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玩的亿元江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玩的亿元江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华夏文明历史上,笔、墨、纸、砚,曾经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开创与传播了东方最具魅力的书法和绘画艺术时代,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今天的文房清供已经不再是文案上的主流文具,但它却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显现出勃勃生机,变成了收藏品。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房清供在承载了千年的文人雅趣之后,依然能够在今人手中历久弥新。

文房清供拍出天价

2.08亿港元的汝窑笔洗、1.61亿元的乾隆圆玺、5520万元的紫檀笔筒、4945万元的清代水丞、4089万元的田黄纸镇、 2082万港元的紫檀文具盒……这些耸人听闻的天价数字,不是传统中国书画,不是古代瓷器,不是玉器,而是由文房清供创造的惊喜。

提起文房,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而实际上,文房器具种类繁多、材质多样,堪称玲琅满目。仅与笔相关的器具,就有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等种类。而除了与传统书写绘画的文具之外,文人书房中常有的香炉、袖炉、手炉、如意、扇坠等也会涵盖其中。因此,除了最为人所知的文房四宝之外,古代文人案头所需一切工具被统称为文房清供或文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书画投资的持续走红,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藏家去关注原本默默无闻的文玩市场。收藏专家梁戊年表示:“文房作为古代文人的日常用品,很难保存至今。同时,与其制作工艺相关的历史文献非常匮乏,民间流传的多是家族手工业作坊式制笔的工艺流程,因此国内少有文房用具的实物收藏。”据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文房用品的收藏人群是在广大书画、陶瓷等收藏人群中人数增长最快的,业内人士介绍,“现在很多人都热衷研究文房四宝的收藏知识,其收藏价值越来越高。”

笔管生兴

毛笔是我国传统书法的重要工具,中国人使用毛笔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远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彩陶花纹上就有一些就是用毛笔绘制的。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普遍使用毛笔,楚国叫“聿”;吴国叫“不律”;燕国叫 “弗”。到了秦代才正式定名为“笔”,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上等毛笔要求笔锋柔软而富有弹性,制笔之法讲究以尖、齐、圆、健为主。珍品的管材选用紫檀、象牙、雕漆、玳瑁等,装饰富丽典雅,无形中亦增加了收藏价值。

笔管是毛笔收藏的重点,因为毛笔不易保存,笔毫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更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笔管上。故宫收藏的明代“龙凤管笔”便是经典代表。笔套均匀上有髹黑漆,然后用彩漆描绘。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在惊涛拍岸、山石耸立间,苍龙凌空飞舞,腾云戏珠,气势磅礴。

北京“李福寿”“草帽崔”等制笔名家也是在笔管上大做文章。河北的崔子斌先生发明的“草帽崔”毛笔,便是在一只小楷笔杆上镌刻80多字的诗词,额外还能将“竹林七贤”“鱼腹藏剑”等画绘于笔管。

由于毛笔不易保存,古笔的存世量稀少,因此毛笔的收藏价值其实很高。2000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支明万历竹刻人物毛笔以7.05万元成交;2004年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一支明万历竹刻花卉纹毛笔最终成交价为60.8万元;2008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支明万历竹刻花鸟纹毛笔,更是以103万元的高价成交。

墨依墨谱

文房四宝每一样都可以是绝佳的藏品,香气扑鼻,沁人肺腑的古墨自然不例外。梁启超、张子高等都是藏墨的名家。而名墨的拍价也不可小觑,如1994年佳士德春拍上,清胡开文制的“棉花图诗墨十六件”以51750美元拍出;1995年北京翰海春拍上,“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以55万元成交。

历代文人大多有藏墨的爱好,这种风气至明嘉靖、万历时期更加盛行,并开始出现了成组、成套的丛墨。墨是古代文人书画创作必用的消耗品,极易损坏,存世数量有限,价格相对稳定,按用途划分,墨可分为实用墨和观赏墨。实用墨注重实用性,观赏墨则注重形状、色彩和装潢。好的观赏墨集诗、书、画、印、雕刻、造型艺术和制墨工艺于一身。收藏那些精美的观赏墨至今已很不易且藏品价格不菲。

汉魏以后,制墨技术越来越发达,到宋朝,徽州成了全国的制墨中心。这里产的“徽墨”名扬天下,制墨名家辈出,胡开文、曹素功,至今仍声名不衰。要识别墨品,可以审视其墨图的精致程度以及图、文、印的内容。其次可以看墨质,坚硬如玉、细腻泛光、墨色黝黑者为佳。另外徽墨常有一种馨香之味,墨色浓淡均匀,做工极为精致,这也是评判墨锭优劣的标准之一。

