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改下构建历史与社会学生自主问答课堂模式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改下构建历史与社会学生自主问答课堂模式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新课改下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不是简单的教师提、学生答,而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因此,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构建生本课堂。

关键词:历史社会;自主问答;生本课堂;课堂模式

在新课改下,历史与社会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回答―同伴互助―教师解惑”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迫切。反思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习惯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被动方式,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由认知规律知道:学生只有参与教学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把“问”和“答”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思索和探讨,以所提问题为载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下面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家住平原》为例,谈谈如何开展学生自主问答教学。

一、自主问答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新事物的“好奇”,正是学生共同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进行探索活动并解答问题。因此,教师有责任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并从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在上《家住平原》时,我首先采用猜谜语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了充分体现问题设置有效性,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是湄公河平原组,另一组是美国大平原组,让他们比赛,规定每提出或解决一个有效问题都可以加小组分,同伴互助或讨论解决问题可加若干分。接着我就问学生,这节课你想了解湄公河平原和美国大平原的哪些知识?请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个别学生开始提问,我马上板书所提出的问题。等到美国大平原组连续提了四个问题后,两组学生开始由原来的拘束,思维不活跃,到竞争激烈起来,一组说“同样是平原为什么美国大平原农产品产量或收入都高于湄公河平原”?另一组说“为什么湄公河的平原不组织大规模机械化耕种”?这样生成性的问题被学生提了出来,精彩纷呈,我写了满满半黑板,学生感觉这样的社会课学得很轻松且很愉悦,感觉一节课的时间好短!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自主问答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学生提问是指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在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由于上课提问题答问题都可以得分,学生们在预习本节课时已经查阅了大量资料,积极地寻找问题想难倒对方,但同时自己又要积极准备资料解决对方小组抛出的问题。在上课时提问题的小组是绞尽脑汁想问题,回答小组的学生却是七嘴八舌,同伴互助,气氛相当活跃。等到我再抛出湄公河地区和我国南方地区的房屋建筑有什么共同点这一问题后,两组学生讨论后自然而然地都抢着回答这一特点的好处,再让学生回答有关湄公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两地在景观或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并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刚才回答的问题时,学生马上就能概括地说出两者的不同之处。最后,我请两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将两者的不同做了分析对比,并归纳总结:即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三、自主回答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课堂上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是学生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信号,是学生知识基础、学科能力、思维状况的集中反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标杆。新课改强调学生转变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一切常常要通过语言交流来实现,课堂上提出或回答老师的提问,便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最直接的交流对话,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训练要引领学生学会提出有效的问题,要让学生听得明白,同时要学会倾听问题,学会思考问题,迅速形成解答思路,还要学会倾听其他学生回答,发现思考的差异点,从而有个性地解答问题。我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尊重提问或回答问题学生的自尊心,对同学们说得不好者也要给予鼓励和扶助,使其充满信心;当学生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时,我就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就要小组成员帮助他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我给予其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我告诫其他同学千万不能嘲笑,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总之,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善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在学习中不盲从书本或权威,敢于质疑,敢于突破常规,能独立思考,能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见解;学习中善于与人交流与沟通,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我就能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可靠的保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每位学生都有一次完整表达语言的机会。

四、教学反思

1.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解惑者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教材的内涵,设计由静变动的教学方案,学生动起来了,教学也就活起来了,教学的内容也就丰富了。

2.活化教材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固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但教材绝不能体现全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活化教材。这样学生既可以在独立思考的自学中发现新知,又可以在互帮互学的商议中释疑解难,还可以在唇枪舌剑的争辩中各抒己见。

3.引导学生自主问答

这不仅仅只是引出一个问题就行了,而是一项需要仔细、谨慎、耐心的工程。首先,备课中需要仔细斟酌出有价值的问题,了解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在确定这个问题的价值性后,必须考虑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先做好铺垫,再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学生的反应又将会怎样。在准备好之后进行教学引导,如果学生一时无法回答,应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再行回答;如果讨论后仍无法回答,就需要教师进行细化提问或引导回答,并在下课后对这个问题进行再次修正。

总之,新课改下自主问答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创造了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是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把“问”和“答”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而最终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参考文献:

夏小刚.数学情景的设计与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教育学报,2009(1).

(作者单位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