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推进语文素质教育再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愉悦的双向互动氛围中,让全体学生得以教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基础学科语文,认真其探讨课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至关重要。
一、倾心教育,正视现状
“少慢差费”的社会评价,让语文教育工作者痛心而无语,确实,现行语文教学诸多方面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1.教学观念滞后。学好语文只要读读背背就行,这是普遍的认识误区,一些语文教师因此而独断意识浓重:教学目标上,仅以考试为目的,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尖子为目的,热衷“英才教育”,轻面向全体学生,而人文精神的传授,更不在考虑之列;教学内容上,对新鲜知识接受迟缓,甚至不乐于接受,美其名为先人传授均是如此,步入教坛亦有年月;更乃甚者,教学大纲何时变化、知识点要求何时更新,不得而知。教师观念未变,不思进取,学生厌学以至弃学则在情理之中。
2.教学目标空泛。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学习语文,并非因为它们本身是博学和智慧的一部分,而是因为它们是一种手段,可以使我们获得知识,并且把知识传授给别人。”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语文科工具性的特点,更准确地说,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丰富的人文性,即思想性情感性,它与自然科学、社会学科、哲学紧密相联。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素质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语文教学目标包含基础知识——识字认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听说能力及人文情操的培养。大纲制订的教学目的,也正是语文学科的素质目标,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长期努力的方向。值得反思的是,语文教学为什么长期质量不高?以至于学习语文时间越长,语文成绩越低,甚至对语文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呢?面对学生抵触的情绪和永远难以提高的成绩,教师感到束手无策,内心发出“越教越不懂的怎么教”的慨叹。笔者认为,教与学的尴尬局面,主要是由于教学目标太泛,教考难以同步,师生难以适从。比如识字量,是以常见的3500字为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还是以课文出现的为准呢?记得当年扫盲年代,合格标准即为能念一段文章,看懂一份报纸,而现今的一些考试,哪怕你看懂一本小说,但只因课文注释的某个字或词不会写,就使识字题失分,或说识字题不及格,进而否定了你的识字量。跟踪几年的中考、高考语文质量分析,不难发现,不论是读了九年还是十二年书的学子,答题中失分最高的竟是拼音、识字,从呀呀学语到一级级上进,应用最多、接触最多的就是拼音、汉字,但为什么失分率如此之高呢?问题的关键就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其他各知识点,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3.授课方式陈旧。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倡导互动。而现行的语文课堂多是老师的讲堂,教师处在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处于“边缘”地位,千年的私塾式教学未变,老师只顾知识条条的陈列,不重学生的情感变化。教材的处理一味不变地实行字、词、句、段、章模式,并美其名为打好双基,对于不同的教材,并无不同的授课方式;例文的价值尚未研究,何为方法,不得而知。总之,在最负责任的传授中完成最不负责的教学任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课堂加入了多媒体的辅助,但多媒体也大多承担幻灯机的功能,学生主体的互助交流方式,或因班生数,或教学进度而难以施展,穿新鞋走的仍是老路。
4.教学资源匮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要求在工具学科的学习中必须获得多种的技能,而现行课堂多只提供单调的课本,形象的创造、人文的感受只能搬用教参或任凭老师的摸拟,学生的想像缺乏可以凭借的感性材料。作为前卫设施的多媒体技术,向语文科提供的也多是有限的课件,令人神往的课本剧,亮相的其实是播音员或演员的化妆朗诵;一些充满动感画面的教学资源,也仅限于个别的篇章、个别的片段,远不如理科的丰富、系统,因而对教学的辅助难成系列(一些资源也只能供作参考而已)。
5.教学评估随意。教学质量如何评估?现今采取的唯一方法是中考和高考。工具科、人文科的水平,岂是一纸而能衡量?丰富的内心世界怎么可能在知识的识记中表达出来?工具性、人文性的收效往往不是短期所能体现,一份考卷对学生能力水平进行界定是极不科学的,更何况四项基本能力中的听、说难以在考试中体现出来,近年命题虽偶有体现,但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如今的考试方式制约了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只是促使课堂大搞题海战术。在毕业年级,形象思维的引导,人生哲理的思考更是十分艰难。同时,评估与教学时有脱节,也令教者、学子颇感头痛,一篇课文方方面面均可作考点,课堂教学怎样才是得体到位,似乎没有绝对的标准。几年前曾有两届中考,都以《藤野先生》一文为命题素材,第一届成绩不很理想,第二届以为曾经考过,当年模拟考也曾以《藤野先生》为素材出过试题,考试结果应该十分理想,谁料到,当年该题平均分居然不及格,得分率大大低于课外阅读题。《藤野先生》是讲读课,更有以前试卷的警戒,教师授课也定当精雕细琢,但为何答题不理想呢?实则是试题的刁钻,若是长期讲读与自学阅读题得分情况倒挂,那课堂教学很值得深思。《门坎》是一篇自读课,2009年高考曾以该文为素材命题,而引来诸多责难,以致后来任课教师不论讲读还是自读,一视同仁,均不放过。不同要求,相同待遇,虽说不合理,但现实受用,科任教师也只能默然接受。有年高考,大作文要求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作文。在评卷时,对于命题要求就曾有过一番争论。有人认为,根据题目要求,只要习作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就达到要求。至于立意,只要有关即可;有的老师则根据作文提示,指出,不论何种文体,立意必须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否则即扣题不紧。试想,骨干教师对命题的认知尚有如此差异,那作为应试的学子又该如何适从呢?最后虽说为了阅卷而达成了统一,但在这统一之下,一些学子遭受不公,则不可避免。目前,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作文评判都有发展分一项,对于发展等级分,在认知上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标准的不一、随意,对教学质量产生负效应。
种种现状,造成了教学质量低下的后果:学生书写水平低;表达能力低;分析能力低。教学质量与所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
二、改进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
