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化解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新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化解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新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我国银行的巨大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我国金融行业的一块心病。特别是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放开,外国金融机构的进入会对我国金融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因而,其不良资产的问题也必定会成为其发展的绊脚石,虽然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已经使其不良资产情况大为改观,但问题仍旧存在,本文拟从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及成立常设机构随时化解银行不良资产两个角度对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对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有所参考。

关键词:银行不良资产 化解 资产管理公司 常设机构

我国的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始终是困绕我国银行业的大问题,尤其是加入WTO以后,面对外国金融企业的巨大冲击,我们又该如何化解已存在的不良资产以及如何应对新产生的不良资产,以便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加速自身的发展呢?本文试图从在新的条件下应如何化解我国银行不良资产提出一点粗浅见解以期商榷。

银行不良资产是一个较宽泛的银行资产质量概念,严格意义上是指银行机构资产负债表中不能按时(事先约定的期限)、足额(按事先约定的利率)得到利息收入和收回本金的资产。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银行不良资产,根据其“不良”的程度可以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一是轻微不良。二是已初步恶化,但尚可救药的不良资产。三是已严重恶化,不可救药的不良资产。这部分不良资产已经病入膏肓,约占总资产的1/6。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还相当严峻。因此,如何化解和防治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就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有效手段

金融不良资产作为金融业务的“伴生品”各国都不同程度存在。从经济发达国家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来看,成立专门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如美国成立的RTC及Good bank―Bad bank来分离、处理不良资产;统一后的德国对东德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则成立德国托管局对债务进行重组,通过重组债务企业来间接盘活银行不良资产。目前我国也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根据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安排,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2000年8月底以前已经先后全部完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剥离与收购工作。总共从对应的商业银行中收购和承接了13932亿元不良资产。尽管这些数据并不是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全部,但这已充分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造成的不良资产数额巨大,蕴藏的金融风险确实很大。

不良资产剥离后对商业银行的直接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但资产管理公司究竟应如何运作化解这些不良资产,使不良资产不仅仅是转移位置而是真正改良,却是一个关乎化解银行不良资产成败的关键。

首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资金运作上要注意借助各方力量。不但要充分吸收、利用内资,更要乘着外国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的春风,大力借助外力提高内力。在这方面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已成功地运用外资,化解了蚌埠热电厂的不良资产,使其一举扭亏为盈,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也已回收债权本息。

其次,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操作上要分清其不良程度,各个击破而不搞一刀切。针对目前我国不良资产的三种类型采取如下相应措施。一是对那些轻微不良只是缺乏流动性但预期可获得稳定现金流的银行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加强其流动性来实现对其“改良”。二是对那些有希望收回的初步恶化的不良资产,即债务人产品适销对路,经营管理水平比较高,企业只是遇到了暂时的财务困难而形成的不良贷款,资产管理公司应通过债务重整,帮助债务人渡过难关。三是对那些根本没有希望收回的不可救药的不良资产,即债务人产品无销路,经营管理水平低,发展前途差或债务人已被关、停、并、转且无法找到代为偿债的第三者的债务人的贷款,则采用资产置换。

总之,无论对于哪类不良资产,采用哪种处理方式,成立专门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专门机构都是必要的。但是针对目前我国这么庞大的不良资产而成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只是一个政策性的过渡机构,它通过剥离、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使银行轻装上阵,使企业无后顾之忧。但对于自己“拾”来的这些“垃圾”如何顺利转化,如何悄然退出,却成了整个化解不良资产的点睛之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采用的退出方式主要有:股权回购、股权转让和财政核销三条通道。其中股权回购是资产管理公司的首选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既可靠,又便捷,还有一定的收益。但实行这种方式的前提是企业真正搞好了,真正消化了银行不良资产,否则回天无力。

股权转让却是立足于改变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对企业的改造重组,因此,这种方式是主要和理性的选择。因为有能力回购股权的企业毕竟是少数的,大多数债转股企业的股权还不得不转让给其他的投资者,而我国的资产管理公司所采用的也主要使用的是这一方式,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过2000年一年的努力工作,并经过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按照标准严格把关后,已经完成了580家债转股企业的评审和协议签定工作,实施转股金额达4050亿元。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郑百文的重组方案的实施。当郑百文所欠建设银行的25亿贷款被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后,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有两个选择:一是破产清算,这一方案的执行结果无论是最大债权人信达公司还是公司的股东和股民,都会损失惨重,颗粒无收;二是实行重组,当重组方案公布以后,虽然许多希望通过破产方式使郑百文彻底退出股市的善良人们多少有些失望。但是重组到底是最现实的选择,实现了社会、企业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三赢目标。

