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号入座 第3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宝宝是家里的“小领导”,专“指挥”家人对号入座。这个奶瓶是囡囡的,这个位子是妈妈的,这个是……
宝宝越长越可爱。也越来越懂事。最近还当起了“小管家”。谁的专属位子,谁的拖鞋,谁的水杯……小家伙分得是一清二楚。
这是我的。不许碰!
场景一:妈妈指着手里的口红问宝宝:“这是谁的东西呀?”宝宝笑嘻嘻地用手指指妈妈。拿起大皮鞋问宝宝:“这又是谁的啊?”宝宝指看爸爸。一把奶瓶举起来,宝宝立马兴奋得拍着自己的小胸膛。妈妈做势拿起奶瓶往自己嘴里送,宝宝急得哇哇大叫。
宝宝到了一周岁左右就会有了一定的物品归属感,他会通过自己日常的观察辨认出家里的东西分别属于哪个成员,这是成长历程中迈出的一大步。
妈妈们欣喜的同时却发现宝宝好像变得自私了,自己的东西不让别人碰。其实这是宝宝自我意识的体现,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宝宝开始有了你的和我的区分概念。出于对自我的一种保护,他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东西,这也是对自己权力的一种维护。
家长应该乘机培养宝宝这方面的意识,让宝宝进一步了解自己和别人物品的区别,学会管理自己的物品,建立简单的社会认知,促进宝宝对自我形成尊重感,以便将来能更宜于独立性的发展。
“蛮不讲理”的规矩
场景二: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忙拿出拖鞋给客人换上,可是一边的宝宝忽然爬过来抱着客人的大腿放声大哭起来,弄得妈妈很是尴尬。劝了半天宝宝还是不依不饶。好不容易费了半天劲才搞明白,原来妈妈把爸爸的拖鞋拿给客人穿了。直到另换了一双拖鞋后宝宝才恢复常态。满意地去玩耍。
宝宝在有了物品归属感的同时又有点认死理,他有了自己的一条标准――爸爸的东西就是爸爸用的,妈妈的东西就是妈妈用的,别人不能碰。在家长看来这时的宝宝有点不可理喻,但这恰是这个年龄段孩子思维能力较低的正常反应。 家长不应粗暴地下命令让宝宝屈从,这会让宝宝形成“蛮不讲理”的行为标准,也不要试图用成人的那套来跟他讲道理,那根本就是“对牛弹琴”。顺其自然,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加,生活阅历的丰富,思维也会慢慢开阔,他心目中的标准也会逐渐改变的。
秩序不能乱
场景三:开饭了,宝宝指看其中的一把椅子咿咿呀呀地叫唤着爸爸来坐。宝宝真乖,叫爸爸吃饭了啊。今天的鱼不错,尝尝。刚一动筷子,小家伙不高兴了。宝宝也要吃吗?好像不是。那是怎么了?宝宝扯爸爸的衣角,指指桌子下面的黄酒,“呵呵,傻小子,今天爸爸不喝酒。”不喝,这怎么可以,每天都喝的,不行不行。天晓得,接下来的哭闹有多厉害。
呵呵,你可别小瞧了宝宝这个时期的观察力,爸爸晚饭时的一盅酒已经牢牢地印在宝宝的脑海里。从来都是先喝酒再吃饭的,这是吃饭的秩序,不能乱!宝宝的执拗有的时候还真会让你哭笑不得。对号入座不止表现在人与物的对应上。连固定时间段里的事情也难逃宝宝的“掌控”。对此,家长不必在意,完全可以利用宝宝这一成长契机,培养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家长自身必须得作出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