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奇妙的声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奇妙的声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音如同阳光、空气、水、土地一样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良好的声音环境有利于人体生理机能活动,有益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并使人心情舒畅;而不良的噪声环境则干扰、影响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给人平添许多焦躁和烦恼,在强噪声长期作用下,还会严重损害机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耳之所以能听到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时在弹性介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形成的声波,被人体听觉感受器接受,经过物理、化学等一系列生理机能活动,把声波的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沿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区而产生听觉,这种听觉的生理机能活动与外界声环境动态、协调的平衡是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条件下得以实现的。

经科学家们研究,人耳听到声音的声波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兹,低于20赫兹时称为“次声”,高于20000赫兹时称为“超声”,均不能被人耳听到。国际通用区域平均声级强度卫生标准容许声级为55分贝,当外界声环境超过人听觉的耐受度,就会破坏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平衡,造成对人体的不利影响。人在不同的状态下要求有不同的声环境,白天人对噪声的忍受能力要比夜间强,所以居住区卫生标准噪声容许声级白天为55分贝,晚上则不得超过45分贝。

良好的声环境是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最基本条件,不良的噪声环境会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在噪声条件下工作、学习,人体耗氧比在安静条件下明显增加,学习、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如果噪声连续作用人体,会造成持久性听力损害。现代医学进一步研究表明,在强噪声长期作用下可导致神经衰弱症,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疲乏、情绪厌烦等症状,重者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发生,并影响胎儿发育,使胎儿体重减轻、畸形发病率增加。

声音可分为噪音和乐音。噪音是发生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音的来源很多,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音。发音物体有规律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称乐音。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发出乐音的乐器。

【噪 音】

噪音泛指一切人的听觉认为不悦耳、不好听的声音。

分贝是声压级的大小单位(符号:db),声音压力每增加一倍,声压量级增加6分贝。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20分贝以下的声音,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当然,一般来说15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20~40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60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70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而呆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会暂时性失聪(致聋)。

噪音的分类

没有周期的不规则声波即不和谐音。听觉器官对噪音的感觉实际上是音色感觉的一种。声音的好听与否是生理现象。通常情况下,我们敲一下桌子和弹一下钢琴,总是觉得钢琴声比敲桌子声好听(不排除例外情况)。然而涉及音色感觉就出现主观评价问题。各种噪音的客观量同个人的感觉量之间并不均衡,无法要求准确的一致水平。

主观噪音凡是对某个人来说当时不需要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对于其他人十分需要,或本人在另一时间也十分需要,在这时候都可以被认为是噪音。主观噪音的感受不以客观的声音物理量为依据,亦不以声音是否好听作为依据,而以纯个人主观心理需要作为声音感觉的标准,其感觉量带有明显的随机性。

虚幻的声音如幻听和耳鸣。

没有听到噪音不等于没有噪音。人们的听觉往往会自动去适应周围的声音环境,对某种声音可能听而不觉。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几乎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噪音问题。各种通风机、空气压缩机、气轮机、喷气机、汽笛等引起的噪音叫做空气动力性噪音;各种机床、电锯、纺织机械、磨机等发出的噪音,叫做机械性噪音。变压器、发电机以及各种电机部件振动时发出的噪音,叫做电磁性噪音。此外,还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噪音。

噪音的危害

人们如果较长时间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工作,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噪音主要是对听觉产生影响。持续性噪音能够引起耳蜗基底部损害,造成噪音性耳聋。

对睡眠的干扰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方面,老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扰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多梦,并使熟睡的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以使人惊醒。

对语言交流的干扰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50~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境,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谈话也受到干扰。当打电话时,周围噪声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在80分贝时,则听不清楚。在噪声达80~90分贝时,距离约0.15米也得提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

损伤听觉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

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

可引起多种疾病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对神经功能也会造成障碍。实验室条件下人体实验证明,在噪声影响下,人脑电波可发生变化。噪声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从而导致条件下反射的异常。有的患者会引起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

症状表现与接触的噪声强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当噪声在80~85分贝时,往往很易激动、感觉疲劳,头痛多在颞额区;95~120分贝时,作业个人常前头部钝性痛,并伴有易激动、睡眠失调、头晕、记忆力减退;噪声强到140~150分贝时不但引起耳病,而且发生恐惧和全身神经系统紧张性增高。

消除噪音

为了避免噪音,人们多年来积累了许多经验,最基本也最常见的便是安装两层玻璃,但这种改装所起的作用并非想象中得那么完美。其实,通过装饰和装修改造就可以减弱噪音,使人们在室内感觉到相对的安静。

在装修期间,可以在临街一面的墙壁加一层纸面石膏板,墙面与石膏板之间再用吸音棉填充,然后再在石膏板上粘贴墙纸或涂刷墙面涂料。另外,墙壁过于光滑,室内就容易产生回声,从而增加噪音的音量。因此,选用壁纸等吸音效果较好的装饰材料,或利用一些石材等装修材料,将墙壁表面弄得粗糙一些,以减弱噪音。

