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文章针对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分析了船舶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提出了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建立和改进风险管理系统、强化控制活动执行机制、优化信息与沟通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等改进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船舶制造企业; 内部控制; 框架设计

引 言

1992年,COSO委员会了指导内部控制实施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04年,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COSO委员会又了强调风险管理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框架构建和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较多,多集中于航天、航运等企业。在船舶方面,周媛提出了国际船舶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田超分析了航运企业船舶资产内控制度的审计方法;朱燕菊、赖波分析了内部控制制度如何在船舶管理过程之中执行和运用,但是学术界缺乏对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直接关注。因此,本文将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方面分析船舶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船舶制造企业的特点

(一)大型单件小批生产

船舶制造企业根据订单进行生产,产品按照客户要求定制,重复性和相似性较低,较难采用流水线进行生产。单件产品价值高,船体及配套设施结构相对复杂,产品各部件之间时序约束关系和成套性要求严格,生产周期长。为保证按期交货,船舶制造企业一般难以在技术资料完全齐备之后才开始生产,而是边设计、边生产、边修改。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船舶制造企业生产有条不紊地按时进行,避免无序状况的发生。

(二)风险度高

漫长的海岸线为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发展带来先天的地理优势。但是金融危机之后,随着船舶市场的不景气和全球竞争的激烈,我国船舶制造企业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包括:由市场波动引起船东弃船或故意拖延交船引起罚款的市场风险;先锁定船舶合同价格,后准确定义船舶带来的技术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供应市场风险;利率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金融市场风险等。内部控制可以帮助船舶制造企业合理规避风险,降低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三)资金需求量大

无论是船坞建设、机器购置、材料采购,还是设计生产过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船东在签订合同后根据船舶制造进度分期付款。由于生产周期较长,企业资金回流速度慢、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船舶本身造价成本很高,其生产还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投入。因此船舶制造企业的经营对资金需求量极大。而不管是船舶制造企业的筹资、投资还是资金运营,都需要内部控制来保证资金安全和资金经济高效使用。

二、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内部环境不规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一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除部分大型企业如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等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外,大多数船舶制造企业并未设立具有审计职能的部门,缺乏自我监督。对于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来说,组织结构不健全的情况更严重。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未能充分行使其职能,使得相关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企业文化更多是“纸上谈兵”的规章制度,并未融入到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企业内未能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风险评估水平落后

风险评估指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从2004年开始,国际航运业形势火爆,受此影响,造船业迎来了一轮牛市,大量民营资本进入船舶制造业,圈地建厂,扩大产能,而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量的下降连带影响了船东对船舶的需求,弃船或故意拖延收船的现象屡有发生。部分船舶制造企业因未能准确评估风险、及时应对,使得企业目前处于无单可接、产能过剩、亏钱生产的状况。由于我国船舶制造行业以出口为主,多为美元结算,近年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无形中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之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船舶制造企业成本增加,风险评估体系的不完善使企业未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利润受损。

(三)控制活动执行失效

控制活动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风险评估水平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控制活动的执行效果。由于未能识别出或未能及时识别出相关风险,船舶制造企业无法制定出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执行控制活动。即使按照相关文件制定出内部控制制度之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员工在工作中并未能按章办事,使得控制活动没能按照制度进行。在执行过程中,控制活动未能起到作用,成了流于形式的表格填写,员工不理解填写表格的意义,敷衍了事,收集到的信息自然也不准确。

(四)信息与沟通不畅

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船舶制造企业管理层次较多,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反馈方式仍较为落后,使得信息难以完整、准确、迅速地传递。员工并不清楚自己在内控程序中的位置和作用,且由于缺乏良好的协调机制,各部门之间信息提供和信息共享不及时,无法积极配合内控实施。信息与沟通的不通畅还导致反馈失灵,无法及时了解现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和缺陷,难以进行后续改善。

(五)内部监督缺乏力度

内部监督指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内部监督主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大多数船舶制造企业并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是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让财务部的人员兼负内部审计职能,未将内部审计部门独立出来,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内部控制情况的独立监督。

三、强化船舶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第一,提高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使其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而不只是迫于政策法律的规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还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改变陈旧的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第二,建立健全企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会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和经营效率,船舶制造企业应根据其企业形式,设置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第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可以指导员工行为,增强企业的稳定性。第四,加强内部控制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员工都了解内部控制,意识到内部控制涉及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各个部门的协同合作。

(二)建立和改进风险管理系统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船舶制造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带来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船舶制造企业由于其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尤其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风险应对能力。一方面,在接受新订单之前,应详细评估船东背景,包括其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信誉是否良好等,避免因船东出价高或缺订单而盲目接单,带来后续收款的风险;在签订合同时,要明确船舶的技术要求和设备要求,以免因合同条款不清而使船东以技术纠纷为由拖期交船,造成船厂的损失。另一方面,船舶制造企业应建立预测体系,预测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贷款利率等未来变动趋势;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结成战略联盟,抵抗市场价格波动;利用外汇掉期规避汇率风险,与银行签订固定利率贷款合同,提前锁定利率,避免利率上调带来利息支出的增加。

(三)强化控制活动执行机制

完善的内控制度还需有强有力的执行机制保证其实施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船舶制造企业应将内部控制的执行写入章程,根据不同岗位和职责设置不同的内部控制运行考核指标,出台配套的奖惩措施,持续考核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情况,量化执行效果,将员工薪酬与内部控制运行效果挂钩,以激励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在考量部门业绩时,也将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加入考核因素中,促使各个部门从上至下执行内部控制。

(四)优化信息与沟通体系

内部控制的顺利运行是以企业内部的信息畅通为前提的。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使企业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加以修复和改善。对于船舶制造企业来说,组织结构复杂、部门较多,而内部控制的运行离不开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协调配合,企业应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各部门统一与平台进行交流。这样部门既可通过平台向管理层反映意见,管理层也可通过平台对部门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各个部门内部也应建立相应的沟通机制,如可通过定期的部门会议了解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向信息管理平台反映。对于员工提出的可行建议,应对员工进行奖励,并安排专人负责落实,以提高员工交流和沟通的积极性。

(五)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监督机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船舶制造企业应充分发挥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相应权限,并使其与财会部门独立,使其能不受影响地进行内部审计,并直接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同时,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并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使内部控制审计成为硬性规定,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还可安排企业内部不同岗位部门进行互查和专项检查,对内部控制持续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定期将建议报告给企业管理者。

四、结论

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并能使企业有效规避风险。内部控制的质量和运行效果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现代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和突出标志。我国船舶制造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应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要素为核心,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合于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 COSO.Internal Control Integrated Framework[EB/OL].http://,1994.

[2]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Integrated Framework Application Techniques

[EB/OL],http://,2004.

[3] 谭红雨.航天科工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 刘军.航运企业内部框架设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 周媛.国际船舶企业的内部控制[J].水运管理, 2005(10):3-5.

[6] 田超.航运企业船舶资产内控制度审计方法浅析[J].交通财会,2008(7):91-92.

[7] 朱燕菊.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在船舶管理服务中的运用[J].交通财会,2006(4):61-62.

[8] 赖波.浅议内部控制制度在船舶管理服务中的运用[J].中国商界,2010(8):265.

[9] 陈强.论船厂风险控制[J].上海造船,2005(2):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