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药:剂量“合适”疗效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药:剂量“合适”疗效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生给病人用药时,必须按照病人个体差异区别对待,不仅用药品种常常不同,即使是用同样的药治疗同样的病,不同病人的摄入剂量也往往有较大的不同。

一般说来,对婴幼儿、老人,尤其是高龄老人、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用药剂量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

老年人:代谢功能差,药量宜酌减

很多人都知道用药应“小儿酌减”,却不了解“酌减”规则同样适用于老人。老年人因用药过量而药物中毒的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原因就在于医生和病人都习惯于按“常规剂量”开处方和服药。

实际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生理功能处于逐渐衰退的状态,机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生物转化和排泄能力等各项指标较年轻时都有一定的下降。据国外报告,随着年龄增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增高,70岁以上的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为青年人的7倍。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比年轻人强,对许多药物反应特别敏感,例如:按正常成人剂量服中枢神经药物易致精神错乱;心血管药易致血压下降及心律失常;非甾体抗炎药易致胃肠出血;抗M胆碱药易致尿潴留、大便秘结及青光眼发作等,因此用药应该适当减量。

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标准是:60~80岁者用成人量的3/4~4/5;80岁以上者用成人量的1/2(与10岁儿童的用药量大致相当)。除了高龄外,体重轻也是“老寿星”容易发生药物中毒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的迟早各不相同,实际年龄与其生理年龄往往并不一致,因此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体质、病理状况等综合考虑。

女性:经期对泻药敏感,易月经过多

除了年龄的差异,个体差异也会决定用药剂量的不同。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同一剂量所产生的不同反应。此种“个体差异”有时十分明显,例如抗高血压药“利血平”,不同病人的每日需要量为0.125毫克~1.0毫克,相差8倍。

为何个体对药物的差异会如此悬殊呢?通常可以从病人的生理因素和病理状态去考虑。就病人生理因素而言,性别差异在一般情况下不致影响药效,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对药物的反应则不同,如月经期对泻药和强烈刺激性药物比较敏感,可引起盆腔器官充血,有造成月经过多的危险。

肝肾功能不全者:在常规用药时,易发生中毒

肝功能异常的病人,由于药物的代谢和解毒受到影响,因而易在常规剂量用药时发生药物中毒。肾脏是药物代谢产物排泄的器官,当肾功能不全时,药物排泄受阻,就容易导致药物的蓄积中毒。

如今,不少药品说明书上常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的字样,其中的肝功能不全是泛指肝功能不正常,即肝病患者出现的转氨酶、胆红素等生化指标超出正常范围。而肾功能不全指的是肾脏排泄功能减退,表现为尿素氮、肌酐等生化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类药物,最好在医生监控下使用。

选择片剂上有划痕的药物

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就像一个技术超群的时装裁剪师,要有“量体裁衣”的技巧,能恰如其分地制定出合适的用药方案。对于那些作用强烈、反应大、安全范围小的药物应特别谨慎使用,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人的反应逐步调整剂量。对于某些危重病人,必要时应在用药期间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这样既能保证疗效,又可避免中毒。

医生们在临床中发现,不少需要服小剂量药物的病人,常把一粒药丸割成几份服用,实际上这种做法会令药效大打折扣,甚至引发毒副反应。一些药丸被分割后,药剂在体内分解的速度发生改变,生物利用度会有明显变化,药物作用与服药量之间失去定量关系,特别是现在的口服药已不再都是变通的剂型了,许多有特殊功能的口服药品剂型在分割时会破坏药剂的特殊结构,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有的会完全失去疗效,有的甚至会造成中毒。

因此,服用小剂量时,可选择片剂上刻有划痕的药物,一般为1/2、1/3或1/4切割线。这类药物可以方便、准确地分割,而且药效不会发生改变,必要时也可以选用儿童制剂。

*相关链接:你对药物敏感吗?

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在用药剂量上和其他人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是因为不同人的肝脏代谢功能各有不同,药物从血浆中消除的速度也不一样。虽然我们可以根据体重、年龄、性别决定用药剂量,但是,即使是这些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使用同剂量的是同种药物,对药物的反应也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而过敏体质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就高于一般人。

那么,怎样知道自己对药物是否敏感呢?你不妨做做下面的测试:

1.你服用任何药物都是药到病除吗?

2.你是不是很容易醉酒?

3.服用抗过敏、抗晕动病以及安眠药物后,是否会出现疲乏等不适?

4.服用茶、咖啡、巧克力或某些药物后,是否会过度兴奋甚至焦虑失眠?

5.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