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断代与复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断代与复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对近现代博物馆建筑发展趋势的概述,结合当代著名老博物馆修复与加建设计案例,对于旧建筑更新的理论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总结在面对建筑遗产的复兴时建筑师处理方式的共性。将修复与加建中涉及的要素重点归结为在风格,材料,构造衔接方面强调历史断代”,“延续”,以及“尊重性”,并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梳理完善旧建筑保护和更新的理论逻辑。

关键词:断代 延续 尊重性 衔接 修复加建

Abstract:Through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odern museum building, and combined with the case of contemporary famous Museum of repair and expanding design.,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make a deep research of the update of the old building theory ,and Sum up the common point in the face of the revival the architectural heritage of different architects. In face of the repair and extending design, we will fix the focus on the element which stressed history "dating" and "continuation" and "respect for nature" in terms of style, materials, construction convergence.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protection and update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the old building on this basis and starting point.

Keywords:history“dating”; extend; respect;link up;repair and expand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2)08-0072-02

1 前言

在人们的印象中,旧世纪的博物馆往往阴沉,古旧,光线昏暗,古典繁复,带有与城市相悖的距离感。几乎所有的艺术品都珍藏在阴暗的角落,除了考古学家和少数艺术工作者外,几乎没有人去驻足这些沉闷的都市空间。而新建的博物馆却拥有明晰而通透的空间,造访者进入其内,都有如来到一座“逃城”,充满了救赎与期待感。

继承和发展原本就是建筑界永恒的话题,在这种新旧建筑的明显差异下,古老的博物馆的加建与再设计需求显得更为强烈,在延续历史的同时,意味着他们开始走向开放性与城市化。功能的扩张使其更能适应当前的需求,空间的延续打开了对外的门户,在人们开始亲近和重新认识他们的同时,成为了承载连接着世界桥梁的支点。这种改变就好似歌德在《浮士德》中的一句话,“很多时候你认为是自己在主动前行,其实是不知不觉被推向前方”。

2 博物馆的复兴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和华盛顿国立美术东馆,是现代博物馆复兴中革命性的作品,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筑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在老馆基础上进行建设,并且都在上世纪重新吸引人们回到博物馆中。人们在这里不再是为了单纯的朝圣藏品,更是为了体验新的空间和氛围。尽管当代艺术家们对于这种现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认为建筑师的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使得藏品本身的价值受到了颠覆,喧宾夺主,让藏品的境地陷入尴尬。但这种改变确实让馆方行政单位欣慰,人气和流量的激活,提升投资方收入的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的城市经济,甚至让整个区域的国际知名度都发生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美学经济”。

建筑师弗拉克盖瑞设计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是美学经济中的一个奇迹。这栋建筑采用钛金属外壳连续表面的卷缩与揉皱,以及一系列的褶叠,形成了柔软而强烈的视觉肌理,颠覆了现代建筑的造型,然而,却塑造了出别样的前卫。毕尔巴鄂是一座古老而没落的港口工业城市,在近代又被洪水摧毁几乎整个老城区,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建成后,成为全球人士争相前去朝圣的热门城市。它甚至带动了整个城市与区域经济的成长与复兴,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毕尔巴鄂效应”。

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地开始新建博物馆建筑。与此同时,那些“老革命”也相应迎来了梅开二度的机会,这其中的另一个原因是二战后人们对于历史和传统的保护意识变得更为强烈。经过设计加建的老博物馆并没有因为风格杂糅而逊色于光鲜亮丽的新宠,相反,还因其沉淀的历史文脉与当前时代色彩发生碰撞交接而更受关注。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3 原则与实例

在建筑师创造出一个建筑时,这个建筑所负有的不同层面的记忆应该可以同样被普通市民所认知,这种认知不需要他们具备专业知识或是知道建筑方面关于风格和形式的语汇,这种认知也并不需要非常理性的分析,并非每个非专业人士都需要懂得识别它,就仿佛中世纪的宗教信徒都熟知教会里每个共识符号的意义——虽然他们仍旧会感受到其中所谓“宗教”的含义。他们对一个作品的判断首先是通过“感觉”而不是“理解”。这恰恰是建筑学所诠释和追求的:于理性分析之前人们的感受和体验。