冷门宣纸

纸是一种重要的书写材料,它是用植物类纤维加工制作而成。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对造纸术的改进为我国造纸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宋代以后,造纸技术日益提高,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纸张质量也得到大幅提高。好的绘画作品对宣纸的要求也颇为讲究,要达到光而不滑、折而不损、白而不俗等标准,这样的纸用于书画才能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宣纸收藏市场一直是一个冷门,历史上古旧宣纸的交易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史料记载,清朝琉璃厂有少量古旧宣纸面市,但往往是闻名却终难寻得。就算是目前已经恢复生产的九龙云纹宣纸,也仅存万张,并且还是专供国内书画大师使用。

老纸的价值在2011年的保利拍卖会上已得到肯定,乾隆三十年的洒金发笺纸以10.64万元的高价成交。有收藏者介绍,乾隆年间老纸的高价拍出已不是新鲜事,因为古籍专场中的老宣纸拍卖结果往往都是动辄数万元。据业内人士介绍,不仅是清代民国时期的宣纸价格大涨,就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距今不到30年历史的宣纸,一刀(即100张)价格也至少要在万元以上。各种宣纸经过精益求精的加工制成虎皮宣、染色宣、洒金宣、描金笺、蜡笺等均已成为国际拍卖会的上等佳品。

与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品不同,宣纸的收藏更体现在始终蕴涵着的使用价值上。这种使用价值,随着收藏时间而与日俱增。因为上乘的宣纸在存放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吸附水分和干燥,品质会更加独特,润墨染色会收到神奇的效果。当然购买古旧宣纸者中也不乏为了书画作伪的人士。

目前市场上清朝以前的名宣已经基本绝迹,如清初的清水加重冷金纸、清代康熙年的高丽纸、乾隆花纹笺,以及清中期的“玉版宣”、清末“露皇宣”等也已成稀罕之物。这几年在拍卖会的预展上偶尔能见到的宣纸,也大都是晚清及民国年间的产品,其价格也在每张万元以上。

名砚受宠

砚的生产年代,目前尚难确定。考古资料记载,新石器时代就有了研墨工具。但据《西京杂记》中的相关记载,砚是始于汉代,主要是用瓷、陶、瓦等材料制作;外形如同盘子。磨墨不是直接用手拿墨在砚上磨,而是另用一块研石,将墨压在砚台上研磨。

到了唐朝,随着制砚技术的改进,就出现了石砚,并出现了名盛天下的端砚、歙砚等名砚。端砚、歙砚的石质优美、幼嫩、滋润、细腻,纹理细密,易于发墨,贮墨不涸。加以能工巧匠的用心雕琢,无论在造型艺术上还是在铭文纂刻上,都成为文房四宝中价值最高的藏品。又如印鉴中的田黄石章,色黄如蜡而透明,称田黄冻,价比黄金。

清代时,砚台渐趋工艺化、美术化,除了实用之外,还有了收藏、观赏的价值。所以在2007年“历代名砚拍卖专场”上,清代伊秉绶等铭大西洞端砚以96.8万元的成交价成为“标王”。此后,名砚拍卖专场受到众多收藏者的追捧,2009年的一场拍卖会上,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共同制作的“和轩氏紫云砚”最终以 548.8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了当时文人砚拍的世界纪录。在2013年6月北京保利春拍中,一方砚台以1400万元成交,打破了砚台拍卖的世界纪录。

随着名砚的存世越发稀少,优质砚在国际艺术品市场备受推崇。1992年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后由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的端砚,以38.5万港元落槌。2005年1月,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估价为40万至60万元一方清康熙时期的 “绿端石夔龙纹砚”,结果最后以176万元的价格成交。

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有一方康熙御制的“端溪双龙岩”便是集三大品质为一体的砚台珍品。砚石甄选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迅速、不伤笔毫的端砚作为材料,设计成椭圆形,双龙雕刻巧浮于砚面,上下飞舞间嬉戏两颗嵌缀的金珠,而备受藏家推崇。鉴赏一方名砚,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是选材,第二是雕刻工艺,第三是造型品相。龙纹砚在业内备受藏家推崇,便得益于其突出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