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无字同复 第11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字同复 第11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王东亭到桓公吏,既伏阁下,桓令人窃取其白事,东亭即于阁下更作,无复向一字。

――《世说新语・文学》

王,字元琳,小字法护,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20岁左右步入仕途,在荆州刺史桓温手下工作,先做掾吏,后任主簿(秘书),深受赏识。官至尚书令、卫将军、散骑常侍,封东亭侯。

王和桓温的另一位秘书郗超,都有不同寻常的才干,同时受到桓温的信任和重用。王任主簿,郗超任记室参军。郗超一脸胡子,王状貌矮小,为此荆州人编出顺口溜:“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东晋时的主簿和参军,不是什么大官,只是将相大臣手下的文职幕僚而已。王和郗超能够取得如此显赫的地位,与其突出的才干是分不开的。

王的才干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明能干,二是文思敏捷。桓温三次北伐,连年用兵,南征北战,经略中原,军务十分繁忙。王居中处理,事事妥帖,一无遗漏。桓温军中“文武数万人”,王“悉识其面”。其精明能干和记忆能力,确非常人可比(《晋书・王传》)。

王不仅文章写得漂亮,而且应变能力极强。他刚到桓温身边充当属吏时,有一次向桓温报告工作,当他拜伏在官署之下等待谒见时,桓温故意和他开个玩笑:派人偷走了他的报告文本。桓温这样做的用意是考察一下他的文字功夫和应变能力,看他在紧急状况下能否沉着冷静、应付自如。王发觉后一点也不慌张,非常镇静地要来纸笔,当即在刺史官署里写了一份报告呈给桓温。这两份报告虽然意思完全一样,但补写的这份与原先那份没有一个字相同。王不仅顺利地通过了桓温的突击“考试”,而且博得了桓温的赏识和器重。

在文书写作方面,唐初的王教应变能力也极强,据《唐会要》卷五十五记载: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朝廷册封寿春郡王成器兄弟五人。册封仪式的一切安排,包括撰写册书,均有专门官吏负责。这天,百官都到齐了,仪式即将举行,主持人突然发现负责官吏忘了撰写册书。古代帝王对封王授爵仪式是很注重的,稍有差池就是重大过错。而册书是册封王爵仪式上必不可少的要件,没有册书宣读,整个仪式也就进行不下去了。大臣们个个相顾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一个人,认为只有他才能补救。这个人就是王教,中书舍人,皇帝的秘书。王教明白大家的期望,于是找来五个写字既快又好的书吏,备好笔墨纸张,由他口授册词,五个书吏分别录写,不一会儿就将五份册书写好了。册书不仅文辞优美,而且非常得体。惊惶失措的大臣们个个叹服其能,册封仪式如期进行。

应变能力是当代人应当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就秘书工作而言,所谓应变能力,表现为秘书在工作繁琐、仓促、多变的情况下,能够迅速、灵活地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然而,秘书工作的从属性,往往使他们习惯于照传照抄照办,应变方面则显得不足。在此方面,有几条经验可供借鉴。

一是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秘书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应变能力的过程。提高应变能力,需要提升综合素质,更需要积累工作经验。

二是扩大交往范围。只有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只有提高人际关系方面的应变能力,才能处理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说,扩大交往范围,也是增强应变能力的途径之一。

三是加强自身修养。在日常生活中,遇事沉着冷静,学会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鼓励,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应变能力。

四是改变不良习惯和克服惰性。假如遇事总是迟疑不决、优柔寡断,那就要主动培养迅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做事总是半途而废,那就要从日常小事开始坚持做到底,努力控制自己,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摘自《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