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初中数学 “课堂观察”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赴杭州建兰中学观摩该校数学组“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的整个流程及当前农村初中“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现状为背景,针对农村初中“课堂观察”教研活动较难有效、高质量开展的状况,提出了农村初中的“课堂观察”教研活动今后需要从团队观察三步曲(1.准备阶段“五确定”;2.观察阶段三记录;3.反思阶段三形式)进行实践探索的策略,最后结合实践研究,对本课题的成效与反思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课堂观察浅谈
G633.6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
1、湘湖中学教研的启示
2012年4月6日,我校组织大部分数学教师赴杭州建兰中学观摩“建兰中学数学学科课堂节活动”。笔者作为一线教师有幸领略了该校数学组“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的整个流程。我注意到建兰中学的本次“课堂观察”中,在学校层面,学校为课堂观察的开展创设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课时的调动,观察场所的安排,必要的活动经费);在教研组层面,合作的教研文化是该校“课堂观察”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教师个人层面,该校教师的量表开发技术和观察技能得到充分体现,他们优良的学科素养和虚心好学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的“课堂观察”开展得如此成功,这引起了我们研究此课题的极大兴趣。
2、农村初中教研活动的尴尬
透过建兰中学的“课堂观察”,不由自主地让我想到了我们农村初中的“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现状。这是农村初中某校的一次“课堂观察”教研活动片断:一位老师上了一堂八年级的数学公开课。按照惯例,在当天下午的业务学习活动时,由教研组长来组织对这堂公开课的“课堂观察”评课活动。在上课之前的一个星期里,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其他场合,同组的老师都没有跟该老师提及公开课之事,该老师也没有主动向其他老师征求公开课的建议。在评课时,不少教师发言泛泛而谈,没有触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更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最后,教研组长做总结性发言时,也只是更多地对前面教师的发言进行总结,而很少提出自已独立性的见解和高质量的教学建议。整个“课堂观察”教研活动在一片“和谐”声中草草结束。
对照建兰中学的“课堂观察”,某校的“课堂观察”研究环境较封闭,也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建议达成。但是,这样的教研组活动,这样的“课堂观察”活动景象在农村初中普遍存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并在一年多的实践研究中,取得了不少实践和理论上的收获,我们认为在农村初中数学教研组实施“课堂观察”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二、对核心概念的阐述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观察”是指有利于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参与,有利于培养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教研意识的实践操作方案。它冲破了传统教研组活动的封闭性和单一性限制,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从多角度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评价,并结合量化数据,对上课教师作出科学性的评价,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三、“课堂观察”在教研活动中的具体实施――团队观察三部曲
具体实施流程图如下:
课前会议、精心准备 分工记录、全面观察 课后反思、分析评价
激活自我观察意识 培养自我观察能力形成自我反思习惯
“团队观察”的“团队”在学校中通常是指教研组和课题组。由多位老师组成观察团队进行的观察,我们称之为“团队观察”。在我们所开展的课堂观察中,团队观察是相对比较规范的,它分为“准备阶段”、“观察阶段”与“反思阶段”三部曲。
1、准备阶段。团队观察需要较为周密的准备,以确保观察效果。准备阶段“五确定”是指主题的确定、内容的确定、方法的确定、工具的确定与分工的确定。
第一是确定观察主题。团队观察一般需要预设观察主题,观察主题是“团队”的聚焦点,观察的主题不是我们在开展教研活动一时兴起拍脑袋拍出来的,它常常产生于教学实践的“问题”,而且要考虑到听课者的专业观察能力。课堂观察的主题可以是普适性的,比如“学生学习习惯的观察”;也可以是较具学科个性的,如“学生课堂出错情况及教师处理方法”;可以从学生角度的,也可以从教师角度的,还可以从师生互动角度的;可以侧重在知识掌握的,也可以侧重在能力培养的。
第二是确定观察内容。确定主题不等于确定内容,确定主题是解决了研究“角度”的问题,而确定内容是解决“观察什么”的问题,比如观察“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们要求教师观察老师的提问时机、提问形式、提问内容、学生的回答、老师的解答、师生、生生围绕问题的互动等等,这就是“确定内容”。
第三是确定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有定量法、定性法、定量与定性结合法,这应根据观察的目的、主体、主题与内容而确定,一般而言,定性法是必然要采用的,定量法视实际情况而定。如在观察我校吴老师的初一“幂的乘方”这节课中,我们针对学生回答问题这一观察点,设计了如下两张课堂观察量表,这里就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观察方法。第一张观察表是可以定量统计的,如集体齐答、讨论后汇报、个别回答、自由答的次数等是可以具体量化统计的。但第二张观察表就只能根据观察老师的个人理解定性记录了,如表中的机械判断、认知记忆性、推理性、创造评价性等回答次数的统计就只能由观察教师根据自已的理解加以统计了。
学生应答方式统计表 学生回答的类型统计表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率
