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特色,沁入各地文化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此外,全国各地过年的习俗与当地的文化、习惯交织,各有特色。
彝族
彝族同胞有的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一些彝族同胞到年节时,门前会立起一棵青松,表示除旧迎新、免祸消灾,堂屋的地上铺上松针,坐在上面吃年饭。除夕夜,成年男子通宵守夜,边饮酒边聊天,守夜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也是为了挑回第一担水,在天亮前做好饭菜,以便天明就可用餐。
壮族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人们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或者“吃立节”,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地方的人家还会包制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来吃,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都吃不完。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侗族
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人在广场上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两个村庄的群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欢乐,迎来新的一年。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满族
云南满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是在整棵大竹子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把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这项具有千余年历史的活动,带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反映了白族人民勇敢向上的性格。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会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傈僳族
傈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人们大多会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并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傈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每年从谷雨那天开始是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陕西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的特色。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如“进了大门抬头看,六孔石窑齐展展,五谷丰登人兴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甘肃
社火,广泛流行于甘肃各地,是一种载歌载舞的综合表演艺术,多在农历正月进行表演。民间社火表演中,以历史上的豪杰英雄、善男孝女及民间传说中的各种人物为角色。此外,进入农历正月,临夏山村的大树间,一架架秋千架了起来,人们开始一年一度的打秋千游戏。打秋千,有两种基本姿式。一是自己坐在横板上,由别人在后面推,悠悠晃晃,飞得不太高,这种姿式适合儿童。二是站立在横板上,自己用力,使秋千快速飞升,这种姿式最受大人青睐。
湖南
在湖南湘潭一带流存着一些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常常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然后依次去接了请帖的人家舞龙灯表示祝贺。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湘中一带在盛行舞龙灯的同时,还传承了不少的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心愿。
山西
过去太原有一段谣谚:“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赶做活,二十七去赶集,二十八糊贴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饺子。”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商户人家在过年期间对财神的祭祀最为虔诚。清末以前,商户人家在每年三月和七月祭祀财神,过年时于钱垛、钱柜或专设神位神龛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鸡、鸭、猪、羊。每年祭罢财神,人们才去有买卖往来的各商户家中拜年。
江苏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大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人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免得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使劲擂鼓助兴,正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一些地方,过年首先全家一起祭祖,随后举行家宴,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通常必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等年禧套路菜。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亮,照耀着四壁的年画,灯火辉煌。