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阿司匹林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阿司匹林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阿司匹林可以称得上是现今最著名、最常用的药物了,因此还上了吉尼斯记录。据统计,全球每年生产的阿司匹林达1千亿颗,用60亿去除,平均每个地球人每年可“享用”16-17颗。诚然,大多数人可能从来不吃阿司匹林,但有的人却几乎天天服用阿司匹林。我想跟大家讲讲阿司匹林的故事,是因为确信在这个神奇的故事里有许多让大家对化学这门科学对人类的贡献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今的阿司匹林是地地道道由化学家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的药物。而想到去合成阿司匹林用作药物却不是偶然的,是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结果。阿司匹林的原型是化学家从柳树皮里提取出来的化学物质,叫做水杨苷,化学家怎么会想到从棚J树皮里提取水杨苷呢?这要话分两头,一要说说柳树皮,二要说说柳树皮里的水杨苷。

你是否见过动物在生病时会去啃草、啃树皮的情景?我家养过猫,我曾多次见过猫嚼食狗尾巴草使自己反胃,吐出胃里被猫毛缠裹的不能消化的食物。人也是动物,得了病找草药可能是本能。我国古代传说里不是有个遍尝百草的神农氏吗?柳树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植物之一,柳树皮有一种特殊的苦味,古人自然会尝一尝的。据记载,两河流域的古苏美尔人就已经有用柳树叶子治疗关节炎的记载。古埃及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已经知道干柳树叶子的止痛功效。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5世纪记录了柳树皮的药效。许多文章里提到,我国也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不过我在网络上普查过,没有找到在《神农本草经》的哪篇哪页上有这样的记载。在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里有等门一章是记载“柳”的,那是该书的“术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柳”,其中明确提到柳皮的只有两处。一处是“猝得恶疮不可名识者:柳叶或,皮,水煮汁,入少盐,频洗之。(《肘后方》)”。另一处是“汤火灼疮:柳皮烧灰,涂之。亦可以根白皮煎猪脂、频敷之。(《肘后方》)”。其他几处提及的不是柳枝就是柳华(即柳絮)或柳根,并没有明确提“柳皮”或者柳树皮,更没有“内服”的记载。若将柳皮烧成灰,据现有的化学知识,上面提到的水杨苷早就化为乌有了,也不能算作我国古代用柳树皮治病的记载。

柳树皮的药效源自它含有一种叫做水杨苷的物质。据记载,1763年,有个英国人,姓“石头(Stone)”向英国皇家学会报告了用柳皮粉医治发烧的疗法,声称柳树皮还能治疗疟疾,他的理南很简单,柳树皮跟能治疟疾的金鸡纳树皮一样有苦味(很像中医的类比思维)。这个石头很是开化,5年后终于在柳树皮里提炼fIl一种苦味的黄色结晶体,就是现在人们称为水杨苷的物质。

1828年,法国药学家亨利,勒罗和意大利化学家皮里阿又从水杨苷里分解出水杨酸。后来德国化学家赫尔曼·科尔贝成功实现了水杨酸的人工合成,但水杨酸作为药物并不成功,它有一种极难吃的味道,而且对胃的刺激作用很大,许多患者甚至认为用它来治疗比病症本身更难忍受。尽管法国化学家戈哈特1853年就合成了不纯的乙酰水杨酸,就是阿司匹林!不过阿司匹林这个药名是1890年由在德国拜尔药厂药学部的犹太人化学家艾兴格林起的(德国犹太人的姓氏很怪,艾兴格林的德文原意是“绿色橡树”)。1899年,拜尔公司给约3万名医生发去阿司匹林的宣传资料。很快,阿司匹林就成了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

不过,德国拜尔药厂发明阿司匹林的故事有另一个版本。拜尔药厂的霍夫曼其父亲患有严重关节炎,但他的胃却无法承受水杨酸的刺激。能否在治疗关节炎时避免或减轻对胃的伤害呢?这引起了霍夫曼的极大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据传主要是为了帮他父亲找到更合适的药物),他翻阅了大量化学文献(其实哪有什么大量文献)。当时的观点认为水杨酸刺激胃粘膜的原因在于它是酸性物质,于是他在一连串的化学反应中加入这种化合物,并通过一种乙酰基将其中某个酸性部分覆盖,最终将其转化成乙酰水杨酸。他发现乙酰水杨酸在减轻对胃部刺激的同时,治疗效果反而更强于水杨酸。而艾兴格林发明阿司匹林的故事是在1944年,76岁高龄的艾兴格林被纳粹关进了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他开始回忆自己与阿司匹林的往事,也正是在那里,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名字已经从历史中抹掉了,而原因仅仅由于他是犹太人(14个月后他被苏联红军解救出来)。

到了1971年,阿司匹林止痛、消炎、降温的药理才被英国伦敦皇家医士学院药学教授约翰,维恩及其同事在《自然》上发表的研究论文阐明。但这只是神奇药物阿司匹林开辟新篇章的开始。

1971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文姆发现了阿司匹林能预防血小板凝结,可以减轻血栓带来的危险。从此,阿司匹林从一种解热镇痛药物变成一种心血管类药物,在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5 min就通过审批,这在医药史上是极罕见的。现在看心血管病,医生都会开小剂量的肠溶性阿司匹林,用于降低血液黏滞度,防止血栓的形成。

最近,阿司匹林这种神奇药物又添加了新篇章。2012年3月,纽约市立学院研究人员在3月m版的美国化学学会《ACS药物化学快报》发表的论文中写道,一种新型阿司匹林能够抑制结肠癌、胰腺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11种恶性肿瘤细胞生长,而且无损正常细胞。这种“超级”阿司匹林名为一氧化氮硫化氢(NOSH)阿司匹林。药名好长,其实从化学的角度讲并不复杂,只不过是对阿司匹林的分子进行一番改造,使之能够在人体内释放出2种非常简单的分子:一氧化氮和硫化氢,它们的组成非常简单,一氧化氮的化学符号是NO(分子式)。硫化氢的化学符号是H2S(分子式),NO分子里只有2个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H2S分子里只有3个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硫原子。研究人员发现,一氧化氮硫化氢阿司匹林对培养皿中癌细胞的效力,24h后比普通阿司匹林强10万倍,72h后强大约25万倍。另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实验鼠携带人类结肠癌细胞,让它们口服一氧化氮硫化氢阿司匹林,结果癌细胞自我消亡。肿瘤萎缩85%。有效抑制了癌细胞扩散,显著延缓了肿瘤生长,而且对实验鼠无毒副作用。化学对人类探索药物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