集体齐答 3 15
讨论后汇报 0 0
个别回答 15 75
自由答 2 10
学生回答类型 频次 百分比
无回答 0 0
机械判断是否 0 0
认知记忆性回答 4 24
推理性回答 10 60
创造评价性回答 3 16
第四是确定观察工具。观察工具分为核心工具与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包括观察量表与工艺学法(包括录音法、录像法等),核心工具即所谓的“自身感官”,因为无论使用何种工具,“人”才是课堂观察中最为核心的工具,比如我们采用量表统计“学生的投入状态”,但某种表现究竟属于“一般性投入”、“非投入”抑或“深度投入”,最终仍需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能力。但辅助工具常常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观察量表的使用可以提高观察的科学性,对课堂的录音、录像,就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分析的精度。(课堂观察量表部分见附件)
第五是确定观察分工。在我们的实践中,观察的分工有这么几种:一是根据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进行合理分组,保证每一个观察小组都有一名骨干教师进行主观察(主要是进行定性的观察),其他教师辅助观察(主要是作一些定量记录),以此保证观察的实际效果。二是分时段,同一观察小组内的某位老师观察某时段的课堂,如在下面这一个案例中(对孙老师的课堂观察),王老师、朱老师、易王老师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分布情况,每人各负责15分钟的时间记录。三是“盯人法”,同一观察小组内的某一位老师对部分学生进行自始至终的观察,比如(对孙老师的课堂观察)我们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就要求赵老师、高老师、沈老师三位老师分别观察班级三分之一同学的参与课堂活动情况。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粗略的分工,在实际的课堂观察中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团队的协作。
如在我校孙老师的初二数学新课的一次课堂观察中,我们确定了如下分工:
(1)龙老师、胡老师,高老师观察教师课堂教学时间分布情况。
(2)王老师、朱老师、易王老师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分布情况。
(3)沈老师、胡老师、吴老师观察教师上课轨迹。
(4)赵老师、高老师、沈老师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
(5)陆老师、王老师观察教学内容设计。
(6)万老师、陈老师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情况。
(7)郭老师观察课堂氛围创设及教师课堂评价用语等方面。
2、观察阶段。进入课堂的观察阶段,对于观课老师来说,是一种紧张的脑力劳动,初涉课堂观察的老师常常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们每一次组织团队观察之后,老师说感叹说“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听过课”、“从来没有这样细致地看过学生”。在观察阶段,我们要求做到三记录。
一是记录时间。为了便于操作起见,我们一般是以15分钟为时间段记录的,这样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时间标尺,比如,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记述统计学生在哪一个时间段内的学习最为投入和最不投入,据此分析教师的教学原因。
二是记录细节。记录与观察主题相关的典型细节是观察阶段最主要的任务,这是整个课堂观察的意义所在,也因此,课堂观察让听课者的思维高度集中,甚至有的老师说“每一根神经都紧张着”,生怕遗漏了重要的信息,而任何一位老师的信息遗漏都会给整个的课堂观察造成损失。
三是记录好“课后访谈”。课后访谈是一种补充性的观察,访谈的对象是执教教师与上课学生。作好课后访谈记录,为我们的课堂观察提供了第一手的详实的文字资料,对学生,对被观察教师以及对我们课堂观察的课后评价都是很有益的。
3、反思阶段。观而不思,其观必然肤浅。观察总是与反思相伴的。在团队观察中,我们极其重视反思的重要性。团队观察的反思通常采用三种形式:
第一是个别反思。个别反思是根据观察的任务,每位老师或者由若干名承担同一观察任务的老师组织成的“任务组”进行的针对性的研究,或统计,或描述,或分析,或重构。如在对我校孙老师的初二新课的课堂观察后,部分观察教师的个别反思:
王老师:我是观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分布情况:课前默读概念、性质等(多媒体显示)用时1分钟;课前热身(1―3题)用时1分钟;课前热身(4―6题)用时3分钟;例1用时2分钟;例2用时3分钟;作业本(2)P11第17题用时3分钟;例3用时10分钟,总用时23分钟。
孙老师的课从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角度看,有以下三个特点:
1、和谐:讲练结合,确保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和谐分配。
2、理念:时间安排上符合现代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
3、给力: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
当然还有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如例3学生练得较为仓促,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可以做得更好。
沈老师:我观察教师上课轨迹,以记录的路线来进行说明。
1、上课教师活动范围广,一节课教师活动有二次全教室巡视。教师关注全体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教师在巡视过程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当学生碰到困难时,教师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第二组和第三组先后有5名学生得到教师的有力协助,但第一组和第四组的学生,教师在巡视时可能相对帮助不是很多,这也待于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予以改进。