1.明确工作目的
(1)培养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长远的角度指导今天的工作。多年前曾听过于漪教师的一场讲座,她深情地说,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未来,“二十年后见成效”。这是教育家的胸怀。语文教学如何传授工具科的知识,让孩子有更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呢?目标定位切勿落在近期的应试上,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引导同学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人文的教育放松不得,“寓德于教”作为人文学科尤显重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教学思路。当年柳斌同志曾以“两全一主动”对素质教育内容做了高度概括。推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把精力用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上;坚持多样性、愉乐性原则,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中,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思路,也是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2.层递教学目标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明确素质教育层次目标入手。尤其在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制订符合普及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真正实现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笔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四项基本技能可以从两个阶段落实,一是达标阶段,二是目标阶段(理想阶段)。大纲要求即目标要求,实现目标要求的第一阶段可为达标要求,这一阶段的目标要求应是师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就能达到的。具体设想如下:
基础知识:字词的认知,提出常见字的识字量、词汇量,大可不必要求注解的字词均需掌握,把痛苦的强记字词的空间,让位给字典、词典查阅方法的引导,留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给学生;文学常识不作要求;标点则以懂得停顿为准。
阅读能力:对所读的文章能正确朗读,把握中心,不必拘泥于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的研究;有意识地识记一些名句名篇及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学会默读,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写作能力:正确表述自己的想法,能写一般应用文,字体规范、工整,格式正确。
听说能力: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能复述基本内容,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能说规范的普通话,学会与他人交谈。
第一阶段的设想,以普及为前提,面向全体学生,是合格教育,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实则初步掌握了语文学科的工具要求。有了第一阶段的能力,分类推进就有了有利的前提,第二阶段的目标就有可能实现。反之若想一步到位,则欲速不达。一个语基知识点,也可分为初步要求,进一步要求,以至大纲要求等几个步骤。教学双方目标明确,愉悦情感才能营造,师生互动才能产生。同时,在语文教材的处理上,正确把握例文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知识的传授点,能力的训练点,课堂就会有的放矢。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之时,语文的基本技能,良好的思想情操也就自然而然形成。当然,层次目标还应包括方法目标层次、人格目标层次等。
3.优化评估条例
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评估标准只有可操作、可调整才是科学的,这是评估原则的问题。曾有老师让学生读完《背影》后,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写一篇情文并茂的记叙文。激发学生深沉的爱心,培养浓郁的家庭亲情,用心可谓良苦。然而当今孩子,物质享受相对优裕,更无朱自清先生当年的人生经历,对父亲感念之情根本无处调拨。由于迫于命题要求,一些学生就编造了父死母嫁的人间悲剧,换取他人的无知泪水,虽说应付了命题作文评估的分数要求,但在世界观形成上却留下了痛苦的阴影。科学的评估必须遵循三项原则:以全员教育为基点;以愉悦学习为标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的。
科学评估条例应与教学目标紧紧相承。几年来,一些学校试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评估方法。定出合格线,把更多的自主留给学生,这既有利于教学管理,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加强队伍建设
推行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加强全体教师的进修培训,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是教学创新的前提。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一方面靠行政部门管理,另一方面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工作的职责,这是事业发展的要求。
三、成事在我,我需努力
几年来,福建省语文教育在王立根、陈日亮、孙绍振等大师的引领下,高举闽派语文大旗,张扬“去弊、包容、求实、创新”的理念,意在倡导语文教师发扬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正视工作实践的现实问题。为此,他们不辞辛劳,挥笔留言,既言谈教学经验,又教导作品品读,他们的多部专著、多场报告,为一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林志强工作室”组织福州市语文教师开展业务竞赛,指明语文教师成长的方向。大家们的一系列倾情,无疑从一个角度表明他们立志带领语文工作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状况的心志,然而成事尚在于一线教师的努力,提高认知境界,正视现实问题,明确自身职责,勇于探索实践,都需我辈的勤奋与自觉。
学好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前提,认真探讨语文素质教育的路子,是新时代对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只要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必将开创出语文教育事业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