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杨天龙:有能力改变家乡是一种幸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杨天龙:有能力改变家乡是一种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革,给力乡土淘金

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而活得更幸福。我理解中的大事业,可能就是终我一生,让“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甘肃,这个季节,不播种不收获,是不是会清闲一些?”

天龙笑了,“哪能闲得下来?眼下我们公司云南基地的玉米正在下货。”

记者也笑了,因为犯了常识错误,幅员辽阔的中国,北国冰天雪地,并不妨碍南疆稻米丰收。

“除了甘肃,在内蒙古、重庆、海南都有我们的种植基地,现在水果玉米已经外销到泰国,最终的目标是让每个大中城市的消费者,在全年何时候都能吃到新鲜可口的水果玉米。”

任何时候——杨天龙用重音强调着他的产品优势。大学毕业五年,从3000块钱开始创业的杨天龙,已经做成国内专营高端水果玉米鲜穗最大的公司。

2008年暑假,世界的目光瞩目北京的时候,大学生杨天龙收拾好行李,告别母校中国农大,回到了甘肃省榆中县李家磨村。

村里的乡亲们没有表露太多的惊讶。他们眼中的这个陇原后生身上总有一股“不走寻常路”的劲头——

初三时,家庭贫困,杨天龙不忍心父母吃苦受累供自己读书,辍学一年,跟几个朋友一起养兔子。当然,经验不足,最终以失败结束。

2003年,杨天龙考入一所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入学才发现所学专业太过微观了,不喜欢,他给父亲写了23页长信请求退学。村里人见识了这家伙的“犟脾气”。复读一年,他如愿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种子工程与科学专业。

对于这位80后小伙,村里人早就一次次惊讶过了,对于他毕业时没投过一份求职简历选择回家创业,见怪不怪。

从流光溢彩的首都回到黄沙漠漠的家乡,杨天龙觉得一切水到渠成,没有丝毫纠结,因为他的玉米种植已经试验了两年。

2005年寒假,杨天龙从农学院的种子仓库带回了一包玉米种子。暑假回家,玉米成熟了。他才知道,这是专家经过10多年选育的新品种,是甜玉米中的贵族,直接可以生吃,于是他们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水果玉米。

2007年,杨天龙在家里种了8分地的水果玉米。收获季节,水果玉米得到了亲戚们的好评。2008年,试种了3亩水果玉米,不仅热卖,还接到了下一年的订单。

创业的主意在杨天龙脑海里成熟。大学毕业,杨天龙决定大干一场。

年底,他成立了合作社。为了说服村民种植水果玉米,他挨家挨户地找,承诺提供种子、种植技术、签协议回收,最后终于有30户村民愿意尝试种植,种植面积近100亩。

销售时节,他雇了十几个销售员,把水果玉米卖到兰州各小区,乡亲们心里乐开了花,因为每亩纯收益能达到2000多元,收入比种普通玉米高出一倍。

2009年10月,杨天龙与合作伙伴共同注册成立了甘肃中美国玉水果玉米科技开发公司,尝试“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销模式,带领家乡农户种植水果玉米。

5年的发展,从30户农民到3000多户,从最初的3亩发展到3.7万亩,水果玉米从榆中扩展到大半个中国。一起拓展丰硕的,还有杨天龙的梦想。

《中国青年》:大学毕业回到农村,动机是什么?

杨天龙:是快乐,是一种感情和兴趣。在农村长大,我喜欢农业的一切,感觉在土地上能够找到一个真实的自己,让自己不再有浮华和烦躁。人生不是在追寻快乐么,在土地上我能找到这种快乐。

《中国青年》:在农业领域,最近哪些事给了你深刻的影响?

杨天龙:联想投资农业对我触动很大。大三时候,我写过一个商业计划书,不止水果玉米一个单项,而是对从种子到餐桌产业链的一个整合,后来发现精力和资金都不够,做不了那么大,我们就专心做水果玉米,但是实际上我们的总体计划是比较长远和宏大的。这两年,希望集团、联想集团都在投资新的农业领域,他们很多投资方向,是我们在计划书中已经写进去的,我们却还未能放开手脚去做,我心里有一种紧迫感,也有一种不能早日启动项目小小的遗憾。

《中国青年》:你拎着玉米参加过《非诚勿扰》,你说人生的意义是想通过努力让更多人活得幸福些。你周围的哪些不幸福的场景触动着你?

