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8-2785-0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1 临床资料

我科2004年3月~2006年12月,共收治68例老年心肌梗死,年龄60~82岁,男48例,女20例,有典型临床表现18例,不典型44例,完全无症状只凭心电图诊断有6例。

2 临床特点

2.1 首发症状不典型:老年人心肌梗死首发症状不典型者可高达73%。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在18.6%~60%,为中年人的2~3倍,并显示年龄越大,无胸痛者越多,75岁以上的老年人40%无症状,85岁以上的老年人75%无胸痛。本组病例中不典型无胸痛者44例,无症状者有6例。无胸痛的原因:(1)老年病人痛觉低下;(2)梗死面积小,向血中释放的致痛物质较少。

2.2 心外症状多: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绞痛不出现在胸前,而出现在远离心脏的部位。如老年下壁心肌梗死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前壁心肌梗死表现精神症状为主。还有部分病人表现极不典型,出现一些牙痛、肩痛、腰痛等。我科曾收治5名老年男性病人,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在外院以急性胃肠炎治疗,无效后收入我科,急做心电图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2.3 复发心肌梗死多:随着年龄的增加,冠状动脉硬化程度加重,心肌梗死的次数增多。 本组1例老年女性病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溶栓治疗后,胸闷、胸痛症状减轻,病后20天再次出现胸痛,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出现新的Q波。

2.4 易合并脑梗死: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脑血流也随之减慢,易发脑血栓。而心腔内形成的附壁血栓,脱落后也随之流到大脑,也易形成脑栓塞,所以发生心肌梗死的老人,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病人。

2.5 合并症和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并发症以心律失常和左心衰竭为多见,合并症以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多见。死亡率高达25%~30%。因此对于有疼痛、精神症状、胃肠道症状前来就诊的老年人,应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并注意追随观察和对比,达到早期明确诊断。

3 急救措施

3.1 加强监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应立即安置在重症监护室,设专人护理,老年病人在心肌缺血时无胸痛主诉,护士必须及时发现代表心肌缺血的电生理改变[1], ST段改变是血管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的直接表现,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治疗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和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同时还观察其急性缺血过程及有无梗死或梗死扩展。

3.2 吸氧: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并继发于通气―灌注异常。因此急性期应给予持续吸氧,急性期氧流量6~8 L/min,病情好转后改为3~5 L/min,向病人解释吸氧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使病人积极配合氧疗。

3.3 镇静、止痛:迅速开放静脉通路,给硝酸酯类药物,疼痛不能忍受者,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对精神过度紧张者,可给予安定镇静,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用发生。

3.4 溶栓疗法:为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要尽早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目前临床最常用溶栓疗法,常用药物为尿激酶,静脉用药的剂量为100~200万U/30分钟内滴完。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掌握好适应证,抓住最佳时机,积极进行溶栓,老年人进行溶栓治疗能取得一般成年人同样的效果,不过对超过75岁以上的老人,要十分慎重,注意有无禁忌证,熟练掌握溶栓护理措施。本组病例有38例溶栓成功。

3.5 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护士应熟练掌握抢救技术和识别病情变化的能力,一旦病人发生心律失常,应及时发现和控制,最大限度的抢救病人的生命。

4 一般护理措施

4.1 休息与适当活动:发病后1~3天绝对卧床休息,家属及护士协助做好生活护理,限制探视,保持病房的安静。对于无痛性老年心肌梗死的病人,其重视程度不够,有时不配合,这时更应强调卧床的重要意义。4~6天后可在床上进行上下肢的被动和主动运动,无并发症的病人,开始由床上坐起,逐步过渡到坐在床边或椅子上;第一至二周可在床边、室内活动,减少长期卧床造成的血栓栓塞,第三至四周可试着进行上下楼梯的活动,病情稳定者可出院。

4.2 饮食指导: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3天以流质饮食为主,不吃致胀气和刺激性食物,发病后4天~4周内,随病情的好转可给予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半流质食物,4周后可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病损部位的恢复,进食原则是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4.3 排便护理:急性期病人长期卧床,肠蠕动较慢,易便秘,用力排便可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猝死。所以对于便秘者可按结肠的走向轻轻按摩,刺激肠蠕动,3天无大便者,可用缓泻剂或低压灌肠,无效时可戴手套,手指后轻轻将粪便抠出,嘱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4 药物护理:心血管科护士应掌握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如利尿剂应用中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扩血管药应定期测量血压,准确控制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抗凝药物,注意病人有无出血倾向,洋地黄类药物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调整滴速,一般控制在40~60滴/分。

4.5 加强病人的心理疏导: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易产生焦虑不安,作为护理人员应尽量陪伴在病人身旁,以一种紧张且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工作,增加病人的安全感,通过语言、行为等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给予病人以情感的支持,为病人创造最佳心理状态,促进病人康复。

5 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疾病。(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饮食量。(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4)坚持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5)按医嘱服药,随身应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并定期门诊复查。(6)指导病人及家属当病情发生变化时,应采取的简易抢救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洪五.冠心病患者隐匿性心肌缺血的心电监护[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139.

收稿日期:2007-05-16 修回日期:200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