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RDS是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呼吸衰竭综合症,发病快,难预测,死亡率高达50%以上[1-2]。50%~76%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3],是造成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院对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40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与临床观察和全面护理,其研究效果甚佳,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收治40例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男女比例为22∶18,年龄20一68岁,平均年龄(39.4±14.6)岁。其中砸伤3例,坠落伤3例,工伤2例;并发多根肋骨骨折或胸壁软化2例,单双侧血气胸各2例和8例,肺挫伤3例,食道管破裂5例;并发锁骨、胸骨、骨盆和四肢骨折5例,重型颅脑损伤4例,休克3例。依据诊断标准对此40例患者进行分期诊断,结果为ARDS先兆期,早期和晚期各为24例、10例、6例。

1.2 方法。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需在一天内给予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机通气间隔的平均时间为2.8h。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的患者,需生命体征稳定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14d,平均5.2d,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潮气量4~6ml/kg,根据患者的血气监测结果随时调整PEEP等其他呼吸机指标,同时给予抗生素、多巴胺等药物治疗。

1.3 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35例,死亡5例,病死率12.5%;其中晚期ARDS死亡3例,手术后多发伤所致多系统器官衰竭死亡1例,重度失血休克死亡1例。

2 护理

2.1 手术前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尿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观察浮动胸壁及反常呼吸状况,每隔4h进行1次血气分析。对于血气胸患者,手术后要密切观察血胸的引流量及速度,定时挤压胸管,防止血块堵塞,同时也要防止引流管扭曲、打折及脱落。

2.2 手术中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准确记录通气管、潮气量、气道压力等呼吸机参数,同时定时开放气管插管患者的气囊,每隔2h进行1次2~5rain的放气,避免缺血水肿。对于使用PEEP的患者,可滴入抗生素溶液,定时雾化吸入和排痰。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及时吸出患者呼吸道内的血液、痰液以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但对切开气管的患者要严格执行消毒隔制度,避免医源性感染。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切口较大、创伤较重,手术切口疼痛较剧烈,患者支气管分泌物蓄积、肺不张及肺炎,因此手术后应适当给予患者镇痛剂,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血压变化。

2.3 手术后的护理。严重胸部损伤引起的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疼痛及刨伤应激会导致患者精神紧张、恐惧和烦躁不安,因此抢救时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说服患者积极配合医疗,观察患者的情绪,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最大限度改善治疗效果,让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处于高代谢状态,抵抗力降低,因此要给予营养支持。首选是经胃肠道补充营养,不仅能防止并发症,还能起到保护胃肠道的作用。在食物上应选择高维生素、低糖、清淡易消化等食物。对于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鼓励患者适量饮水,经常更换。

3 讨论与结果

1972年Ashbauth提出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命名,但在崔红珍等[4]的临床治疗中研究发现,经多数学者协商讨论,决定急性吸窘迫综合征称之。虽然近几十年来,人类对ARDS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且在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5-6],但其病死率仍较高。因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ARDS患者病情重、发展快,所以对于患者要早期发现和及时抢救治疗,做到准确严密的病情观察,积极的医学治疗,规范化,程序化的全面护理,才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昂,王海曼.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1):1036.1038

[2] 陆月明,顾秀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6):463-465

[3] Suehyta MR,Terry PC。Elliott CG,et al.The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 report of survival and modifying factors.Chest.1992,101(4):1074.1079

[4] 崔红玉,张少丹,程艳蕊,等.危重评分与儿童死亡风险评分在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8):1383-1385

[5] 许平波,林福清,黄静霞,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5,25(5):348.350

[6] 方伟,陈翠菊.药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国综合临床,2005,21(5):4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