3、教师在巡视时对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关注相对多一点,对后排和四个角落的学生关注度可能偏低一点,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巡视时适当兼顾各个点上的学生。
赵老师:我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整节课学生个别回答共15人次,第一组有四人次,第二组有4人次,第三组有6人次,第四组有1人次,从回答问题参与的点来看,呈正态分布,除第四组相对较少之外,分布还算均匀。15人次的个别回答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在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
第二是集体反思。将个别反思所得到的结论与启示进行集体交流,此时的反思应由执教老师参与。集体反思常常有相互的碰撞与彼此的吸收,也有执教者与观课者的对话,因此常常是一种智慧的大餐,又夹杂着原理念解构时的“刺痛感”和新的个人理念重构时的欣喜感。但是,这种集体反思受到时空的局限较大,因此,我们也提倡有时候可以利用网络论坛或教育博客来组织这样的反思。
第三是综合反思。我们主张将集体反思的意见进行综合性的整理,这种综合反思的呈现形式是多样化的,在我们的实践中,经常采用的形式有:报告式、论文式、沙龙式、随笔式、表格式等等,这些形式体现出“一线学术”的研究品质。如郭老师对孙老师的课堂观察后的总结述评:
本次活动是数学组第一次正规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都是抱着尝试的心态,也为我们下一次观察活动的改进开了个好头。
首先,课堂观察在课前准备时,应把主要的课堂观察参与教师,集中召开会议进行相关工作的布置和讲解,对课堂观察的数据的记录、分析及课堂观察的点评加以适当的指导,以提高课堂观察的有效性。但由于时间上面很难协调把参与教师集中在一起,在课前准备上显得比较仓促。只是教研组长同各观察小组的责任人作了一个简单的交流,没有真正把课堂观察的理念和精神贯彻下去,导致本次课堂观察相对略显粗糙一点,在以后的课堂观察教研活动中应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其次,未形成本学科更有效的观察量表。由于观察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这次观察我们也仅仅是匆忙选取了其中的几个点去尝试,量表涉及的范围不够广。由于人员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观察和记录。建议下次可以邀请外组成员辅助观察,一方面减轻教师听课负担,另一方面加强不同学科的互动交流。
最后,本次听课给我们最大的感觉是很累,因为孙老师有自已独特的人格魅力,她的课很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我们要一边关注她的教学内容,一边进行任务观察,有时往往会顾此失彼,就如观察学生回答的类型角度,其中有“无回答、机械判断是否、认知记忆性回答、推理性回答、创造评价性回答”六个指标,笼统可以说出个大概,但要量化,具体化到多少人次,很有难度。
当然,想让课堂观察取得实效,我们要形成一个共识:被观察者要虚心接受、认真反思,这样观察者才能做到察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于被观察者来说,要坚持自已的风格但又要吸纳他人的合理建议,要让教学适合自已的性格特点又要克服自已的致命弱点,这样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促进自已的专业成长。
四、对课题实施的结论分析
1.成效
首先,课堂观察可以增进专业反省意识。授课教师上完课后,由教师同伴向授课教师提供大量真实信息,提供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可以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是一种真正的发展性评价。持续地开展课堂观察,教师的反省行为就会不断得到强化,有利于专业反省意识的提高。
其次,课堂观察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意识,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学。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最大特点及其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参与研究。这种观察理论和方法让更多的老师愿意加入到这种活动中去,不会觉得自己是受批,也让更多有经验的教师愿意说,避免了不敢多说的局面。
2.反思(理论支撑)
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课堂观察可改进教师教学、改善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它是对传统听评课的一种超越与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虽然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积累了―些宝贵的经验,但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系统的、持续的研究方式,在学理上和实践中仍需要我们不断做出新的解答。
首先,在理论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理清课堂观察中的若干基本关系。如何客观地评价课堂观察的价值? 课堂观察在哪几些方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课堂观察的作用有何不同? 课堂观察如何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学生课堂学习? 课堂观察需要怎样的教研文化、学校文化的支持,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可以看出,在课堂观察这只“箱子”里面,有许多深层的、隐性的机制在支撑其发展,我们不应简单地将其仅仅视为一种听评课的方法。我们既要从课堂观察的内部要素着手,完善它的合理性和操作性,也要“跳出”课堂观察,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学习等其他理论领域来反观课堂观察。同时,课堂观察致力于打造民主合作的学校文化,如何以课堂观察为突破口,践行先进的教育哲学,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其次,在技术上,课堂观察的发展需要更为综合的视角。观察点的选择和量表的制作是课堂观察的关键,在秉持专业取向的同时,需要为观察者提供易于操作的抓手和示范。在观察点的选择上,需要结合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特点、需求以及学科性质来进行考量:在量表的制作上,我们将脱离仅靠参考模仿的“拿来主义”走向体现学校、教师、学生、学科特点的自我创生,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特点,推进量表学科化、现场化、个人化的进程。同时,课堂观察要警惕走入纯技术的歧路。传统的听评课在对课堂教学整体性的把握上有其可取之处,应该将其与课堂观察结合起来,将定量和定性的方法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此外,尽可能地减少观察行为对课堂教学不必要的干扰,增强量表的可记录性,提高推论的合理性等议题也是课堂观察研究的生长点。如果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课堂研究电子化的出现,课堂e观察也是―种努力的方向。
