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模式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模式一: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军工企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是指在产业化进程中,在军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指导下,在不同军工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借助相互交叉、渗透及重组等手段,通过技术革新、业务创新和市场更新等一系列融合活动,使得军工企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壁垒逐渐降低,企业竞争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产业边界渐趋模糊甚至消失,在军工企业中形成新型的产业分工模式,产生复合经济效应,并最终创造新型产业形态的一种优化发展过程,从而达到产业规模倍增、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成本集约发展等战略目标。

从军工企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内涵可以看出,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信息化是军工企业实现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扩散、发展和融合,带动了一系列关联产业的产生与变化。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渗透到军工企业传统产业之后,其传统产业将会不断出现分化、交叉和重组,不断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伴随信息技术与其他高技术产业的交叉融合,又会产生新兴的边缘产业,创造出新的产业门类。通过产业间的功能互补和延伸,这类融合赋予了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

军工企业实现产业融合涉及的领域范围十分广阔。军工企业产业融合以技术融合带来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为主线,以业务融合和管理融合为两翼,通过集团内部组织、技术、产品、渠道、人员及品牌等产业要素的互通、共享与协同,进一步加速产业的全面融合。

军工企业产业融合的结果是形成新兴产业形态。由于军工企业涉及的行业范围广阔,既包括传统的军工行业,又包括能源、医药、通信、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民用产业,不同产业之间通过渗透、交叉和重组等手段,必将产生新兴的产业门类和业态,从而衍生出新的业务增长点。

军工企业产业融合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多赢的格局。军工企业产业融合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在产品协同、业务协同、财务协同、管理协同、人才协同等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在实现军工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效能最大化的同时,逐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军工企业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军工企业的双赢和多赢的发展格局。

案例企业:某军工集团公司

某军工集团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现有7个研究院、2个科研生产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余户企事业单位,遍布全国各地。该集团着眼于“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积极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发展空间,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自主研制的防伪税控系统、奥运安保科技系统、南水北调仿真系统、应急救援与保障装备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安保科技系统的总承包商以及中国商用大飞机配套供应商。在抗击冰冻雨雪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过程中,在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过程中,该集团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彰显了强大的航天高科技实力和中央企业“顶梁柱”的作用。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重点扶持的领域之一。从该军工集团来看,物联网技术与信息产业具有密切的关联度,在传感设备、通信技术以及系统集成等领域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最为密集的领域,并且集团公司下属以信息技术为主业的单位绝大部分都涉及到物联网技术。“十二五”期间,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已被确立为集团民用产业四大支柱板块之一。

转型策略: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1 军民融合式发展,助推产业协同发展

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不仅是集团公司民品的支柱领域,同时也是军民融合程度较高的领域。一方面,“军技民用”将“高技术含量、高可靠性”的军工技术应用在物联网领域,极大地提升了集团公司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水平,如:高清摄像、应急自动化装备、模拟仿真等多项领域的核心技术均由军工技术转化而来;另一方面,物联网技术、产品及项目可以利用已有的军品渠道进行销售,实现“军品带民品、军贸促民贸”的战略目标。而反过来,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的发展也在市场运行机制、研发模式、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了对军品的反哺,实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

2 构建产业联盟,整合集团内部资源

针对从事物联网技术研发、制造、实施及销售的院、厂、所及公司众多,产业集中度较低的局面,集团公司充分借鉴传统产业联盟的运作模式与管理机制,创新建立了集团内部的产业联盟方式,形成了“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整合了集团优势的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而极大地提升了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 构筑“三层次产业平台”,融合产业资源

该集团物联网产业实体平台的组织结构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三个层次。其中:核心层是集团公司内承担物联网产业总体规划、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和渠道建设的核心单位;紧密层是集团公司所属的从事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各企事业单位,其工作重点是核心技术、产品级项目开发、生产及销售,并逐步围绕核心层完善各单位间的项目分工协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改变各单位单兵作战的局面,形成集团公司物联网产业的合力;松散层是集团公司物联网产业的相关配套单位和联盟单位,包括产品供应商、零部件提供商、电信运营商等,为集团公司物联网产业提供配套产品与服务。三个平台的建立,保障了集团公司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4 打造“1+N”研发模式,强化技术优势

1是指:由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综合优势明显的单位牵头组建面向整个集团的研发中心,即集团只有一个技术总体单位。N是指:其他配套单位,如院属厂所、公司等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和主攻的应用领域,成立公司、厂所级研发中心,如传感研发中心,RFID研发中心等子研发中心。在子研发中心接受厂所级公司管理的同时,也接受集团研发中心的垂直管理,即根据集团技术研发的总体战略部署,分工开展各项具体应用技术的研发工作。

5 培育“示范项目”,带动产业发展

通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等大型安保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在行业内树立了集团公司卓越的品牌形象,同时还为组织、协调与实施大型物联网项目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在“大防务,大安全”理念引导下,集团公司确立了“项目产品化、产品模块化、模式固定化”的业务发展思路,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带动技术、产品及应用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实施路径:从抢位、协同到全产业链

1 抢位发展阶段(2011—2012年)

“十二五”初期,该集团借助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机遇,发挥集团及各下属单位在国际、国内的市场和客户资源优势,抢位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围绕安防、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积极拓展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带动进入其他产业领域;按照集团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发展重点环节,加强技术研发投入,通过技术攻关掌握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建立集团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营销中心,并与集团公司国际化经营平台做好充分的对接,统筹集团营销资源和渠道,形成集团在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上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

2 协同发展阶段(2013—2015年)

在抢位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集团在物联网产业上的资源整合,实现集团物联网产业的协同发展。全面拓展国际、国内物联网应用市场,形成具备号召力的优势品牌,实现具备稳定发展和利润逐年增长的目标;加大资本运营力度,通过实施收并购实现产业链的延伸,抢占产业高地;通过工程带出口、军贸带民贸的方式,加速物联网技术应用产品与技术的海外输出;加强产业园区布局建设,实现核心产品的产业化,形成规模效应。到2015年基本完成集团在高端传感设备、复杂业务应用解决方案、智慧公共管理专业运营等领域内的产业布局,在传感设备、智慧城市等核心产品和项目上具有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全产业链运营阶段(2016—2020年)

“十三五”期间,继续发挥集团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创新技术与行业应用,努力成为中国物联网行业的领导者与标准制定者、成为全球物联网行业知名的产品供应商与服务提供商;进一步加大资本运营力度,利用上市平台广泛兼并、收购,并向海外市场拓展;遵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占据城市、地区级应用市场,并逐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进入社区、家庭等应用市场;不断地整合和优化集团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资源,将集团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