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拿什么吸引患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拿什么吸引患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走在任何一座城市的居民小区或者街巷胡同,时常可以看到一处处有着统一绿色标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这些占地不多、门脸儿不大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被寄予了促进居民健康,分流大医院就诊压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厚望。

据卫生部统计,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占卫生事业经费的1/7,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路程不远走路能到、挂号不用排长队、药价相对便宜……社区卫生服务听起来挺有吸引力,但老百姓真的认可吗?答案就藏在这些绿色标识的背后:有的机构熙熙攘攘,有的机构却门庭冷落。

后者总在抱怨,政府给予的支持不够,没有留住人才的机制等,而在几乎相同的条件下,旁边的兄弟机构却在竞争激烈的“战场”中异军突起。对此,天津市塘沽区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马顺利认为,前者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受访专家用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这条路上的风景”:如同在商海中一样,既然要与周边的二级、三级医院竞争,并区别于其他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就要讲究战略战术。也就是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拿出看家本领来吸引患者进社区,并用自己全方位的服务将其留在社区。

于是,“价格战”、“人才战”、“服务战”……一一上演。“在一次次‘较量’中,这条路逐渐清晰,我们也慢慢得到老百姓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患者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马顺利说。

实际上,无论施展怎样的“战略战术”,从老百姓需求出发才是他们发挥作用的前提,“做其他医院没有的,做其他医院办不到的”是其精髓所在。

本刊专门走访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期通过对其“战略战术”的分析,给大家上一堂没有课堂的“培训课”。

价格战略

双重优惠 挡不住的诱惑

天津市塘沽区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座落在居民区中间,由于要拆迁,周围的楼房、店铺外都被涂上了大大的“拆”字。该中心也在被拆迁之列,但是与其他单位相比,在这寒冷的冬日,来来往往的患者为其平添了一份暖意。

多年来,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在天津市都是屈指可数,不只是因为他管辖的人口有10万多,还因为他利用优惠政策,在价格上大做文章。

天津市塘沽区宜昌里小区的张阿姨是一位高血压患者,加上身体不好,隔三岔五地要到该中心下属的宜昌里社区卫生服务站打吊瓶,“有一次我发高烧,打吊瓶要125元,塘沽区规定的医保报销比例是75%,最后我只花了30多元,也就是买几个苹果的价钱。”

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可能不是什么独家秘诀,因为这已经成为一个普惠政策。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进社区,塘沽区还有更绝的“招数”――免诊疗费。如果到杭州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转一圈儿,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所有去看病的患者都不用挂号,可以径直去找医生。“一些没病的居民也会每周或者每个月来卫生站报个到,量一量血压、测一测心率,做一些基本的健康检查。”马顺利说。

“像我这样的慢性病患者,每天到卫生站量一次血压,不用花钱,也不用排队,不仅方便,还省去了买血压仪的钱。我的邻居马大姐身体壮壮的,还坚持每天和我一起来卫生站检查,没病可以防病嘛。”张阿姨道出了居民的普遍想法。

这个“打法”在全国也非常少见,“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优势,不愁患者不找上门来,我想这就是国家所提倡的保持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这也是患者一直盼望的。”马顺利说。

人才战略

规范化培训 培养高水平医生

家住上海市松江区的周大爷照常来到了方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医生给他做针灸推拿。他告诉记者,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他每周例行的“工作”,“将我和全家的健康交给这里的全科医生团队,我很放心!”

周大爷这番话并不是凭空而来,他见证了该中心建成这6年来的成长。中心成立之初,居民们不了解这里的医疗水平,不敢上门求医。慢慢地,得知中心从全国各地聘请了很多高水平的医生坐诊后,周大爷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中心。

周大爷记得很清楚,一位三甲医院退休老专家的讲解令他茅塞顿开。渐渐地周大爷与中心的医生熟络起来,知道有很多医生拿了全科医师资格证书,并且行医多年,经验丰富。他也认识了中医科年轻的张医生,他是名校研究生毕业,在大医院各科室轮转过2年,针灸治疗的水平丝毫不逊色于有经验的老医生,小区里的居民都对他赞不绝口。

自此,周大爷对中心愈发地信任起来,他定期来这里随诊,还推荐周围的朋友如果患常见病多发病就在社区里解决,不用再跑大医院受累了。

对于这样的反馈,方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学军深受鼓舞,他介绍,中心这几年来连续保持着20%~30%的门诊量增长率,到去年,平均每天门诊量达到438人次,足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战略对吸引居民前来就医的积极影响。

