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7年教育部修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改革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构建基于听说能力并能全方位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共识。

一.构建应用型英语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构建应用型英语课程体系符合最新外语教学发展趋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甚至是网络)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这些对于学习本质和有效教学的认识成为了应用型课程教学体系设置的理论基础。在这一教学体系中,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并进行心理建构,师生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口语课和自主学习课程中,教师将更多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控学习的进度和过程,尤其是网络自主学习课程,让知识和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建立连接,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性,这与当今主流的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等理论不谋而合。

2.构建应用型英语课程体系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应用型课程体系的设置,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最新要求。从1978 年大纲中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到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提出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重构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重点。应用能力课程体系将口语课程和自主学习课程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符。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等要求高度吻合。

3.构建应用型英语课程体系符合四六级考试改革的需要。四六级考试作为我国最具权威性、覆盖面和社会认可度的英语水平测试,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风向标。从2006年计分方式改变至今,四六级考试经历了从计分方式、题型设置再到即将全面铺开的考试方式的变革,从最初机械性测试学生语法知识的单项选择题的取消,到听力占比逐步从最初20%提高到35%,并预备在即将全面铺开的机考中提高到70%;从以读写能力为测试重点到机考中史无前例地设置了跟读题来考察学生的语音语调,这一切的变革无一不印证了侧重听说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提高的大学英语改革趋势,也成为了应用型课程体系设置最有利的佐证和依据。

二.构建应用型英语课程体系的体制支撑

1.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群。课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最重要的是要设置一个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合适的课程体系是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因此,英语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可设置三个课程群,即英语交际能力课程群、英语从业能力课程群和英语获证能力课程群。设置这三个课程群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设置符合相应能力培养的课程,实现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的课程建设规划、一流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一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流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因此,抓精品课程建设是最好的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途径。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其实就是能力培养的实施过程,更是能力培养最有力的监控和管理过程。

3.有利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价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最终达到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其一,建立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我们要打破以笔试成绩为终结性评价依据的评价概念,增加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班主任或辅导员对学生的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其二,建立以英语应用能力为中心的SPT (Systems of Practical Tests) 能力评估体系。先成立一个英语应用能力评估中心,中心对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目标分解,制定出英语应用能力评估大纲,评估形式可多种多样,评估时间为每学期期末。英语交际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英语从业能力和英语获证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相应的考证成绩给予相应的学分。其三,建立证书奖励学分机制。对提前拿到英语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给予较多的奖励学分。虽然证书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是就业市场看重证书,也许是因为证书是唯一能证明能力的尺码。学生为了获得奖励学分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必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这样学习潜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多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三.构建应用型英语课程体系的实践

1.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并行。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而且必修课和选修课平行设置。这样既能保证有足够的英语语言基础课程供学生学习,又能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选择性学习。这一设置使得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修拓展类大学英语课程,直至高年级。这种连续性、渐进式的平行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的英语水平持续提高, 为他们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2.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语境相融合。所有的大学英语必修课和选修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了听、说、读、写、译等各种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结合开设的各种选修课程,开展“英语演讲比赛”、“口译比赛”和“影视配音比赛”等多种活动,把课内模拟练习的英语情景交际应用于第二课堂活动中,形成了“课堂学习培养兴趣,课外活动展示本领”的良性循环。

3.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评价时,增加形成性评价在考评中的比例,全面、多元化地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情况, 促进了学生英语学习观念更新。同时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对考卷的信度、效度进行统计分析,对考试结果进行跟踪研究。这些数据和分析报告有助于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授课方式,也为建立配套的大学英语各级试题库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助于进一步增强考评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构建应用型英语课程体系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深化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围绕教学方法进行,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目前,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多层次要求。学生开始意识到构建新的英语知识体系的重要性,比较注重口语、口译等外语应用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因此,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以国际化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应用型英语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31s1ktziwx-17)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 2003,2007.

[2]朱云翠.构建大学英语立体化交互式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9):66-67.

[3]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 book for teacher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91.

郭丽莉,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