再次,在实践层面,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体的建设至关重要。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的研究方式,如何激活教研文化关系着课堂观察的走向。合作体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各个成员的声音,进行合理的分工,分享共同建立的规则,实现利益的互惠,扩大教师参与面和参与程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而观察者的态度、专业技能影响着课堂观察的效率,如何提高观察者的素质,这是校本培训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同时,学校应考虑如何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合理安排课堂观察在校本教研中的地位,保障课堂观察在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课堂观察的理念与操作涉及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我们的思考与探索比较肤浅,但我们相信,课堂观察理应成为教师研究课堂的基本方法,教师在课堂观察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24期.
2.沈正元. 什么是课堂观察[J].学校管理, 2010年 01期.
3.陈芳.课堂观察――研究课堂的金钥匙[J] . 江苏教育研究, 2010年 05期.
4.秦文娟. 从观察到洞彻――在课堂观察中提升专业观察能力[J] . 江苏教育研究.
附件
数学组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1 课堂观察量表1(学生活动记录)
项目 个别发言 小组讨论、交流 演示活动 记笔记 向老师提出问题 积极回答问题 点名后回答问题 点拨后回答问题 回答不出问题 同学帮助下解决问题 消极行为(扰乱课堂或其他)
人(次)
时间
所在组别
课堂观察量表2(氛围创设)
观察纬度:学生参与状态、学生应答、氛围的有效性观察要点:课堂氛围的创设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教师姓名 观察人
课题 时间
课堂活动
主要环节 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的应答情况 氛围的创设与目标的合适度
兴趣浓厚主动参与活动 兴趣一般,被动参与活动 不感兴趣,被动或不参与活动 全班 小组 个体 合适 基本合适 不合适
评价:
说明:本表填写要求观察者密切关注小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记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动态。1积极2被动3消极。凭借经验分析学生互助合作学习实效以及影响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效能发挥的因素。
课堂观察量表3(教学过程时间分布)
引 入 展 开 巩 固 总 结 作业
用 时
占课时长的比例(%) % % % % %
课堂观察量表4(教师行为)
教师姓名 观察人 班级
课题 时间
观 察 指 标 评 价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有趣、生动 A B C D E
教学步骤清晰,有条有理,由浅入深 A B C D E
教学方法多样,活泼有效,并恰当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 A B C D E
平等、友好、耐心地对待学生,表扬和批评都很恰当 A B C D E
热情面对全体同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 A B C D E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帮助同学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方法 A B C D E
不任意加重学生负担,上课不拖堂 A B C D E
课堂观察量表5(教师提问记录)
观察记录 观察内容 次数
1.记忆性问题
2.推理性问题
3.创造性问题
4.批判性问题
挑选回答问题方式 1.提问前,先点名
2.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3.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4.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教师理答方式 1.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2.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3.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4.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课堂观察量表6(提问有效性)
教师姓名: 课题: 观察人: 时间:
问题类型 个数 所占比例
一、有效的 1.铺垫型
2.思考型
3.提醒型
合计
二、低效的 4.过易的
5.过难的
6.无意义重复的
7.表述含糊的
合计
三、无效的 8.无效的
提问总数
课堂观察量表7(教师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评价目的
(清晰、准确、无冗余) 评价时机
(成熟、不成熟、生硬) 评价态度
(交流式;表演式;个性化) 效度原因分析
次数 % 次数 % 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