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设农家书屋,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是党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家书屋虽然顺应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起来,但如何让这个新事物发展、壮大,充分体现它的价值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农家书屋建设管理现状分析探索

自2007年忠县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很荣幸地参与了最近一轮的农家书屋建设,但是我的感受就是“美好的愿望,尴尬的现实”。在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我们接收了2000多本书,种类丰富,覆盖面很广。各村设立了1个总借阅点,3个外借点,我们在设外借点时选址在人最多的院子,并且用箩筐挑着书在院子转悠了几圈以扩大宣传。在建设农家书屋过程中,政府出了巨资,确实是为农民干的实实在在的好事,但是为什么遭遇如此的尴尬,农民的反应如此冷淡。我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认识问题。部分村社干部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害怕一阵风、不长久,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少数干部对“农村书屋”建设的可行性本身持怀疑态度,有的迫于上级压力,有的认为是出于“作秀”,不得不做,也不得不去敷衍。 二是资金问题制约。“农家书屋”是一项“公益性的文化工程”,建设时主要由政府投资,建成后由农民自我管理。目前我县大多数是交给村干部兼职管理,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管理员目前没有任何报酬,长期以往,很难维持。三是人群定位不明,人群文化层次不齐。在现在这个社会,提到书时,人们最关注的是孩子,而不是自己,特别是在农村,农家书屋书的种类丰富本是好事,但在农村也许就成为了它不能实现广泛推广阅读的原因。同时农村留守老人过多,以书的形式他们接受不了,留守老人大多为文盲,叫他们如何去读书。四发展问题。部分乡镇仍存在重建不重管,忽视书屋可持续发展。五是选址问题。一些乡镇特别是行政村服务手段单一,缺乏主动意识,一些村社书屋选址比较偏僻,造成有书无人借,借书找不到人,“农家书屋”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解决。否则,就会影响农家书屋的可持续发展。

对“农家书屋”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政府投资主导下的多来源灵活经费投入机制

农家书屋要可持续发展并保证公益性不变,政府投资必须承担主导作用。中办发2007(21)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将农家书屋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实施的五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纳入各地经济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 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这就要求政府投资采用比较灵活的全局统筹机制。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投资可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投资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则需要中央财政协助解决。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获取:(1)通过积极争取,获得地方财政支持。每年政府要求把“农家书屋”建设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用于书屋配套建设。(2)鼓励社会捐助、企业赞助、农民参与等方式共建,采取上面赠送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挂点单位投入一点、乡村弥补一点“四个一点”的办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这些经费可用于农家书屋设备改善、资源更新以及给予管理人员适当补助等工作。但是政府投资的主导地位不能发生改变,政府要确保财政拨款适时足额到位,并组织相应的机构对经费加以实施监管。

二、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管农家书屋

只有真正符合农民需求的图书和管理制度才能够吸引农民接受农家书屋,才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实现其价值。第一,制定图书目录之前,一要深入调研农民需求,一地一别,甚至一村一别;二要根据当地‘三农’特点和产业结构特点选配图书和音像制品,如忠县是柑橘产业大县,又正在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生态经济高地,在选配农业科技类及文化类图书和音像制品时理应予以关注;三要提高青少年教育类书籍的比重,安排相当比例的幼教少儿图书和青少年喜欢的优秀小说、文史、科普读物。第二,调查发现,致富信息、农业知识、娱乐休闲和法律知识是农民读者最需要的四类信息,但是农民的文化水平不同,对文献内容需求有较大区别。因此,需要建立农民需求的反馈机制,采用自上而下方式设计调查需求问卷,逐级归纳总结农民需求,根据不同层级总结需求设计本层级配书方案。

三、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提高管理水平

农家书屋管理员是农家书屋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农家书屋这一“惠民政策”的执行者,其业务能力、工作积极性等直接影响到整个农家书屋工程的服务水平。实践证明,管理员的服务意识、责任心和积极性是决定农家书屋成败的关键因素,从长远角度来看,管理员的义务服务不能从全局和根本上解决问题。鉴于此,目前,忠县三汇镇政府在全镇推行了以大学生村官为主体的农家书屋管理员施行办法,将全镇20个村(居)委的全部书屋交给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村官管理,同时,镇文化站每年定期举办农家书屋管理讲座,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农家书屋”的功能与作用、开放时间的固定性、管理方式的多样性及借阅方式的灵活性等方面进行了讲解,组织管理员到实地参观和现场操作,对如何进行分类、贴签、上架、借阅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运行一年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群众反映良好。

四、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

农家书屋设点的位置十分关键,书屋必须是有屋可居,具有其相应的软硬件设施。以三汇镇为例,我镇是劳务输出大镇,作为阅读需求最旺盛的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留下的老人小孩。老人们的阅读习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决定了他们很少光顾农家书屋,加上成天劳作、抚养小孩,每天累得筋疲力尽,那有读书的兴致?因此,书屋必须设置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书屋建设过程中,对地势偏僻、交通不便、人员分散的村就实行化整为零,将图书更多的放在人员集中、需求量大的地方。对村委无办公楼或活动场所的,就另择村落,或者干脆多设外借点,将图书真正放到农民家中。同时制定可操作性的图书资源共享制度,建立联合图书目录,合理调剂,定期组织各书屋的图书进行交流置换,加快图书周转流速,提高图书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