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学习需要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大学生学习需要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意识呈弱化状态,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关注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问题,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创新自身教育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需要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07-02

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既是心理学、行为学所研究的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所涉及的领域。当代大学生,既有强烈的求知欲、成才欲的需要,也存在此种需要与动机、行为之间的矛盾。作为承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己任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培养大学生学习的需要意识,提升其学习动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一、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学习需要意识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1],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是积极的、主动的,认为学习思政课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创新思维方式,有助于自身的德性与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培养,是一种长期的、间接的、有用的学科。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本人抽取全国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过一项思政课的学习心理情况问卷调查(以下称问卷调查),发现有30.4%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是为了拿学分,7%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学习思政理论课,认为学习思政课基本没作用的学生占25.4%,认为思政课对今后的发展帮助不大的学生比率占31.6%。由此可知,有些大学生对思政课存在学习心理问题,他们对思政课的设置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把学习思政课视为政治需要,学习思政课的需要意识呈现出被动性;还有些大学生对学习思政课持“无用论”态度,根本提不起学习兴趣,即使学习也仅是为了拿学分而学习。他们没有认识到学习思政课的真正功用,在学习情感上表现出淡薄,学习意志力也普遍不强,在行为取向上就表现出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轻视思政课的学习。心理学家在个性心理的研究中已表明“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的动力结构”,而其中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2]。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初的动因,是来源于外部世界的需要和动机,为此,要使大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从培养学生的需要意识入手,纠正其认识上的偏差,使其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感迷失

道德感又称道德情感,“是指道德主体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从某种人生观和道德理想出发,而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行为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喜爱或憎恶、仰慕或评级等情感态度。”[3]它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正义感、责任感、良心感、、荣誉感、义务感和同情心,这些道德感都是高校思政课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的教学目标所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多种诱因导致部分大学生道德感的迷失,在价值观的取向上表现出诸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对理想追求趋于“务实”,对国家、集体的利益关注不够,知与行严重背离,从而在学习的理性上表现出急功近利,诚信缺失、目光短视的现象。为此,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健全其人格,提升其德性。而据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对提高自身思想品质有较大影响的仅占35.4%。由此可知,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是任重而道远。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使主体的学习需要意识的激发,才能有效的使大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这一思想内化至心灵,从而有效地促使大学生的道德感弱化现象得以扭转。

二、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学习需要意识的培养路径选择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对思政课的认识偏差,提高需要意识

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时有针对性的融入解决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的一些教学技巧,注重教学艺术,化解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提高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意识。

其一,从人文关怀的层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渗透相关心理学的知识与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力的和谐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进行因材施教,多方关注大学生的各类学习心理问题,逐步弱化直至消除大学生自身对学习上产生的逆反心理、排斥心理、应付心理、厌倦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使其从教师教学中感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我价值,从内心感悟学习思政课是长远有用的,而内心的需要是源泉,只有这种感悟才能激发学习动机,纠正对思政课的认识偏差,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习惯,培养出健康的学习心理。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就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意识。

其二,从教学的反馈与课后的走访,具体了解并掌握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教师可通过组织任教班级的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学生举行学习思政课学习研讨会,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困境和学习需要,只有解决学生学习的困惑,学习的障碍,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并给予其人性温暖,强化学生学习“有用”感和成就感,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需要意识。

(二)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的学习需要意识

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的大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与动机,思政课教师的个人魅力主要由个人精神境界、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三方面体现。

思政课教师的个人精神境界主要包括教学理念、个人的品德及教学精神等,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大学教育要教会人思考”、“学会学习”的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在此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学生按照“张扬个性,提升悟性,强化德性,拓展理性”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学生自然由此得到全面的发展,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也随之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意识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的品德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态度,据问卷调查,思政课教师的个人品格及修养对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动机有积极影响的占30.4%,由此可见,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关爱学生,宽容学生,尊重学生人格,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由人及物的热爱思政课的学习。此外,教师在教学上努力树立起“科学精神、理论思维精神与实践精神”[4],这将极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学生从中能感受到学习思政课的有用性,增添对思政课学习的情感和意志力。

思政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包括专业知识、非专业知识方面的水平,具有渊博知识的教师不但能把课上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由衷的钦佩,促使其积极向上,热爱教师所上的课,让学生爱学习,因此,思政课教师应具有追求真才实学的自觉行为,尽量充实自己的知识背景,加强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使自己成为学生爱戴和学习的榜样,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需要意识。

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关键体现在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上,据问卷调查,思政课教师的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不仅是课堂生动、有趣的保证,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要途径。思政课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视野,勇于教学创新,帮助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的同时,“授之以渔”,从方法论层面上帮助学生学习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起好学的性格,学生的学习需要意识自然得以提升。

(三)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思政课教学中,对大学生学习需要意识的培养应重点放在学习兴趣的培养上,唯有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一种内驱力,从而促使其学习需要意识的养成。

大学生对思政课有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师的教学要有吸引力,要做到此,教师就必须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其中,“自主、互动、探讨”式教学方式就是一种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这种教学方式的实质是使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转到以导学为中心。具体来说,“自主式”教学是一改教师单边讲授,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先让学生在课前先自主性的学习,课堂上学生就可把握学习的主动性;“互动式”教学是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师生双边互动;“探讨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进行学术知识探究,把知识性传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操作形式上可通过让学生当“小教师”或设计演讲、主题辩论赛等形式,这样,学生在课前就要通过主动学习,才能收集资料积极准备讲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课、演讲、或者辩论与教师穿插其间的点评就有效的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与对问题的探讨,“自主、互动、探讨”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相长,使教师教学不再枯燥,有效增强了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的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也培养起来了。当然,要有效的进行自主、互动、探讨式教学模式,教师还应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这样,就更能有效的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增强了。

课外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也能极大激发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学习需要意识的养成。需要总是通过一定的刺激而产生的,教师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提高了对思政课的认识,也提升了对思政课的学习需求意识。其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网络教学就是一种课外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操作形式上,教师可把自己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课堂教学录像、相关的学生作品、教学参考影像等各类资源放在网络上进行资源共享,服务于教学,这样就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大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要。教师还可建立课程网页,根据课程相关教学内容,设计讨论题,组织大学生开展网络讨论学习,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对思政课的学习需要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参考文献: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第1版).

〔2〕谢炳清,伍自强,秦秀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8):51-52.

〔3〕张云.大学生心理健康向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151-152.

〔4〕冯婕,祝杨军,王中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0(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