“这些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赵学军表示,上海市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在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必须经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和大医院医生培养人才经历同样的路径,使新引进的全科医生拥有规范化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经验,而他们的到来又增加了中心的科研能力,可以承担科研课题,这就给社区留住人才创造了良性循环的环境。

服务战略

独特吸引力 从健康宣传找突破

1月20日,离大年三十还有13天,李大妈起了个大早,对着镜子精心打扮了一番,换上了儿子送的大红唐装。她不是去走亲戚也不是去拜年,而是去参加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控盐、控油”大赛。

和其他人一样,几年前李大妈几乎没有踏进过该中心的门口,但现在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都有李大妈的身影,这种转变是从两年前的一次义诊开始的。在那次义诊中,来自三甲医院的专家们为李大妈量血压、测血糖,还耐心细致地询问她的病史,对一些错误的健康理念进行了纠正。李大妈习惯地问:“吃什么药好?”专家笑笑说:“您的糖尿病还在早期,用不着吃药,您多锻炼,身子骨硬朗着呢。”

后来,李大妈像很多邻居一样站在了社区医疗的“队伍”中。以前早晨锻炼是自发的,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每天带着居民“做早操”,社区也定期搞竞赛活动,比如这次的“控盐、控油,有你有我”,就是看谁用的盐少还能做出美味食物。

该中心医生孙勇说,为了让大家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后来找到了健康宣传这个突破口。现在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强烈,一些义诊、健康演讲,居民非常愿意参加,我们就利用这个平台,先攒些人气,让居民看到我们的诚意。活动的效果非常好,我们再接再厉,建档后不断加强联系。很多社区都愁为什么居民不来看病,“我觉得‘酒香也怕巷子深’,为辖区居民服务的理念非常重要,更重要的就是把这种服务理念用各种方法传播出去。”孙医生说。

上门康复 消除你的烦恼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康复科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康复仪器,每天都有很多患者来做康复训练。其实,以往在患者眼里,在这里做康复训练很难,做起来很痛苦,但该中心把复杂的训练变得既专业又简单,让“艰难”变容易。

小森森就是这样一位患者,他是个脑瘫患儿,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只能躺在床上或坐在床上,不能动弹。他的家长说,原来他们也带着小森森去大医院做康复治疗,但是由于到大医院要提前预约,路途遥远,很耽误时间。最令小森森家长焦虑的是,有时候根本预约不上,康复计划因此一再延误。不得已改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康复治疗,来了才发现,社区的康复仪器完全可以与大医院媲美,医务人员则更热情,尽管如此,小森森的身体状况还是难于坚持,就这样康复计划一直断断续续,对小森森整个功能的恢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考虑到部分患者的实际情况,我们还想出了上门提供康复服务的方法。”该中心副主任王焱辉告诉记者,提供上门服务,一方面是考虑到社区康复科室的承载能力,现在到社区康复的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有时候床位不够,难免会让家长白跑一趟;另一方面,这样才能确保康复计划的连续顺利开展,保证康复效果。

后来,该中心还与近20名精神残疾低保患者签订了健康合同书,为每一名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全年为他们免费做两次健康体检,对长期服药患者每月免费做血常规检查。

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使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渐渐美名远播,不仅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来服务中心视察时,对这项工作的开展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你想到了患者的需求,才能干出成绩。”王焱辉说。

延伸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使命

用战略战术来形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各项工作,不免带有功利色彩,毕竟这些机构开展的工作是公益性的,无所谓谁输谁赢。但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苦于没有患者上门的时候,通过变化服务手段、服务方法吸引患者,不失为良策。同时,也说明一点:患者的确需要这样的服务。

患者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已经很明确,路程不远走路能到、挂号不用排长队、药价相对便宜……这不仅是他的优点,也是老百姓真正的需求,但更加关键的是把这些大医院不具备的优点发挥到极致,挖掘老百姓深层次的需求,满足他们。

“只要我们站在患者角度考虑,就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杭州市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胡志宏是一个善于思考、喜欢钻研的人,“别人都在做的,说明老百姓需要,但是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各地方各城区乃至各中心管辖范围不同,所需的医疗服务也不同。”

老年人多的社区,就多开展一些健康教育,告诉他们怎样预防糖尿病,怎样合理饮食;小孩儿多的社区,就多开展一些育儿竞赛,告诉家长怎样做到均衡营养,什么时候打预防针……

“对于刚刚起步的社区卫生服务来说,任何一种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就怕不想不做。可以在社区范围内做调研,在实施一项诊疗或者服务政策时,先征求居民的意见。做什么重要,怎么做同样重要,关键是你想不想做。但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能离开患者这个群体。”王焱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