地出现大幅跳水,或许就是在市场上大量买入美元所致。

但这种纯粹的政治安排不能逆转市场趋势,只会引起通货再膨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必须找到一种东西代替美元资产成为世界主要的储备资产。恢复金本位用黄金做储备不太可能,因为黄金的供应能力不足以支撑经济发展所需的信用扩张。有专家创造性地提到了特别提款权这一工具,1969年建立的特别提款权是为了防止美元短缺制约经济的增长,但显然那时它没有机会发挥作用,也未能成为主要储备资产。不过,如果未来全球货币的扩张在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消失时突然全面停顿,这时可以配置足够的特别提款权让全球经济不再完全依赖美国的贸易赤字以及赤字产生的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可以充当一种金融“镇痛剂”,以使全世界摆脱对美元的毒瘾。

用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只是一种设想,在短期内不可能实施。但还有一项政策工具也可以解决目前的全球经济极度失衡状态。这项政策的逐步推行将对未来的市场产生很大影响,那就是提高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工人的工资水平。

这项政策可以缓解国际贸易失衡,代替美国人的负债消费找到全球总需求的新来源,而不需要依赖政府赤字支出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当然,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资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这个计划可以持续实行数十年,以有效提升全球总需求,又不至于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大规模的失业。当发展中国家产业工人的工资持续上升数年,就会对

该国其他产业的工资造成上升的压力。总之,这个计划会让发展中国家培育出一个由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经济环境,使这些国家不再依赖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战略。

提升发展中国家产业工人工资水平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建立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储备资产的国际货币体系还只是一个设想。所以在相当一段时期,我们还要忍受泡沫扩张然后破灭所不断造成的伤害。美联储祭出了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法宝,对解决目前危机能否灵验还不好说。但不可避免的是会诱发下一场危机,全球特别是中国的投资者都必须提高警惕,继续观察美国的经济指标数据。

中国的政策选择

在这场全球危机中,中国的情况更复杂。外部环境的恶化与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撞到了一起,中国面临着内外需紧缩双碰头的危险,这也让各种政策工具显得左右为难。下面,我们对影响到股市的可能政策工具按由利到弊的顺序做一下梳理:

1、继续提高人们收入,并配合如减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等财政手段。

这次的全球危机给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其转化成一个契机,实现向内需拉动的经济转型,这就需要继续提高产业工人工资,加强社会福利保障。这样可以当外需萎缩对经济造成冲击时由内需补上,同时让普通民众减少由通货膨胀带来的痛苦。

对这项政策工具的批评来自于其会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并让企业成本提高同时造成大面积失业。但我们说过。这轮通货膨胀是由长期信用扩张,流动性泛滥造成的,并逐渐演变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除了人工成本外,原材料成本、地租成本上升的幅度更大。相比较而言。增加劳动者工资收入是社会成本最小的一个方案。至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会削减企业利润,造成更多的失业,这是经济转型期的阵痛。用财政政策,比如减税,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都可以缓解这一阵痛。

提高人民收入是实现经济转型长远目标的必由之路。它的缺点是见效缓慢,不利于解决眼前的问题,但绝对是在当前复杂局面下负面效应最小的方案。从去年以来,政府就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人们收入,加强社会福利保障,其效果将慢慢显现。

2、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甚至采取跳跃式升值。

人民币升值可以逐渐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刺激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同时,人民币快速升值也可减少外部需求,缓解国内通货膨胀。但快速升值这项政策的弊端也同样明显,首先是对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另外,在美国经济还处于衰退进程中时,人民币快速升值会让外部需求进一步紧缩,对中国经济放缓带来更大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和加息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但相比较而言,前者的成本更小,而且前者对实现经济转型的长远目标更有利,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当前复杂局面的情况下,认为人民币升值比紧缩性货币政策更有效的原因。我们也看到,近期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不断加快。

3、采取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

加息是传统的抑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去年中央银行曾多次采取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对冲等紧缩货币政策来控制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虽然产生一定效果但并不明显,而且成本越来越高。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抑制投资,从而减少供给,这反而不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当然,加息会让人心理上减少对通货膨胀的恐慌,所以我们不排除还会进一步加息的可能。

4、用行政手段比如严控信贷规模、强压物价等。

行政手段会扭曲价格形成机制,对经济的长远发展

不利,但在必要的时候也只能不得已而为之。控制信贷规模的手段曾在去年四季度采用过,对资产价格抑制作用明显。但进入2008年1月份,新增贷款又迅速反弹,创出8036亿的历史天量。而最近又爆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攀升的消息,所以这项政策工具可能还会祭出,这对资本市场和房产市场都是重大利空。强压物价更是短期的应急手段,对解决通货膨胀没什么实际效果,我们可以只把它当作一场作秀而已。

PART 3 接下来该怎么做?