除了装修方面的改造外,室内装饰也能有效减弱噪音的传播。在装饰中多使用布艺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办法。另外是铺设地毯,其柔软的触感不但能使人产生舒适温馨的感觉,而且能消除脚步的声音,有利于休息。为了保证人们在卧室安静的休息,可以选用质地厚实的窗帘帷幔织物,严格控制光线以及外界噪音。

木质家具也能减弱噪音,木质的纤维多孔性使其能吸收噪音,在购置家具时,可适当考虑使用木质家具,类似功效的还有软木地板,也是不错的选择。光线有时也会使人感觉烦躁,使人对噪音变得格外敏感,因此室内的光线应以柔和为主。

小 贴 士

无声环境不利于健康

噪音对人体健康有害,这是谁也不会怀疑的事实。因此,人们想尽办法采取种种措施,千方百计地减少和消除噪音,以保障身体健康。最近,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同样也会造成损害。他们研究认为,无声环境会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特别是对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伤害,在心理上产生莫名奇妙的压力,如出现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症状,使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危害。

在平时,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从一个熟悉的音响环境中突然进入寂静的房间时,听觉便会处于一种短暂的紧张状态,大脑思维也会一时变得杂乱无章,没有头绪而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因此,科学家们指出,一个绝对没有任何声响的环境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我们既要尽量减轻噪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也要注意创造一个和谐而适度的声响环境,这样才真正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乐 音】

振动规则、听起来高低非常明显的音叫做乐音。如钢琴、吉他、提琴均可发出优美的乐音。音乐中主要使用乐音,但噪音亦是不可或缺的成分。音乐作为乐音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人体身心健康有着很好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识到音乐活动有助于健康。3万年前的原始人,以敲击石器伴奏舞蹈来治疗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里,巫师乐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国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乐进行治疗的思想,如《群经音辨》中的“乐,治也”。《黄帝内经》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脏关系的论述;古人还有用音乐治愈疾病的实践经验,宋代欧阳修就通过学古琴治好了抑郁之疾。

那么,音乐为什么能治疗某些疾病、增进人们的健康呢?因为它能广泛地作用于人们的生理、心理,从而改善身心功能。

音乐对健康的作用

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边缘系统等人脑主管情绪的中枢,能对人的情绪进行双向调节。比如,当人们的情绪出现一种障碍,医学上称作“紧张状态”或“应激反应”时,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量增加等变化。音乐能使人放松、消退紧张。

轻松愉快的音乐能使人兴奋起来,因为音乐能作用于人的脑干网状结构。脑干网状结构接受了音乐刺激即促进大脑皮层觉醒,同时又可传给外周神经。从而提高肌张力增进肌体活力,所以音乐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情绪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边缘系统及脑干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而这里又正好是人体内脏器官和内分泌腺体活动的控制者。所以情绪的紧张状态能直接导致某些内脏器官的病变,被称作“心身疾病”,音乐能调节人的情绪,所以也就能帮助治疗某些心身疾病。

镇痛作用大脑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同在大脑颞叶,音乐刺激听觉中枢对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时音乐可提高垂体脑啡呔的浓度,脑啡呔能抑制疼痛,所以音乐有镇痛作用。

提高人的智力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提高人的智力。对发展儿童的智力尤其显著,并可改善智力低下儿童的能力,所以音乐广泛地应用于特殊教育。

影响人格人格成长中情感培养是最重要的方面,音乐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个方面,所以音乐能有效地塑造人格。

直接作用于无意识在心理治疗中有特殊功效。

合理运用音乐

音乐具有这些生理和心理效应,那么如何运用音乐增进人的健康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用音乐调节情绪,另一是以音乐陶冶情操,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用音乐调节情绪可采用“同质”的原理,即在情绪波动时,要根据当时的情绪状态选择音乐,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产生强烈悲痛情绪的人,可选择哀伤的音乐,使悲痛的情绪有所寄托;而处于焦虑或愤怒情绪状态下的人应选择激愤的音乐,使不安的情绪有所发泄。

当音乐与人的精神节律同步,才易于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当音乐与人的情绪产生共鸣以后,就可逐渐变换音乐色彩情绪,变哀伤为优美抒情,变激愤为轻松愉快。人的情绪在音乐的引导下,负性情绪得到发泄后,渐渐得到调整,而最终达到内心平静。这一方法的实施可自己选择不同情绪功能的音乐,也可选择专门制作用于调节情绪的录音带或CD。而如果平时就有所积累,对各种风格的音乐比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乐库,自然也较为容易知道根据自己的情绪来选择音乐的调节。

用音乐陶冶情操其实每个音乐爱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是自然生成。对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如年轻人可能偏爱流行音乐,中老年人更喜欢一些老歌,还有一些人着迷于自己家乡的地方音乐等等。培养自己的音乐爱好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点入手逐渐扩展。

很多音乐体裁,从不熟悉到熟悉,就会引起兴趣,兴趣越来越广,口味越来越雅,音乐鉴赏力也就会越来越提高。还可以在一些欣赏手册或各种类型的名曲赏析的帮助下去拓展音乐视野,音乐积淀丰厚就会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音乐积累的过程也会使自己的情操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