这里却存在着一个矛盾,普通市民会想当然的认为,在一个老建筑的设计扩建部分的过程中,人们认为旧有建筑立面中的大量结构和元素必须在新的设计中被照顾得宜,古老的材质和风格都应该传承下来,他们脑海中浮现的是原有元素叠加出新的壁垒。但事实却是,扩建往往为了尊重原有旧时期痕迹的可识别性,使用的是具有明显历史断代痕迹的现代主义手法。因此,史学家们喜欢援引案例证明现代建筑所展示的无论如何也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即激烈的反传统意向。我们现在已经经历了新古典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他们都是从古典形式中汲取了灵感,然而,博物馆扩建的真正品质并不在于立面上风格与符号语言的相似性,而是在于其内部难以置信的现代性,以及对原有建筑品性的尊重性。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在扩建过程中,担任其设计工作的格瓦斯米-西格尔建筑事务所形容到“它代表着现代建筑史的一项特殊成就,体现出一位具有信仰的建筑师的想象力和不懈投入”,他们有意使用对比性的材料,形式和色彩,在博物馆东北角加建了一个由幕墙围合的高层板体①。这种格格不入的挑战性思维,实际上却是对赖特这座伟大建筑的让步和尊重:经过改造扩建后古根海姆馆(图1)原有建筑轮廓依然强烈,新旧建筑间的衔接明确而清晰,新建板体的玻璃外墙反射出极大地包容性与启示性——毫不隐晦地提示这是加建工程(图2)。加建设计中还包含了完善建筑技术设备,增加保温隔热外墙等②。跨出螺旋体结构和原有形制的思维,正如评论家戈德伯格所言“赖特的风格最终没有成为我们时代的风格,因为他们是那样的杰出,那样的有个性,他们完全不能成为一种风格,因为他们永远不能被模仿,被复制。”

在部分古老博物馆的扩建中往往也带有对原有建筑的修复工程,建筑师在修复中应该完全遵照了保护历史建筑阶段的传统惯用手法:一种对于那些承载历史变迁证据的被损坏建筑的传统,并非为了修复,而是为了重建。这和避免模仿与复制的原则如出一辙,并且这一认知在维罗纳水上古堡艺术博物馆(图3)的修复设计中得到了证明。建筑师卡诺斯卡帕在威尼斯常年从事历史建筑的修复和改造,习惯采用路径的设置和不同引导方式将各个丰富空间片段逐步展现。受到威尼斯精湛手工艺制作的熏陶,他在对于改造的细部设计过程中,形成了手工制作方式与现代建造过程的有机性结合,强调节点构造的条理性与艺术性。细部在整体构成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起到暗示或限定特殊空间的作用:第二. 通过体块轮廓和不同材料特质强调建筑的历史阶段; 第三, 通过叠置. 细化建筑符号赋予象征意义。料钢玻璃、混凝土等的特质. 在改建工程中与原有传统材料进行对比,通过对材料差异性的并置来形成奇特的视觉及空间效果.,以强化建筑历史性涵义的表达。在整个改造和修复中,新加入的元素都是使用现代的材质与工艺,钢制的楼梯扶手(图4),玻璃体的通廊,使原有残留部分与新建部分在视觉上完整脱离开,形成历史的断代(图5)。钢与古老石材的衔接缝隙实际上暗示着历史的断裂却也是新的传承,接缝处材质的改变是寄期望于目前所出现的可能材质及其相关性能,让他成为一座正在持续的建筑,并且运用了每一种可能的技术手段以实现其想要达到的目的。接缝处的痕迹显示着历史齿轮的滚动,它所带来的后续结果就是选择的设计不会就此结束,而是使建筑能成为消费者的艺术。在这里,高技派的本质已经消亡了,纯粹是建筑师对于现有技术的运用而已,整个博物馆的遗留部分本身成为了展品,斯卡帕在完成改造的同时也尊重了这座古堡和威尼斯情节③。

4 结语

卢浮宫扩建工程前后经历了5年时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从1982到1992年完成扩建,而维罗纳水上古堡于1958年到1964 年斯卡帕对该博物馆进行修复和改造设计并于1969 年到1975 年完成,这些流逝的光阴足以证明旧建筑复兴的难度和对建筑师精神专注度与持久性的需求。国外新锐建筑师对于这个课题,一直秉承着运用“新”的手法来面对历史传承。目前中国的建筑市场仍然处于较为混沌的时期,我们的行业准则和建筑师职业精神和素养较之国外,都还有明显的差距,使得国内的建筑和艺术产业都过于趋向商业化,艺术的本质正在逐渐淡化,相对于面对设计酬劳,应该更加专注于梳理项目概况和历史特征。在我们正处于大兴土木建设的时期,聚焦新兴建筑风格的同时,对于这些本身已经成为建筑文化遗产的去留,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与尊重。

参考文献:

[1] 保罗·戈德伯格.一比宝贵的历史遗产.世界建筑,02/1986.

[2]陈志华著.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 姜娓娓著.卡洛斯卡帕建筑的片段.世界建筑.03/2005.

[4]弗兰姆普教K.建构文化研究.王骏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吴焕加著.二十世纪西方建筑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安德烈·齐约克.韵律与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普鲁金.AE.建筑与历史环境.韩林飞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8]李雾.断片之后的整体——析卡罗·斯卡帕的维罗纳古堡艺术博物馆修复工程.新建筑,02/2011.

[9]大卫·沃特金著.方建筑史.傅景川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