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很多人感到迷茫,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也不知道该怎样操作。通货膨胀让人们手中的财富不断缩水,而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又逐渐丧失。是进亦忧、退亦忧。我们有必要再概括描述一下当前的市场环境和可能出台的政策,帮助你做出判断。

当前的环境与你的策略

“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在近30年里主宰了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金融事件和危机。进入21世纪,中国成了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外贸顺差急速扩大、外汇储备激增、流动性泛滥催生资产价格泡沫。

中国和美国建立起了一个危险的平衡,美国民众的疯狂负债消费带动了中国出口增长,中国将赚来的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债券支撑其预算赤字,鼓励其进一步滥发美元。这个平衡在2007年被打破了,导火索是美联储的不断升息导致了房产次级债所有者还不起贷,房产价格的下跌让财富效应丧失。消费信心受到沉重打击。美国经济的衰退给全世界带来恐慌,中国这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当然担心外部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流动性骤然收紧让高悬的资产价格理性回归。最直接的表现就是1月份的那场全球股灾以及接下来整个市场的低迷不振。目前,这场危机仍未结束。

为挽救这场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计划,虽然可以让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避免大衰退,但治标不治本。调整国际储备体系和稳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出口产业工人工资是未来将实施的策略。中国面临更复杂的局面,外部环境恶化加大了对经济放缓的担忧,而因流动性泛滥造成的严重通货膨胀又迫使紧缩政策必须出台。于是,我们需要在各种政策工具之间权衡。

现金为王?

在通货膨胀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还说“现金为王”简直是个笑话。但根据当前的形势判断,当此轮通货膨胀过后会出现通货紧缩,那时候现金就值钱了。在资产价格高估、风险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时期,配置一定比例的现金存款是必要的,何况利息也在逐步升高。

牛市策略依旧

股指高估、风险很大是事实,但这并不能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步入熊市。熊市是持续数年的股指连续下跌,市场人气涣散,大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很差。但当前的情况是经济依然高速增长;很多上市公司基本面良好,只是股价被过剩的资金炒得太高,有回调的需要;另外人们的理财意识被普遍唤醒,将货币收入按一定比例进行资产配置是长期的趋势。所有这些因素,都不支持当前市场已经步入熊市。但我们承认,风险还没充分释放,不断寻底的过程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在熊市股指下跌的过程中买入股票像抓一把下落的刀,非常危险。熊市里最好的操作策略是短期操作,寻找价差。现在市场还没有步入到熊市阶段,因此采取熊市策略不合时宜。也就是说,现阶段仍然要遵循牛市策略,股指的每一次探底都是加仓的良机,当然必须注意控制好头寸。而当前的投资主题也很明显,提高劳动者收入和加速人民币升值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策略方向,相应的,具有成长价值的消费类股票和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上市公司依然是首选。

中国的经济已经高速增长数十年,但中国还缺乏在世界上领先的优秀跨国企业,在资本全球化的时代,特别是当美国经济处于衰退而中国经济由出口导向朝内需拉动转变时,中国企业迎来了走向世界的最好契机。政府必将鼓励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这也是我们仍看好A股的未来并依然相信有大量投资机会尚待挖掘的原因。

别迷信黄金

面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攀升的油价及高涨通货膨胀率,黄金投资受到追捧,我们在去年也多次提到黄金的投资价值,市场表现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但那种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唯有黄金是避险的场所并不可取。从供需来说。现在市场没有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指望各国央行都以黄金作为主要储备不现实。金本位解体后,黄金与其他资产一样是被炒作的标的。不能指望在任何价位买入都能实现保值增值,只是当前市场环境给这种产品提供了足够的炒作概念。所以,在资产配置中加入一定数量的黄金是可以的,但过分迷信黄金的风险很大。

珍爱生命,远离房产

这句话是针对房产投资者而言的,就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五年内几乎没有任何房产投资机会,除非出现房价的崩盘比如下跌50%,但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当然我们也不排除个别地段因城市规划。比如轨道交通的铺设带来的投资机会。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前几年的房地产泡沫完全是流动性泛滥所致。信用膨胀推高土地价格,国民储蓄过剩供应炒作资金,房产已经变成了一种投资品而不是消费品,靠普通工薪阶层的需求来支撑现在的房价是不现实的。当这场危机到来。流动性趋紧,为控制通货膨胀紧缩政策接踵而至,土地价格必将理性回归。而为了配合接下来的刺激内需政策,政府也要竭力避免过高的房价对大众消费的压抑。从各方面来看,房产已经像一朵罂粟花,尽管被包装得看似美丽,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与无异。目前房产成交量急剧萎缩。如果投资者入市较早并能在当前价位将房产成功卖出,可能会是一生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紧缩式生存

高通胀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收入的增加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资产价格还处在相对高位,靠投资短期内战胜通货膨胀并不容易。所以,紧缩开支也是现阶段要考虑的理财策略。就像过度进食缺乏运动会伤害身体一样。过度消费缺乏规划也会对未来的生活质量造成伤害。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生活中精打细算一些很有必要,这说明你更理智,有更长远的眼光看到通货膨胀过后的市场局面。

春天的脚步

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暴风雪过后将迎来重建,次贷危机之后也会迎来新的、更健康的经济格局。出口导向将朝内需拉动转变、股价理性回归后提供了入市良机、房地产神话被打破后人们的消费生活更加健康。所有这些,都是这场危机带来的有利转变。尽管现在最困难的时期还没过去,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当消费型社会到来,泛滥的流动性得到收敛,认真的挖掘价值。尊重规律的投资者将得到更丰厚的回报。伴着春天的脚步,我们又将踏上充满希望的投资理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