杨天龙:小时候,我的记忆就是穷和饿。7岁那年天旱,家里领回七斤大米的救济粮,大米真香,我头一回对大米有了印象。我上学了,十几块钱学费,妈妈都要转半个村子借来一把毛票。整个中学,我只穿过三套自己的新衣。

我一度以为我们家是最穷的,大学时候,我参加亚洲银行的扶贫调查,跑完西部几十个家庭之后才发现,根本无法想象的贫困就在你面前摆着。从这以后,我每每看到大城市节庆大量的燃放烟花,我就非常难受。

《中国青年》:为什么?

杨天龙:因为我们周围还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如果我们把这些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我们还会为了饱几分钟眼福而花掉几百万上千万吗?有些人过的生活唉!你看非洲过得怎样,他们便是怎样。唉!我进屋的时候眼泪都出来了,一个老人,一年只靠三五百块钱来生活,住的房屋很小并且不能挡雨,他腿有残疾,还要去干农活,只能在地上一点点地爬,在土地里用手指头挖个洞,种点豆类唉!你不知道,那种场景,对人的触动特别大。

《中国青年》:我也知道,这样的冬季,咱们呆在温暖的屋里的时候,在广袤的西部,在农村,还有多少人,房子漏风漏雨,这样的场景会触动人心,把怜悯、同情、责任很多东西都调动出来。

杨天龙:这是政府的良心问题。在我看来,哪怕某一条铁路晚建三年五年,某一项娱乐活动、赛事少举办一届,省下来的钱完全可以帮助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的人有最起码的生活状态。一个国家的文明状态,不是去看富人活得多么滋润,而是去看穷人是不是活得也有尊严。当然,情况也在好转,比过去好很多了。

《中国青年》:如果概括自己的性格特质,你觉得会是什么?

杨天龙:我觉得是坚持,犟脾气,困难的时候不会放弃。适应能力强,就像玉米,在哪落地,就在哪生根,就在哪生长。

和玉米是一种机缘,学什么就会更懂得什么,你会有意无意地把它跟人生联系在一起,其实人的一辈子就像一株玉米,萌芽、成长、收获,道理是相通的。

我上学的时候,教国际贸易的老师问现在有几个学生愿意一竿子插到底,回到农村去做事情?当时我就举手了,他觉得不可思议。这是有很多风险在里面的。你仔细考虑的话,到最基层创业,遇到的困难,失掉的机会成本,非常多。

《中国青年》:你觉得会有什么风险?

杨天龙:很多人把我们当成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典型去宣传,其实,关于这点我持比较中立的观点。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不是一两句口号能够解决的。首先政府应该创造好一个适合创业的环境,其次,要让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适不适合创业。一个大学生创业失败,影响不止他一个家庭,因为多是团队创业,所以会影响很多家庭。

《中国青年》:创业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杨天龙:2009年,速冻储存玉米,不懂技术,好几车的新鲜玉米一夜之间全部变黄,后来才知道这是植物“呼吸热”,这一次,损失了近一年的利润,只好借钱去买下一年的种子。

2010年,原本长势很好的玉米,得了细菌性茎腐病,公司损失了近20万元。好在我们坚持了下来,让一个个挫折都变成了成长中的财富。

《中国青年》:很多人评价说你是想做大事业的那种人,你理解的大事业是什么?

杨天龙: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因为自己而活得更幸福。我理解中的大事业,可能就是终我一生,让“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中国青年》:过去的一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杨天龙:中国加快变革了。国家开始在诸多领域,开始了实实在在的改革,并且有了一些成效,让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觉得更有盼头了。

《中国青年》:新年总是给人新的希望,2014年,个人以及事业上,你有哪些新的期待?

杨天龙:创业,让我愧对家庭。2014年,我希望自己做一个称职的儿子,有机会的话,建起自己的小家,做一个称职的丈夫。事业上,希望我们的水果玉米事业,能上一个台阶,让我们的客户满意,让我们的员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