资产管理公司的最后退路是国家的财政核销。最后实在无法解决的不良资产,只好有计划的逐年报请财政核销。资产管理公司在选择退出通道时切忌“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应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途径,采取不同组合策略。实行回购一部分,转让一部分,余下部分由财政核销的多元化退出机制。

建立常设机构是有益补充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其13932亿元不良资产的剥离工作,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家“好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已经大幅度下降,资产负债结构有了根本性改变,各项相关财务指标都有了很大改善,但应该说金融风险的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这是因为,(1)资产管理公司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剥离并不彻底,银行内部还有相当数量事实上的不良贷款没有剥离出来,还有一定数量的政策性贷款尚在等待剥离。(2)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大量的不良资产之后外部经营环境没有重大改善,法制不健全、行政干预和社会信用秩序不好等原来造成不良贷款的外部条件依然存在。因此,建立一个常设机构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势在必行,也是合乎我国经济实际和发展规律的。

建立常设机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它不仅存在自身因素,而且还受经济大环境因素影响。必须循序渐进,逐步进行。首先,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做后盾。通过法律的确认和保证,使商业银行随时处理不良资产成为一种法律许可、允许操作的行为。因为目前我国尚无允许国有商业银行转让资产的条文,因而会加大以后不良资产化解的阻力。其次,要具备严格的实施标准和管理要求。人民银行应规定采取剥离方式处置不良资产的条件,即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综合比率和单笔资产损失比率达到什么标准,持续多长时间不能降低到安全标准状态时应采取这种方式。同时采取剥离方式时,还要完善监管部门的审批手续,以及处理方式的各项要求,从而使剥离行为规范,防止道德风险。

再次,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剥离与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如资产证券化、企业重组、做投资顾问、债转股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一般债权转让比较频繁,并形成了大众和法人常可采用的资产转移通道。我国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不良资产的处置也必须形成一种可选择且规范的机制。

最后,需要有健全的配套措施。处理不良资产工作属于市场化行为,涉及很多方面,因而要在改善环境,创造处理条件方面实行综合治理,使银行具备随时化解不良资产的意识。要一方面培养银行经营中的市场化意识,另一方面,更要进一步改革投资体制,加快投资银行建立的步伐,使资本市场业务得到更快发展,为剥离不良资产建立广阔市场。同时,要规范中介单位在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服务行为,真正做到公正、公平,使处理工作在健康的环境中发展,真正为银行安全运营和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改善外部环境是防范手段

制度调整,必须先行。制度因素是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生成的主因,制度不改革,不良资产的产生将是防不胜防。我国的呆帐不仅是消极的外部冲击的结果,而且反映了以往激励机制存在严重问题。对于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如果不解决根本性的激励机制的基本框架问题,而是单纯处理呆帐的存量;例如通过银行注入资金的方法清理积欠,这只能是对失误借贷行为的奖励,其中隐含着更大、更多呆滞贷款产生的风险。因此,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政府有必要做出体制的改革。首先,要创造严格财经纪律的环境,改革各种配套措施。必要时候,可以针对银行和企业的不同性质及情况制定不同的破产法,制定和完善市场经济中各种相关的法律制度。其次,要加强对银行自身的监督,执行规章性限制措施,为银行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且使其处于更严格的监督之下,特别是限制对资本的需求与相关的借贷,同时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技能。

国企改革,并驾齐驱。世界银行专家认为,对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国家所发生的呆帐问题其最佳的战略方案是实行银行和企业的综合性改革方案。比较好的做法是分别进行银行和企业的改革,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从长期看,国企改革应放在第一位,依靠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技术条件,真正把国企塑造为“四自”主体,加强国企改革,提高其经济效益,这才能从根本上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银行自身加强管理。针对我国银行自身管理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的现状,银行自身应内部先行。首先,健全完善贷款风险评估、防范、监控责任体系。银行自身要主动选择那些信誉良好,业绩优良的企业给予贷款。同时,加强对每一笔贷款的可行性论证使贷有所依、贷有所抵。其次,改革用人制度,提高人员素质。一方面要在现有基础上提高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待遇,留住和吸引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培训,提高现有员工的素质,防止人为呆、坏帐产生,全面提高银行的综合素质。最后必须强调的是,银行体系的健全和有效性,归根结蒂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实力,建立一个健全而又有效的金融体系,这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简介:

汪慧玲: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冯丹: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