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语言文字锻炼推进教材分析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语言文字锻炼推进教材分析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来,很多的专家提出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即重视了语文基本功训练。而作为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阅读能力,同时也是语文基本功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然地受到大家的重视。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主要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由于每篇课文各有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因此,教材分析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传统的语文教材分析模式往往只重视分析教材的背景、内容和知识点,忽略了语言及语言表达特点。这也是造成把语文课上成“情节分析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我们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角度对教材分析模式作粗浅探讨。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涉及的内容是复杂多样的,有语言训练、思想教育、思维训练等。但就“语文”本身的含义而言,语文课最重要的是要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目标。这是教材分析的第一步。有了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材,删减训练价值不大的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单向式。有些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明显,只要钻研教材就能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如《草原》的训练目标,在单元导语中就可知道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从课后练习中还可以知道本课另外两个训练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细读文本,从课文中还可以抓住优美的语句,揣摩、品味、积累,特别是学习作者抒发感情的方法。

2.双向式。有些课文的语言表达特点不很明显,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目标也制订的较笼统,操作性不强。如《草船借箭》一文,《教师教学用书》中目标制订的不够具体,而光凭教材也很难一下子把握语言训练目标。因此,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找出文中典型的语言现象,对《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这种模式可以分四步:第一步,读《教师教学用书》中全册的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明确全册的知识体系和本课在本册教材中所占的地位;第二步,读课文中的单元提示、课文、课后习题,了解知识点;第三步,根据课文对《教师教学用书》中的目标进行分解、增减;第四步,梳理、归类,形成明确的训练目标。

3.综合式。有些课文语言训练目标的制订较为特殊,不仅要钻研教材、《教师教学用书》,还需要根据教师的讲课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的教学媒体进行综合设计。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之类的文章。这种模式一般可采取以下四步:第一步,研读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初步制订语言训练的目标;第二步,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所制订的目标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比较,进行必要的调整;第三步,分析教师本身特点,尤其是对操作目标作一些适当的调整;第四步,梳理、归类,形成明确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

二、了解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

语言文字训练目标是“纲”。有了它,还要了解达成目标的具体的语言训练的背景和环境。这是教材分析模式中的第二步。常用的模式有:

1.通读式。通过反复阅读教材,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一般步骤如下:第一步,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步,读《教师教学用书》,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第三步,再读课文,圈圈、画画,理解字、词和每一小节的意思;第四步,三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第五步,四读课文,提出疑问。这一模式主要是以读来熟悉课文的内容。

2.罗列式。通过罗列课文中的字、词、句,进行有目的的删选,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如《燕子》,先将字、词、句、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再进行选择,其中“俊俏”“舒展”“聚拢”这三个词有共性,都是同义(或近义)联合式合成词,就可以进行训练,掌握其构词规律。另外,“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等长句子,也是一个训练点,训练学生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句一一罗列在表格中;第二步,理解字、词、句的意思;第三步,根据训练的目标,将字、词进行筛选;第四步,确定字、词、句的训练重点;第五步,提出疑问。这种模式旨在罗列与删选的过程中理解字、词、句,把握训练内容。

三、把握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

教材分析的第三步就是要对课文从整体上进行分析研究,抓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将课文特点和该课文在单元教学中所承担的任务结合起来,使重点训练项目从多角度落实,有助于打开教学思路。

1.重点式。把握课文的重点,以点带面,使训练重点得到落实。如《翠鸟》,根据单元提示和训练目标,它的训练重点应该是第2 自然段,理解总分段式结构的表达特点。因此,训练设计时要扣住单元提示这条主线,先让学生按照单元提示学懂第2 自然段,理解总起分述的表达特点,再进行仿写。概括起来,采用这种模式可分四步:第一步,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训练的重点;第二步,回顾本课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第三步,联系课文内容和语言表达特点,确立本课的训练重点;第四步,围绕训练重点,设计训练。

2. 难点式。选准教学难点,引导突破,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起到积极的作用。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材本身较难,不易理解;二是学生认知水平中的难点。如《黄山奇石》的课后习题5:仿照课文第3 自然段,介绍下面两块奇石:“天狗望月”“仙女弹琴”。这是一个难点,因为第3 自然段是并列段式,在本课中第一次出现本身有一定难度,再加上仿写涉及到学生的写作水平、想象力等,也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就要做好铺垫,引导突破难点。采用这种模式一般有四步:第一步,读课文,寻找教材本身难于理解的内容;第二步,联系实际,寻找学生认知水平中的难点;第三步,综合归纳,确立难点;第四步,设计铺垫,引导突破。

四、确定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

语文课中的训练点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训练点、思维训练点和情感训练点等。本文主要围绕语言训练,对训练点的选择、确立的几种模式作一些探讨。

1.语言品质训练式。语言品质训练主要包括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具体性和语言的结构、速度等。应根据语言品质的内容来选择、确立训练点。在分析教材时要寻找有无适合此类训练的例子。如《翠鸟》中有一句话:“有时,小鱼刚隐约可见,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刹那间,叼起一条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句话中“蹬、叼、贴”这三个词用得相当传神,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训练点来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读句子,说说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特点,(写了翠鸟捉小鱼动作的敏捷) 再让学生找找,这句中哪几个字写出了翠鸟的敏捷,用铅笔把这些词圈出来。接着,让学生换词比较,把“蹬、叼、贴”分别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比一比,用哪个合适。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用词的准确性。一般地说,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可以分成四步:第一步,读课文,寻找语言表达中准确、传神的训练点;第二步,确立训练点;第三步,通过对比等训练手段来强化训练;第四步,表情朗读,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语言感受训练式。语感指的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语感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对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语言感受训练式即把语感的内容作为训练点。如《忆铁人》中“哦……咳!”一句,先让学生读这句话,再让学生说说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感叹号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最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引导,让学生感悟到了铁人豪爽粗犷的性格,耿直无私、严以律己的品质,同时,也让学生理解了语言背后蕴含的意思,复制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意蕴感的训练。此外,形象感、情趣感的内容也均可以作为训练点,操作步骤大体相似。训练思路除了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外,用的较多的还有创设形象、追忆形象等。概括起来,这种模式的操作步骤如下:第一步,读课文,从语言的形象感、意蕴感、情趣感三方面入手,寻找训练点;第二步,确立训练点;第三步,读中感悟或形象感受;第四步,感情朗读。

3.语言法则训练式。选择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语言现象进行训练,加强语言法则和规律的指导。如《翠鸟》的第2 自然段是典型的总分段式,在学生读懂后,让他们按总分段式的表达特点进行仿说训练,使他们进一步掌握总分段式。一般地说,段式训练的步骤可分四步进行:第一步,读课文,确立段式训练点;第二步,了解构段式的特点;第三步,迁移训练(仿说、仿写);第四步,巩固段式的语言表达特点。

此外,语言法则训练的内容很多,如词语的适用范围、语义轻重、词语搭配、感彩、构词特点含义深刻的句子、结构复杂的句子、形象生动的句子、表现文章结构的句子、表现中心的句子、分段、概括段意等,这些也可作为语言文字的训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